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椰子致死黄化病的发生危害及研究进展
《中国森林病虫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致死性黄化病是热带地区滨海防风林带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的毁灭性病害,对该病的发病症状、致病机理、传播方式,防治措施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预警。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 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敏感性


油菜素内酯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胁迫条件下的香蕉幼苗分别经不同浓度的BR处理后,相对于对照来说,在一定的处理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的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中SOD的活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减缓叶片中MDA的含量变化,可溶性糖含量明显的提高,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同时,明显的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降解的速度。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提高香蕉幼苗冷胁迫期间的抵抗能力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保护效果最好的浓度是:0.9mg·L~(-1)。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的诱发与筛选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是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大病害之一,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培育优质、高产的抗病香蕉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优质巴西蕉(Musa spp,AAA)茎尖进行离体诱变处理,并以5×106个/mL枯萎病菌race4孢子悬浮液为选择压,分别在室外和温室内,对2个月苗龄的诱变处理苗进行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诱变处理组合为:0.4%EMS浸泡3 h,其变异率为36.7%;诱变后,产生5类比较明显的变异类型;经2种不同方式筛选分别得到3.1%和6.3%抗性植株;另外,还发现在矮化变异和窄叶型中获得抗病突变体的比例较高。


不同品种嫩果椰水主要品质性状、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4个主栽椰子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嫩果椰水基本性状间及椰水中的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Zn)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嫩果椰子水的pH平均值为5.50~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60%~7.75%;测定的8种矿质营养元素中,K含量最高,达355.93mg/kg,Na为32.70mg/kg,Ca为6.36mg/kg,Mn为2.67mg/kg。各品种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3个矮种椰子品种均具有各自特点,均可作为嫩果椰子品种发展,可根据不同特色矮种椰子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规模栽培矮种椰子,发展海南热带旅游观光农业。


乙烯利诱导胶乳基因HbEtIe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成功构建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一个新的乙烯利诱导表达胶乳基因HbEtIe。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158 bp的内含子和2个长度分别为92 bp和178 bp的外显子;cDNA全长551 bp,包含1个270 bp的完整阅读框,174 bp的3′-UTR和107 bp的5′-UTR,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DUF581。HbEtIe基因在乙烯利刺激条件下的胶乳中特异性表达并受到乙烯利的调控,其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HbEtIe基因与拟南芥衰老相关基因SAG1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暗示,HbEtIe可能参与了乙烯利诱导巴西橡胶树乳管衰老的分子调控。


香蕉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下的乙肝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制经济方便的新型乙肝植物口服疫苗是全球控制乙型肝炎的现实要求。研制乙肝植物口服疫苗遇到的一个主要的困难是HBsAg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表达量低。香蕉是植物口服疫苗理想的受体。因此,以香蕉为受体,进一步提高HBsAg基因表达量的研究非常必要。从pBIL2载体上克隆了香蕉果实特异表达的BanLec启动子,并引入了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利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YEPFLAG-HBS获得了HBsAg基因;通过BamHⅠ酶切位点,利用T4DNA连接酶连接了BanLec启动子和HBsAg基因,形成BanLec-HBsAg连接片段;再把该片段通过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插入pCAMBIA2300植物表达载体,成功构建香蕉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下的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表达载体。
关键词: 香蕉 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 乙肝表面抗原 表达载体 构建


能源植物小桐子及其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能源植物小桐子(Jatropha curcase L)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适应范围广,耐干旱瘠薄,其毒性和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生产杀虫剂和中药制剂,种子油可用做生物柴油,广泛分布和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为获取生物柴油都在大力发展种植小桐子。该文对小桐子的起源分布、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同时,就中国发展小桐子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发展小桐子能源产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低温对芒果授粉生物学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台农1号(MangiferaindicaL.‘Tainong 1’)和爱文(MangiferaindicaL.‘Irwin’)品种为材料,进行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芒果花粉活力有显著影响:温度介于10~20℃时,台农1号花粉发芽率为6.25%,爱文为1.05%;温度在20℃以上时,萌发率随温度的上升有增加趋势;温度在25~30℃之间时,台农1号与爱文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36.52%和15.47%,达最高.自然低温(气温10~20℃间)影响授粉率,并抑制芒果花粉管生长;常温(气温25~30℃)下花粉管进入胚囊的平均时间为24 h,低温条件下,授粉48 h后花粉管虽能进入胚珠,但未能到达胚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