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农业工程 》 2011
摘要:施肥是保证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和对比农民习惯施肥与平衡施肥的效果,并分析农民习惯施肥中盲目投肥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的产量略高于平衡施肥,但未达显著水平,其纯收益却明显低于平衡施肥;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收3 662元/hm2,纯收益增加40.9%。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的养分吸收量与平衡施肥的养分吸收量相当,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中的大量养分残留在土壤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优质小麦节水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下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呈"S"型变化趋势,经Logistic方程模拟,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灌浆特性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灌二水比灌一水处理提高了临优145和临优2018品种的灌浆参数,临优145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大于临优2018。灌二水处理中,临优145灌越冬+拔节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2018灌返青+灌浆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和渐增期持续时间呈极显著与显著正相关。灌水次数对品质的影响因品种存在差异,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灌二水比灌一水加工品质性状改善,中筋小麦品种临优2018则相反,灌水时期上以浇拔节水使加工品质性状改善。因此,生产中可通过灌水推迟最大灌浆速率的出现时间及延长渐增期持续时间以增加粒重,并确保灌拔节水来改善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引发对老化大豆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选取晋豆19号、晋大53号和晋大74号3个大豆品种种子为试材,在高温((45±1)℃)、高湿(100%相对湿度)、密闭条件下,对大豆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对老化种子用10%,20%和30%PEG进行引发处理;然后对各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种子测试的4项发芽指标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种子活力先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不同浓度PEG引发3个品种种子后,提高了种子活力,增强了种子抗性;但10%PEG引发效果不是很好;而用20%,30%PEG引发后,当老化程度不是很严重时,可显著提高大豆种子的多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有效提高大豆种子的抗老化能力;同时20%PEG对晋大53号种子的引发效应较好,而30%PEG可能更有利于对晋豆19号和晋大74号种子的引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枝条电导率与花器官耐霜性的关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通过测定6个杏品种1 a生休眠期枝条的电导率,并配置Logistic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LT50),再对LT50与花器官的耐霜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T50与花器官耐霜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6**,即杏枝条的LT50越低,其花器官的耐霜性越强,反之越弱。杏休眠期1 a生枝条的LT50可以作为鉴定杏品种花器官耐霜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关键词: 杏 枝条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LT50) 花器官 耐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焦化厂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对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煤粉尘的沉降特征及其对植物抗逆系统的影响,笔者通过室外定期收集降尘及室内植物生理指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孝义市梧桐镇某焦化厂储煤场周围下风向400m范围的总降尘和煤粉尘的沉降规律,及其煤粉尘对该范围内所种植苗期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距储煤场距离的增加,总降尘和煤粉尘的量显著减少,而苗期玉米叶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双氧化物岐化酶(SOD)、脱氢酶(CAT)、丙二醛(MDA)也均显著降低,尤其是SOD酶活性表现更为敏感。总之,煤粉尘的降落促进了玉米体内抗逆系统的防御能力,因而导致T-AOC、SOD、CAT抗氧化指标的增加,减少了对玉米的氧化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油菜邻作对麦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昆虫群落生态学的群落特性分析方法,于2008年和2009年在河北省邯郸市调查了小麦与油菜邻作对麦田蚜虫及主要天敌群落的构成、丰富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油菜田间昆虫群落的组成相似,主要田间害虫为蚜虫,其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寄生性天敌为蚜茧蜂;两年间田间昆虫群落的组成有一定的变化,但均表现为邻近油菜的麦田蚜虫丰富度最低,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丰富度最高;邻近油菜的麦田昆虫群落、麦蚜亚群落、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稳定性高,远离油菜的稳定性低.该模式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强田间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 小麦 邻作 麦蚜 捕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管理模式对设施栽培‘凯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精细管理和常规管理的4、6、8年生凯特杏树为试材,通过1天中不同高度区域的光照强度变化测定,不同层次的相对光照强度占树冠总体积的比例,不同枝、叶、果量的统计,以及相对应的果实品质测定分析,为杏树设施栽培建立适宜的管理模式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精细管理的杏树,1天中相对光照大于30%的高光照区域占68.5%,常规管理占61.1%;精细管理的枝量、叶量、果量分别为402、4697、93个,常规管理分别为417、4997、80个;精细管理的单果重、核重、可食率与常规管理差异显著,分别为137.69g、3.85g、97.20%。因此,精细管理的杏树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适宜于山西省中南部杏树设施栽培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