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橡胶树死皮病黄色体差异表达蛋白的初步分析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橡胶树"死皮病"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阐明死皮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shiya/oresis,2-DE)比较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黄色体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黄色体蛋白质并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两种材料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成功获得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胶乳黄色体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出13个蛋白差异点,其中10个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其中部分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对渗调蛋白进行功能分析,认为渗调蛋白在死皮株中表现下调的情形可能与死皮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死皮病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的3个品种021、018、024进行摘除花朵处理,观察其叶片数、分枝数的变化,测量其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干质量、光合作用、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探讨摘花对黄秋葵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摘花对不同品种黄秋葵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对018的影响最大,摘花处理叶长和叶宽及光合作用均显著减少,叶片干质量、叶片数和分枝数显著增加,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024次之,摘花处理叶长、叶片干质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及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他没有显著变化;对021的影响最小;除叶黄素含量增加和光合速率降低外,其他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黄秋葵 摘花 叶黄素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匀设计优化澳洲坚果SRAP反应体系

果树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澳洲坚果部分种质为试材,采用U25(55)均匀设计表,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dNTPs、Mg2+、引物5个组分的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澳洲坚果25μL的SRAP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分包括2.5μL10×PCR buffer、1 UTaq DNA聚合酶、40 ng模板DNA、0.2 mmol/LdNTPs、0.2μmol/L引物和3.0 mmol/LMg2+。利用所确立的体系对部分澳洲坚果种质进行扩增的结果清晰可靠,多态性好。

关键词: 澳洲坚果 SRAP 体系优化 均匀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桉树幼苗对土壤养分及pH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树植物海杧果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的抗菌活性成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红树植物海杧果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MS,NMR,1H-1H COSY,HMQC和HMBC等鉴定,分别为4-(3-hydroxybutan-2-yl)-3,6-dimethyl-benzene-1,2-diol(1),4-(3-hydroxybutan-2-yl)-3-methyl-6-acetylbenzene-1,2-diol(2)和3,4,5-trimethyl-1,2-benzenediol(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均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化合物2则未显示此活性.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尘螨变应原Der f1全序列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四川动物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尘螨变应原Der f1原核表达体系,并了解其分子特征。方法提取粉尘螨总RNA,用RT-PCR合成Der f1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杆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空间结构。结果从粉尘螨总RNA中扩增获得Der f1 cDNA片段,成功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8a(+)-Der f1,Western blotting显示原核表达获得成功。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登陆号为EU095368,该基因长966 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推测其编码氨基酸321个,属疏水蛋白,位于细胞外,信号肽位于1~18氨基酸处。同源性分析提示Der f1和Eur m1相似率为88%,而Der f1和Der p1的相似率为77%,分子进化树中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聚成一簇。Der f1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109 aa,33.96%)、延伸链(55aa,17.13%)、β-转角(18 aa,5.61%)和随机卷曲(139 aa,43.30%)组成。结论尘螨变应原Der f1原核表达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生产重组变应原奠定了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粉尘螨和梅氏嗜霉螨的亲缘关系可能更近,而与屋尘螨关系稍远,此与现行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并不符合。

关键词: 尘螨 Der f1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乐果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生态环境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乐果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50、500、5000mg·kg-1的乐果在灭菌土中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加药后15d,50mg·kg-1的降解率为69.3%,500mg·kg-1的降解率为26.7%,5000mg·kg-1的降解率为19.6%。在施过乐果的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非常迅速,加药后15d,50mg·kg-1的降解率为99.7%,500mg·kg-1的降解率为78.4%,5000mg·kg-1的降解率为54.6%。在未施过乐果的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则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微生物在乐果的降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施药可以诱发乐果降解菌的生成从而加速乐果的降解。(2)在各处理的土壤中,50mg·kg-1的乐果对细菌数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500、5000mg·kg-1的乐果抑制细菌的生长。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但随加药时间的延长,又有所恢复。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乐果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药剂质量浓度的提高和加药时间的延长抑制趋势越明显。因此,可以选择真菌和放线菌作为土壤受乐果污染的敏感指示菌。(3)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施过乐果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并不比未施过乐果土壤中的占优势,表明乐果在施过药的土壤中降解速度的加快并不是由微生物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降解能力决定的。

关键词: 乐果 微生物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合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拟南芥转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CBF3冷诱导转录因子和细胞渗透调节物质AtGloS3在抗寒中的相互作用,寻找理想的抗寒转基因方式。[方法]根据GenBank中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克隆包括CBF3(C-repeat Binding Factor 3)基因以及基因上游启动子的DNA序列:CP-CBF3,共2 075 bp。CP是CBF3基因的启动子,受低温诱导。用EcoRI和BamHI双酶切CP-CBF3并置于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构建CBF3基因冷诱导表达载体pCA-CP-CBF3。然后将带有组成型启动子的肌醇半乳糖苷酶基因AtG-loS3合并于pCA-CP-CBF3中,构建双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CP-CBF3-35S-AtGloS3。用真空抽滤虑法将这两个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中,并用潮霉素筛选出转基因植物苗。[结果]CBF3和AtGloS3基因均来自拟南芥,而CBF3不存在内含子,AtGloS3基因存在内含子,故以CB-1、CB-2为引物的非转基因植物中也能得到带,而以AT-1、AT-2为引物的非转基因植物不能得到带。[结论]该研究中pCA-CP-CBF3是1个对照,实验的后续工作需进一步进行。

关键词: CBF3冷诱导表达载体 CBF3和AtGolS3双基因表达载体 拟南芥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心兰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文心兰试管苗茎尖为外植体,对不同类型培养基诱导原球茎、增殖及分化成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6-BA 6.00 mg/L+NAA 0.15 mg/L培养基上,1个月后就能诱导大量原球茎,培养基MS+6-BA 0.50 mg/L+NAA 0.15 mg/L+5%椰子水有利于芽的诱导,培养基1/2 MS+IBA 1.00 mg/L+10%椰子水有利于诱导生根。

关键词: 文心兰 原球茎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MaPRMT1基因的分离及表达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香蕉果实采后成熟机理奠定分子基础。[方法]通过抑制差减杂交和cDNA微阵列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获得1个香蕉PRMT基因的cDNA片断,并克隆了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在香蕉不同器官与果实不同成熟时期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MaPRMT1基因cDNA全长1158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5个氨基酸,与植物中的PRMT的同源性较高,含有1个Methyltransf-11结构域。在香蕉根、茎、叶和果实中均有表达,且在茎和叶中的表达量较高。随采后天数的增加,表达量逐渐下降,但至香蕉乙烯释放高峰时最大,后又开始下降。[结论]MaPRMT1属于第1类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香蕉不同器官和果实不同成熟期呈差异表达。

关键词: 香蕉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 香蕉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MaPRMT1) 基因差异表达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