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木瓜芥子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酶活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木瓜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芥子酶基因CpTGG1和CpTGG2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pTGG1基因在番木瓜的茎、叶、花、种子中表达,在根和果实中不表达,而CpTGG2仅在根中表达,在其它器官中都没有检测到表达产物,表明两个芥子酶基因存在明确的分工。两个基因都不在果肉中表达。酶活性测定表明,除了果肉外的其它器官中都有芥子酶活性,这与RT-PCR的结果是一致的。对叶片芥子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pH8.0,最适温度为45℃,高温下(80℃)酶迅速失活,最适Vc浓度为1.5mM,高盐浓度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白木香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对白木香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模板DNA,Taq酶,Mg2+,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白木香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模板DNA50ng、引物0.30μmol/L、Mg2+1.5mmol/L、dNTP0.4mmol/L和Taq DNA聚合酶1.0U。适用于白木香的SRAP-PCR反应体系迄今未见报道,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木香进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关键词: 白木香 SRAP-PCR反应体系 建立


扁桃朮(MANGIFERA PERSICIFORMIS)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建立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扁桃卡亡(MANGIFERA PERSICIFORMIS WU&MING)未成熟珠心组织为外植体,建立体胚发生及再生体系,同时对幼苗进行茎尖染色体计数和胚根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改良的B5基本培养基+2,4-D 1.0MG·L-1+GLN400MG·L-1+6%蔗糖上培养4-5周后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继代培养基与成熟培养基交替培养能有效降低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化并保持旺盛的分化能力.培养3~4个月后,大部分体胚均能发育成熟,26.03%的体胚畸形.体胚在改良B5培养基+GLN400MG·L-1+4%蔗糖上的萌发率较低,仅为8.39%.次级体胚以直接体胚发生方式于萌发体胚的下胚轴产生.幼苗的生根不理想,生长极为缓慢;其茎尖染色体数目为2N=2X=40;胚根形态学上端内部维管组织解体,愈伤化.结构松散.
关键词: 扁桃朮 胚性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次级体胚 直接体胚发生 胚根 染色体


液泡膜转运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液泡为植物细胞中营养物质贮存和代谢的主要细胞器,而液泡膜转运蛋白对营养物质进出液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液泡膜转运蛋白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快,发现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糖分积累、次级代谢物的运输和胁迫适应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综述了植物细胞液泡膜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从银广夏财务失败看现金流的财务预警功能
《事业财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1975年10月,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公司宣告破产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令人不解的是,Grant公司在破产的前一年,即1974年,其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2000多万


基于ArcIMS的农场级胶园信息发布系统的研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ArcIMS9.0系统,结合XML、JavaScript等编程技术,构建了农场级胶园信息发布系统的总体框架,具体实现了海南龙江农场的胶园信息网络发布,包括胶园的分布、养分状况、土地类型、施肥量、年产胶量、以及胶园环境信息的发布.


基于GeoDatabase的重庆市柑橘果园数据管理模型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业资源数据管理为背景,提出采用现在较为先进的GeoDatabase对柑橘果园的各项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进行管理,详细阐述了如何多级层次规划空间数据;最后应用VB+ArcObjects技术进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创建.
关键词: 数据模型 GeoDatabase 地理信息系统


超积累植物水蓼吸收锰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云南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本文通过营养液模拟试验,研究了锰在水蓼细胞中的分布与化学形态特征,以及锰胁迫下水蓼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锰在水蓼叶片非活性代谢部分(细胞壁和液泡)的积累是其解毒耐锰的主要机制之一;水蓼叶片中的锰大部分以水溶性有机盐或草酸锰的形态存在;在锰浓度处理为8000μmol/L时,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而在其它处理条件下,叶绿素a无明显变化;在锰处理≤5000μmol/L时水蓼叶片的细胞膜还没有受到明显伤害;水蓼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锰处理浓度不同而变化,说明植物在代谢和结构上发生了调整;随锰处理浓度的增加,水蓼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保护酶活性的提高又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这是水蓼耐高锰和累积锰的一种生理响应机制。


“一所两制”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为例
《改革与战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创建"一所两制"管理模式,探索改革组织机构、发展道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践表明,该模式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效率和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实现农业科技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紧密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