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非首次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的报道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至今唯一已知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是非洲大陆本土病原,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该病自1921年首次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引发对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耐盐性强的晋农207和耐盐性弱的运麦218两个冬小麦品种种子为试材,用20%的PEG及100mmol/L的KNO3水溶液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模拟NaCl胁迫环境下引发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幼苗耐盐性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引发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2个品种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使2个小麦品种种子的膜透性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程度提高了2小麦品种幼苗的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在100mmol/L NaCl溶液胁迫下,引发处理下2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膜透性及MD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和RN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表明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提高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增强了小麦幼苗的耐盐性。试验还表明,引发处理对弱耐盐品种运麦218产生的引发效果要好于强耐盐品种晋农207;KNO3水溶液的引发效果总体上强于PE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日粮添加“NPN”补充料试验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 2011
摘要:[目的]为了解"NPN"的饲喂效果。[方法]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阶段、日产奶量相近的中低产奶牛24头,随机区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头。对山西省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专利产品"反刍动物‘NPN’补充料"进行了为期70 d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12头奶牛70 d总产奶量12 432 kg,比对照组的12 054 kg多产奶378 kg,平均头日多产奶0.45 kg;以鲜奶批价3.5元/kg计,头日增收1.58元。试验中采用"反刍动物‘NPN’补充料"替代部分饼粕饲料,头日饲养成本降低0.5元。平均头日增收2.08元。[结论]"反刍动物‘NPN’补充料"应用于奶牛生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植物保苗剂的氨挥发与田间施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制盐碱地植物保苗剂产品,并且研究田间施用效果。[方法]在初试产品中添加氮缓释剂,室内模拟测定盐碱地植物保苗剂的氨挥发量,田间验证其施用效果。[结果]含有氮缓释剂的盐碱地植物保苗剂可明显降低其中尿素-N在盐碱土壤中的氨挥发量,有利于作物种子萌发,提高作物保苗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盐碱地植物保苗剂可分别提高大豆、黍子保苗率43.4%和51.0%,大豆、黍子籽粒分别增产290.5和991.5 kg/hm2,分别增收580.5和1 189.8元/hm2。同时,它可在大豆、黍子生育期降低耕层土壤pH,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结论]在中度~重度盐碱地施用盐碱地植物保苗剂,可提高植物的保苗率、产量及种植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绿药美土嘉禾”农田生态新技术
《园艺与种苗 》 2011
摘要:生物熏蒸就是利用芸苔属植物细胞破碎后硫苷与黑芥子酶接触反应生成的挥发性异硫氰酸盐/酯类,熏蒸土壤、杀灭/抑制土生病虫害。该文摘编2008年在堪培拉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生物熏蒸学术会议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7篇论文以及21期生物熏蒸最新报道,综述在高发病虫害农田,间、套、偷种、复种或轮作高硫苷油/芥菜品种,适时适量碎汁+入土+捂青,确是一项绿肥绿药美土嘉禾的农田生态新技术。中国农田之广、耕制之多,在果菜园、棉薯田、城郊集约种植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绿肥绿药美土嘉禾农田生态新技术必将大利归农、惠及全民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核桃新品种“金薄香3号”
《农家科技 》 2011
摘要:"金薄香3号"果实圆形,外苞绿色,青皮表面密生细柔毛,果点明显。坚果圆形,平均单果重11.2克,缝合线凸起明显,结合紧密,中部两侧有耳形凹。壳厚1.2毫米,横隔膜膜质。易取整仁,单仁重6.3克,核仁充实饱满,内果皮淡黄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分析
《陕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2009年在西安市蓝田县开展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单交种长城799为耐肥品种,施肥原则上应以施氮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