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簇毛麦抗白粉病新种质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以簇毛麦为抗源,采用杂交与辐射、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经抗病鉴定、系统选育和细胞学分析,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抗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经DNA分析,证明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或染色体片断)已被导入小麦品种。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小麦白粉病 DNA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年度山西省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尽管中国奶牛业受到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巨大冲击,但在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山西省规模化奶牛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山西省规模化奶牛场的情况,本文对雁门关综合试验站辐射的山西省31个参加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生产状况月报报送的规模奶牛场2011年度前10个月数据进行分析回归,并结合对奶牛场的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山西省规模化奶牛场养殖过程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决策以及开展奶业经济研究等提供基础参考信息。

关键词: 山西省 规模化奶牛场 粗饲料 奶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原地区普那菊苣烂根病诊断及防治

草业与畜牧 2011

摘要:介绍了普那菊苣烂根病在山西太原地区发病的症状,并分析发病原因和影响发病的各种因素,提出引起该病的害虫为双翅目眼蕈蚊科种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菊苣 烂根病 双翅目眼蕈蚊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预防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动物检疫 2011

摘要:本研究利用肠道益生菌竞争排斥原理,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临床预防鸡沙门氏菌的四个模型,即"抗生素+微生态制剂"的试验1、2组,单纯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的试验3、4组,同时设有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攻毒条件下,对各组鸡白痢症状的观察、攻毒保护死亡数量统计、称重分析,结果为:3组及攻毒对照组表现典型鸡白痢症状,试验1、2、3、4组攻毒保护率分别96.7%、96%、80%、94%,而攻毒组为76%。试验3组与空白对照组30日龄增重差异极显著,其余各组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无论雏鸡直接口服微生态制剂或先服用抗生素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这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保护雏鸡免遭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强毒的攻击,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雏鸡的死亡,提高育雏成活率。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 微生态制剂 竞争排斥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叶韭一年实生苗发育节律生物学特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通过室内育苗移栽观察的方法,对细叶韭一年实生苗发育节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叶韭种子萌动时间较长,14~15 d;细叶韭子叶双折呈弯曲状出土,子叶的前端长出地面,标志着植株与种子分离,植株从种子吸收养分的过程结束。细叶韭植株当年即按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蘖,条件适宜时,当年生植株可以进行三级以上的分蘖。典型的二级分蘖以后的植株保持3片绿叶,即两叶一心;由于一年生细叶韭植株分蘖现象的发现,细叶韭一年生植株生育时期的划分应增加分蘖期。

关键词: 细叶韭 发育节律 生物学 分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摘要: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导致人们开始关注和呼唤绿色食品,近年来植物源农药的应用是顺应这一要求的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的不规范使植物源农药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市场的逐渐规范,我们相信植物源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无公害农产品 印楝 苦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坪草水分生理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就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草坪草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耐旱性、蒸散量等方面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我国草坪草在水分生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还有待于完善和改进等。

关键词: 草坪草 水分生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猪舍有害气体浓度

今日养猪业 2011

摘要:养猪人总是担心自己的猪只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不被及时发现,要避免猪只的亚健康,就要从日常最基本的小事抓起,即改善猪只营养水平、优化饲料配方。最新的保健养猪技术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排放,以保证对亚健康状态的猪机体进行调控,促进其向健康方向、而非向患病方向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质改良中5+10亚基导入规律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且不含有5+10亚基的亲本材料与蛋白质含量不同但含有5+10亚基的亲本材料杂交,研究优质小麦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中5+10亚基的导入规律,结果表明,5+10亚基的导入率既与5+10亚基的遗传背景有关,又与被改良品种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有关,但与5+10亚基材料的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不大。在含有5+10亚基的优质品种选育和种质材料创新中,受体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不能太低,而且要选用合适的杂交组合类型,以提高后代品系5+10亚基的出现频率。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改良 5+10亚基 导入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和HN基因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预防兽医研究室克隆的pG-F和pG-HN质粒为模板,PCR扩增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并以由15个柔性氨基酸构成的柔性短肽作为Linker将F及HN基因片段体外连接,插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基因和HN基因共表达载体pCI-F-HN,并在Vero细胞中转染表达,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麻鸡新城疫病毒SX-1株F-HN组合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较高水平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较强的荧光,说明F-HN组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研究高效亚单位基因工程苗奠定基础。

关键词: 麻鸡新城疫病毒 SX-1株 F-HN基因 共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