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甜荞品系的产量相关因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了探讨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各种性状对荞麦产量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荞的众多性状加以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甜荞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簇花数>千粒质量>生育期>单株粒质量>结实率>单株花簇数。关联度越大,说明该性状对产量贡献越大;反之,则越小。

关键词: 甜荞品系 产量 相关因素 灰色关联度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农学学报 2011

摘要: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苦荞 ‘晋荞麦2号’ 丰产稳产性 广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枣组织与细胞培养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广泛存在,这为枣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各种人工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枣育种的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现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一些极具研究可行性的新方向;最后讨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育种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太1060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10604(原名太原1060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旱冬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关键词: 黄瓜灰霉病菌 乙霉威 抗性频率 抗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1株肠膜明串珠菌生长曲线和世代时间的初步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用添加趋势线的分析方法,对肠膜明串珠菌LA-07在新鲜脱脂牛乳培养基和MRS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种培养基中,其生长均满足对数生长曲线规律,且世代时间分别为:G乳=114.7 min,GMRS=95.9 min。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生长曲线 世代时间 趋势线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阻降流法”苹果早果、丰产、稳产修剪理论的研究

北方果树 2011

摘要:作者从十多年的果树修剪实践经验中探索、总结出一套更深层次的剪枝理论——"增阻降流法"苹果早果、丰产、稳产修剪理论。该理论依据物理学的电路原理创新性地提出并定性论证了"根颈以上任何枝,疏则增阻(树阻),截则降阻(树阻)""疏除基部同枝轴低阻大型枝比高阻小型枝树阻增幅大""增阻降流修剪法可使苹果树实现早果、丰产、稳产"三大论点,并在试验园中得到成功应用,为我国果树修剪理论的深化增加了革命性的新篇章。

关键词: 苹果 早果 丰产 稳产 修剪理论 增阻降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大丰26号选育报告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大丰2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大丰种业公司以自选系A2252为母本、A61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需≥10℃积温3 000℃左右。2007—2008年在各级各类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适宜东华北春播中晚熟区种植,种植密度以60 000~67 500株/hm2为宜。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大丰26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在干旱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农大10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种植方式(平作、垄作和起垄覆膜)及不同种植粒数(单粒和双粒播种)下,研究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同品种间,起垄覆膜在拔节至灌浆期,耗水量大于平作和垄作,灌浆至成熟期,耗水量小于平作和垄作;整体上,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农大108;种植粒数处理之间没有差异。因此,采用起垄覆膜方式,选用合理品种,是提高玉米抗旱性和保证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套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套种能够增加收获指数,延长作物生长时间,提高光、热、水、肥的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避免同一作物群体相互遮阴争光的矛盾,同时错开农时,减轻了从播种到收获对劳动力的压力,便于精耕细作,是一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肥的种植方式。马铃薯与其他作物套种常有种植,但马铃薯不同品种间套种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该文详细介绍了晋北高寒区,早熟马铃薯套种晚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 套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