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的丰产稳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选6号是以半矮秆、中感赤霉病的宁麦8号为母本,多穗、中抗赤霉病的宁麦9号为父本杂交,F1代利用花培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为了给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多年多点赤霉病抗性鉴定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其丰产性、稳定性及赤霉病抗性。此外,选用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9对SSR引物对生选6号及其亲本宁麦8号和宁麦9号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生选6号在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和一年的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适应性较广,静态和动态稳定性较好;其赤霉病抗性相当于苏麦3号,是目前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中唯一高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种。生选6号既存在来自双亲的赤霉病抗性位点,还存在双亲均没有而苏麦3号和望水白都存在的赤霉病抗性位点,这可能是生选6号赤霉病抗性超亲的主要遗传基础。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多源遥感提取方法,以江苏省中部宝应、高邮和兴化三市为研究区域,对冬小麦拔节期Land/TM和ERS/SAR遥感影像进行数据融合,基于波段最佳指数和地物光谱可分性,选择3-4-5波段进行分类,针对传统的基于像素分类方法结果易受"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影响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影像对象为处理单元,结合地物丰富的空间、纹理信息进行小麦面积提取,并与基于像素分类方法(SVM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精度达到了94.16%,较准确地提取出研究区内冬小麦种植面积,比SVM分类结果具有明显优势。该方法可为南方冬小麦种植面积信息的快速获取提供技术支持。


6个主效基因在苏钟猪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Hal基因、RN基因、ESR基因、FSHβ基因、IGF-1基因及MC4R基因在苏钟猪(180头)、二花脸猪(64头)、梅山猪(60头)、长白猪(46头)、大白猪(48头)和皮特兰猪(35头)猪群中的多态性,探讨了这6个主效基因在苏钟猪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各主效基因在试验猪群中均表现不同程度多态性;其中,在苏钟猪群中Hal基因检测到NN、Nn基因型,RN基因表现为RN-/rn+、rn+/rn+基因型,ESR基因、FSHβ基因、IGF-1基因及MC4R基因分别检测到相关性状优势基因型。这些结果预示各主效基因在苏钟猪分子选育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苏钟猪 分子育种 Hal基因 RN基因 ESR基因 FSHβ基因 IGF-1基因 MC4R基因


拮抗细菌T429和T392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T429)和伯克氏菌(T392)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T429具有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的能力,T392具有分泌嗜铁素和解磷的能力;同时,2株生物防治菌株均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表明,T429和T392对苗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14%和68.25%;T429和T392对成株期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0.29%和45.56%。表明T429和T392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两种猪肺炎支原体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应用
《中国兽医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比较研究3种猪肺炎支原体(Mhp)的检测方法,利用已建立的显色原位杂交(CISH)和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QD-FISH),并结合PCR方法,检测人工感染Mhp的试验猪、自然感染Mhp的试验猪和疑似感染Mhp的临床样品。结果显示,3种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组和自然感染组的检测率均为100%;对临床样品,PCR的检测率为90%,CISH的检测率为70%,QD-FISH的检测率为75%。结果表明,用于检测Mhp感染,PCR是最佳检测方法,但CISH和QD-FISH在Mhp检测和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CR 显色原位杂交 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


两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
《麦类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绿体中,其跨膜运输所需的孵育时间均最低为5min,孵育时间超过15min后进入叶绿体中CP的量不受影响;加入跨膜体系中CP的浓度与跨膜后进入叶绿体的CP浓度呈正相关,能够实现跨膜的最低CWMV-CP和BaYMV-CP浓度分别为4.2和37.8μg.mL-1。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大麦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跨膜运输


低温胁迫下草莓花半致死温度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草莓花的抗寒能力,比较不同草莓品种的抗寒性,以宁玉、红颊草莓花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胁迫下组织电解质外渗率(REC)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其半致死温度(LT50);在半致死温度下设置不同时间,测定REC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宁玉、红颊草莓花的电解质外渗率呈S型曲线,LT50分别为-3.41℃、-2.78℃,1.5~3.5 h为草莓花在LT50下临界冷害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