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以荆州市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相互结合的特殊经济地理单元,是城市快速扩张的重点区域,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而目前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明确,确定方法以定性为主。针对这一特点,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结合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并以荆州市为例,以2000年10月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ArcGIS和ERDAS Imagine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分析熵值分布特点,最后采用突变点检测的方法,以熵值60和30确定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内外边界。得到荆州市城乡结合部的面积为124.4 km2,大致包括25个行政村。比较表明,该方法划分精度较高、实时性强。但若能采用更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并结合其他模型,会使划分精度进一步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出现的新型分子标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已经成为开发以PCR为基础的新型分子标记的重要资源。综述了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出现的EST-SSR、CAPS、SNP、SRAP和TRAP等新型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这些标记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如开发简便、信息量高和通用性好等,尤其是由于它们来源于基因编码区(ORFs),因此具有很高的物种间通用性,并且其多态性与基因功能变异相关联。目前,这些功能基因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比较作图、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鉴别、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中。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所开展的功能基因分子标记工作,并说明了在使用这些功能基因分子标记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EST-SSR CAPS SNP SRAP TR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孤雌生殖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
《种子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孤雌生殖的雌配子体不经过受精,在基因控制或其他外界刺激下引起细胞分裂直接发育成胚。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如药剂诱导法、远缘杂交诱导法和延迟授粉法等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快速固定优良性状,缩短育种周期,创新种质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两系法杂交小麦具有优良不育系易选育,配组自由的特点,较易获得强优组合,孤雌生殖育种能够使杂交小麦亲本包括光温反应特性在内的各种优良性状在早世代稳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加速两系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孤雌生殖后代的鉴定方法很多,SSR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可靠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稳定表达是实现其成功利用的关键。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2个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时期的推迟、播种密度的降低、行间距的增加,自交结实率呈升高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时期对自交结实的影响最大,播种时期与播种密度、播种行间距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年度间、株间、株内穗间、穗内小穗间、小穗内小花间均存在自交结实的差异,其中不同蘖位间自交结实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主茎>第1分蘖>第2分蘖>第3分蘖,第5~10小穗自交结实多于其他部位。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育性可表现出由0%~70%的连续变化,而BS210的育性则在11%~4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种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分区方法研究
《土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是精准农业实施变量施肥管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首先分析了3种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空间上均达到了中等强度的变异,但仅有碱解氮和有效磷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而速效钾在本研究采样尺度下则表现为纯块金效应,不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与各向同性相比,碱解氮在各向异性条件下克里金插值精度提高了42.8%。以空间上既存在变异又具有空间相关性的有效磷、碱解氮两种土壤养分为数据源,利用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将整个地块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分区,并引入模糊效果指数(PFI)和标准化分类熵(MPE)两个指标确定适宜的分区数为4个。最后,为了评价分区结果的合理性,对各管理分区进行了统计,并用LSD法进行了各分区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各管理分区内的碱解氮的变异系数由整个地块的13.2%减小到3.0%~5.3%,趋于同质性;有效磷的变异系数由整个地块的44.3%减小到10.1%~17.2%,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减少;而且不同分区之间各养分均达到了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部位根系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VC管栽法对不同密度处理下玉米初生根系和各层次节根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各部位根系干物重、表面积及活性表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部位根系干物重、表面积及活性表面积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数值并不相同,表现为一个交替消长的过程,发生时间越晚、根层位越高,其峰值也越大,且高密处理的峰值均大于低密处理。根冠生长发育关系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玉米根系发生的层位及干重达到最大值的根系层位均能用叶龄来表述,且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俄罗斯鲟性腺发育及人工繁殖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繁殖季节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对池塘养殖7龄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性腺发育进行分析,发现雌性个体间性腺发育差异较大(n=500)。其中73%卵巢中可以看到白色卵粒,卵径小于1.0mm;有16%卵巢达到Ⅲ期,卵粒已经着色;有9%卵巢发育到IV期早期,卵径平均为2.6±0.2 mm;还有2%卵巢中肉眼看不到卵粒,组织学观察属于I期卵巢。雄性俄罗斯鲟全部达到性成熟,有部分成熟好的可以挤出精液。激素催产2尾八龄和6尾九龄的雌性俄罗斯鲟,其中7尾催产成功;剖腹手术收集游离卵7.2 kg,催产后的雄鱼全部排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