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密植苹果园管理十忌

山西果树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优质丰产栽培的综合技术

河北果树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校大学生网络利用情况与教育对策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461名大学生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大学生网络利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网络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4条对策建议,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大学生上网的客观必然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等。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质 思想教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研究了大白菜(BP058株系等)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由于中期II纺锤体定位方向变异,导致二极体和三极体形成,最终形成2n雄配子。其中三极体为2n雄配子形成的主要途径,比率高达86·5%。2n雌配子遗传传递率65·18%,远高于2n雄配子的传递率(23·29%)。二、四倍体杂交2n卵(2x=20)×n花粉(2x=20),其杂交胚乳和杂种胚能正常发育;而二倍体n配子与四倍体n配子杂交,虽能受精形成三倍体杂种合子,但授粉后15d胚乳完全解体,致使胚乳败育不能形成种子。

关键词: 大白菜 2n配子 细胞学机制 三极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 粗毒素(培养滤液)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探讨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结合多年的具体工作,针对历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申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在诱导抗病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以1∶40的低浓度T毒素预处理的效果最好。96h的动态测试中,MDA含量较对照平均下降43.8%,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河北农业科学 2005

摘要:自1971年实现世界第一例组织培养再生谷子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在谷子及狗尾草属植物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利用、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图谱与禾谷类比较遗传学、重要功能基因定位等相关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谷子遗传育种的发展,也对其它作物的遗传育种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总结了30 a来谷子生物技术研究的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谷子 组织培养 分子标记 功能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信誉和专家机制改善科技计划中后期管理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摘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科技计划管理体制面临着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程序中后期弱化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信用机制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加强科技计划中后期管理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科技计划 项目管理 信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