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岛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有效硒的分布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土壤有效硒在海南岛主要土壤类型剖面上的分布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合理开发利用富硒土地资源。采用野外采样调查、室内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作图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不同土壤不同剖面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基础上,研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 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北地区土壤有效硒含量最低,东北地区最高;海相沉积物和沉积岩发育的土壤中有效硒含量低于其他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海拔高度也是影响土壤有效硒含量的因素,随着海拔升高,砖红壤和水稻土土壤有效硒增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类型;水稻土改为旱地和园地后土壤有效硒含量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各土壤有效硒含量,而土壤酸碱度的作用则相反。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类型 有效硒含量 相关性 土壤剖面 土壤有机质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 EID_(50) DTMUV剂量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6(IL-6)、β干扰素(IFN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7(TLR-7)、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型(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MHC-Ⅱ)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在脑中第1,2,3天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度应答。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生化指标 病毒载量 细胞因子 致病性


平衡施肥对海南早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早稻田间肥效试验,研究施肥对早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是影响早稻分蘖数的关键因素,钾是影响早稻有效穗率、株高、有效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的关键因素。施肥对早稻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8.00%,纯增收入1 278.4元/hm~2;磷肥最高增产10.40%,纯增收入732.8元/hm~2;钾肥最高纯增收入455.1元/hm~2,增产11.30%。通过配置肥料效应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早稻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P_2O_5∶K_2O=0.30∶1.00∶0.73。


海南省冬瓜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监测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海南省11个市(县)冬瓜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调查点冬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炭疽病为害;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EC_(50)值为(42.485 3±29.762 0)μg·m L~(-1);EC_(50)最大值是儋州的DS3-7菌株,高达129.135 1μg·m L~(-1);EC_(50)最小值是临高的LB3~(-1)4菌株,仅为0.671 4μg·m L~(-1);89个冬瓜炭疽病菌菌株中,共有嘧菌酯低抗菌株8株,中抗菌株74株,高抗菌株7株。


南方设施大棚的设计建造与棚内降温措施
《长江蔬菜 》 2017
摘要:在南方区的蔬菜生产中,无论是冬春北运蔬菜的集约化育苗,或高端礼品瓜果蔬菜的设施生产,还是夏秋速生叶菜的渡淡栽培与为了防止病虫为害的安全生产等,都需要利用不同类型的设施大棚。因此近年来南方设施大棚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调查统计,仅华南区的海南、广西、广东及福建4省已发展各类设施大棚近33.33万hm~2。


复合型椰汁饮料的制备工艺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优化椰肉榨汁工艺及饮料调配方法,制备复合椰汁饮料。[方法]以椰肉为原料,出汁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湿法压榨法制备椰汁;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复合型椰汁饮料的调配方法。[结果]椰肉压榨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6(kg/L),时间20 min;最佳配方为椰汁50%,葛根提取液15%,枸杞提取液8%,白砂糖5%,酪蛋白酸纳0.5%、单硬脂酸甘油酯0.1%,制成的复合型椰汁饮料营养丰富,风味可口,货架期(293 K)预测379 d。[结论]研究可为椰肉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病毒复制情况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EID_(50)的剂量DTMUV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γ干扰素(IFN γ)、α干扰素(IFN α)、白细胞介素6(IL-6)、β干扰素(IFN 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7(TLR-7)、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型(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MHC-Ⅱ)细胞因子过渡表达,在脑中第1,2,3 d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度应答。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生化指标 病毒载量 细胞因子 致病性


高温胁迫下茄子qRT-PCR内参基因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高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不同茄子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茄子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库8个候选内参基因(SmEF1a、SmEF2、Sm40s RPS29、Sm60s RPL24、SmTRX、SmCK I、SmDAHPS I、SmUCP)和SmActin在不同试验情况下进行表达检测,并结合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inder软件综合评价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经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和不同组织样品以及10个耐热性不同的茄子品系(种)中,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稳定性存在差异;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高温胁迫处理不同时间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好的是SmEF1a和SmUCP;其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最稳定的是SmEF1a和SmTRX;高温胁迫下不同茄子品系(种)中以SmTRX和SmEF2的表达稳定性最好。综合来看,SmEF1a和SmTRX在所有茄子试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而SmActin和SmCK I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茄子 高温胁迫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尖蜜拉新品种‘多异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中国果树 》 2017
摘要:‘多异1号’是从国内外引进的数十份尖蜜拉品种(系)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树势较强,果实呈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1.85 kg。果苞倒卵形或不规则形,单果苞重33.58 g,平均每个果实含有果苞22个。果肉呈金黄色,纤维含量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8%~29.2%。丰产、稳产,适宜在热带多雨、土壤肥沃的地区种植。定植后第4~5年开始结果,第6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每667 m~2产量1 500 kg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2014年7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