科研产出
晋芝6号芝麻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晋芝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豫芝4号为母本、晋芝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2009年在山西省芝麻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产量为1 080 kg/hm2,较对照晋芝1号增产10.3%;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42%,2.94%,11.31%;种子含油量54.22%,蛋白质含量22.8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抗白粉病小偃麦异附加系的GISH鉴定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供体,以高感白粉病的优质小麦品种晋太170为受体,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从其BC1F4后代群体中筛选出2个稳定的抗白粉病株系CHadd7001和CHadd7002,并运用形态学、细胞学、抗病性、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鉴定。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CHadd7001和CHadd7002中已分别成功导入1对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其中,CHadd7001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s组染色体,而CHadd 7002附加的染色体来自偃麦草的J组染色体;根据外源染色体来源、GISH带型和杂交信号的分布,二者为不同的小偃麦异附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南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在总结华阴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2002—2007年大豆产量连续达到3 375~3 750 kg/hm2的经验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黄土高原南部区的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以选用早熟高产品种为核心,配套技术包括7个环节:施足底肥,一肥两用;耕翻灭茬,旋耕播种;选早熟种,调整播期;播量控苗,合理密植;2次喷药,控制虫草;见荚水肥,提高产量;适时收获,机械采收。与传统技术比较,该技术可省略播前浇水、间苗定苗、人工除草等农事操作,提高机械化集约水平,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大豆产量达到3 375 kg/hm2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育苗钵质量和性能影响因素及成本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作物秸秆育苗钵的质量和性能,该研究对5种作物秸秆制备秸秆育苗钵的成型质量、成品强度、育苗效果和加工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粉碎细度的增加,秸秆育苗钵一次模塑成型率增加,破损率降低,吸水率增加,播种出苗率增加而根系生长降低,粉碎秸秆成本增加。育苗钵成型率主要与粉碎细度相关,而破损率、吸水率和育苗质量与秸秆种类和粉碎细度二者均有关。5种秸秆中,紫苏秸秆成型质量和育苗效果最好,玉米秸秆加工成本最低,因此玉米秸秆和紫苏秸秆更适于生产推广。
关键词: 育苗 秸秆育苗钵 粉碎细度 成型率 吸水率 加工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