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特用玉米品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英文)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 2011
摘要:[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 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 3% ; 甜玉米较少,占 44. 2% 。通过审定的 30 个品种中有 16 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 53. 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农田不同耕作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太原市旱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5种耕作土壤8种养分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大,全氮变异系数最小;不同耕作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铁、锰、铜和锌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马铃薯地>谷子地,全氮、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为:玉米地>麦地>大豆地>谷子地>马铃薯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种质缩果病抗性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年)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1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eet Yamada)主要为害苹果树树皮,引起树皮腐烂坏死。当树干或主枝树皮腐烂一圈时,其上部枝干全部干枯死亡。由于苹果树腐烂病而造成死树毁园的现象经常可见,是制约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