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黑龙江省部分育成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单位育成粳稻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4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收集于黑龙江省8个育种单位的104份粳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等位基因(Na)变异范围为2~8,平均为3.42;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02~0.77,平均为0.3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2~0.73,平均为0.34。进一步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育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3,而东北农业大学育成材料的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UPGMA聚类和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材料与其他单位材料间亲缘关系较远,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的材料间亲缘关系则较近。建议在今后的育种中,应该加强引入亲缘关系较远的外单位水稻种质资源用作杂交亲本,以期丰富本地区粳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关键词: 粳稻 遗传多样性 SSR 黑龙江省 育种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PSS实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作物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主要农艺性状对杂交种产量的决策系数.结果表明,出子率、百粒重、生育期、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正因素.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农艺性状 产量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决策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大豆种子充填特性的EDEM仿真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大豆种子在排种器中的充填特性,以东农52、黑河44和青仁黑豆为研究对象,测量种子的长、宽、厚,并计算其均径、球度、变异系数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种子之间参数的差异以及种子长、宽、厚的比例分布。以窝眼轮式排种器为试验模型,运用EDEM对不同品种大豆种子的充填特性进行模拟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品种间的差异对单粒率、多粒率影响显著,对空粒率影响不显著;随着球度的减小及变异系数的增加,单粒率平均值从96.33%减小到82%,多粒率平均值从2%上升到16.33%。

关键词: 大豆 EDEM 充填特性 模拟试验 窝眼轮排种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黑土胡敏酸结构光谱学特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腐殖质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主体,对土壤的一系列性质和形态产生影响,其数量、组成和性质可以反映一定的成土条件和过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由于腐殖质分子组成的不确定性,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优化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腐殖酸表征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施肥方式改变土壤中胡敏酸的组成与结构,但短期的影响程度难以用常规的测定技术检测出来。利用38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通过腐殖质组分HA的分离和纯化,多种光谱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土壤中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HA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显示, M和MNPK施肥处理较CK处理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和HA含量,增加土壤中HA的总反应热、中温放热值、 2920/1720值、脂族C含量、 f450/500值,表明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后土壤HA芳构化程度降低,脂族含量增加,结合简单化,但M施肥处理增加幅度小于MNPK施肥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光谱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相互认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试验结果也证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较单施有机肥,更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HA的脂族C含量,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

关键词: 黑土 土壤腐殖质 光谱学测定 变化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辐射对谷稗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剂量~(60)Co-γ辐射对‘朝牧1号’谷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种子进行处理,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谷稗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200Gy辐射组促进了最长根的生长,但抑制了幼苗株高和总长度;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茎叶Fe、Mn、Zn、B、Ni元素含量和根部B元素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根Fe、Mn、Ni元素含量随辐射剂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Zn元素含量呈降低趋势。

关键词: 谷稗 辐射 幼苗生长 微量元素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肝脏细胞体外培养和传代细胞的初步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该文采用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肝细胞,通过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连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及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消涨变化情况。该文还对第12代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AS染色法进行糖原含量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肝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2.8 h,染色体为60条, PAS染色观察发现,培养细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

关键词: 牛肝细胞 形态消涨变化情况 传代细胞 初步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血缘对籼粳稻杂交后代产量和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东北水稻大多通过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实际情况,为了明确籼型血缘对东北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Sasanishiki(粳稻)/Habataki(籼稻)//Sasanishiki///Sasanishiki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ILs) 85个株系为试材,分别在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和黑龙江哈尔滨种植,以籼型频率(Fi)即来自籼型亲本分子标记比例为指标,分析了籼型血缘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BILs群体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能够正常成熟,株系数和Fi平均值有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地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黑龙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缺失);穗数在辽宁、吉林>在黑龙江,每穗粒数在黑龙江>在吉林>在辽宁;糙米率在黑龙江显著高于辽宁,而在吉林与辽宁和黑龙江差异不显著;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辽宁、吉林>在黑龙江,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辽宁>在吉林>在黑龙江,三地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总体上Fi与千粒重、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糙米率和粒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地Fi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与总体相似,只是在黑龙江大多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辽宁和吉林Fi与粒宽呈显著负相关,而只有在辽宁Fi与长宽比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控制籼型频率在10%左右可能有利于实现籼粳亚种有利基因互补,促进东北粳稻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统一起来。

关键词: 水稻 北方粳稻 籼粳稻杂交 产量结构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维生素B_6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挖掘与维生素B_6(VB_6)相关的SSR标记位点,为水稻高VB_6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以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14份水稻品种为材料,对糙米的VB_6进行连续2a的测定,品种VB_6变幅为39.70~138.48μg/g。通过TASSEL3.0软件的GLM和MLM模型对VB_6表型数据与154个SSR标记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3个与VB_6相关联的位点,其中,RM254、RM309和RM540在2a的2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出,是水稻VB_6的重要SSR位点。同时进一步挖掘出8个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的载体材料,发现‘辽星6’‘越实’‘花脸’等有较高VB_6,且至少含有2个以上优异等位变异。

关键词: 水稻 维生素B6 SSR标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氮水平对不同淀粉型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生育期相近的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和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试验材料,施氮量设0、75、150、225和300kg/hm~2共5种处理,在收获后,分别测定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直支比,探讨施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规律。施氮量在0~300kg/hm~2时,‘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时,块茎产量最高;而‘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产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个品种块茎干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降低变化;而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75kg/hm~2时,块茎鲜重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个品种的淀粉直支比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克新22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在150kg/hm~2时获得较高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克新19号’品种的块茎直链淀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而块茎的支链淀粉及总淀粉产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施氮量225kg/hm~2时获得较高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产量。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 块茎产量 淀粉含量 淀粉产量 淀粉直支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与产量相关的穗粒性状QTL对进一步克隆和利用高产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粳稻龙稻5号和典型高产籼稻中优早8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4种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比较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63个穗部性状QTL,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在4个环境下分别检测到27、27、18和35个QTL。其中,16个QTL能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12个在3个以上环境下稳定表达,分别占QTL总数的25.40%和19.05%;第1、3、4和5染色体的多效QTL簇能在不同环境下稳定表达,对穗部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结论】第3染色体STS3.3-STS3.6区间的qSNP3、第4染色体RM5688-RM1359区间的qSNP4.1是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多效性QTL簇。此外,上位性效应是调控穗部性状的重要组分。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环境 穗部性状 上位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