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个巴西橡胶树钙调素基因假基因的识别
《云南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胶乳钙调素基因HbCaM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了1319bp和447bp的两个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1319bp的DNA长片段为胶乳钙调素基因HbCaM的DNA片段,含有两个外显子(77bp和373bp)和1个内含子(869bp),包含了HbCaM cDNA编码区447bp的全部序列;447bp的DNA小片段与HbCaM cD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ORF分析发现,位于406bp处的碱基C突变为T,即三联体密码CAG突变为终止子TAG使翻译提前终止,其余5个差异碱基都不影响或改变正常的翻译。推测此447bp的DNA片段为巴西橡胶树钙调素Hb-CaM基因的假基因,命名为HbCaMP1。


香蕉水通道蛋白基因在成熟果实中的表达分析与亚细胞定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更好了解香蕉果实成熟与水分代谢的关系。[方法]用RT-PCR的方法探讨水通道蛋白基因MaPIP1;1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研究MaPIP1;1的亚细胞定位。[结果]香蕉水通道蛋白基因MaPIP1;1在正常和诱导成熟的果实中,表达持续下降。在高锰酸钾处理的果实中,MaPIP1;1在果实呼吸跃变发生之前表达平稳。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aPIP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结论]推测MaPIP1;1基因在香蕉果实中可能起了运输水分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作用。


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 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 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方斑东风螺营养特征及促生长剂对其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配制了D1~D99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基础饵料,用以研究方斑东风螺的营养特征,然后在D5饵料中分别添加了2种促生长剂,用以探讨促生长剂对其的影响。基础饵料营养水平对增重率、壳增长率、饵料系数、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成活率、含肉率、腹足/螺体、肌肉的粗灰分和水分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生长效果和品质各项指标,D8饵料效果最好,增重率和壳增长率与其它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含肉率和腹足肌肉营养成分与各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促生长剂B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增重率和壳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5)(P<0.05),与D8的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添加0.2%的促生长剂B能够降低10%的蛋白需求量,大幅度降低了鱼粉的用量,为研制方斑东风螺人工配合饵料提供参考。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胶孢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芒果胶孢炭疽菌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一批炭疽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其目的是为炭疽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结果如下:通过摸索并优化了体系的各项因子,在潮霉素筛选浓度为200μg/mL,菌液浓度为OD660=0.15条件下,AS为200μmol/L,选择pH5.5的IM共培养基中转化效果最好;进一步通过对转化子的继代稳定性和PCR检测,结果发现潮霉素抗性稳定遗传和假阳性率低;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产孢能力的测定获得3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6个产孢能力下降突变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