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香菇种质资源评价
《食用菌学报 》 1997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80个香菇菌株,系统地测定了包括农艺、生态、生理生化在内的88个性状,建立了每一性状统一、标准的测定和分析方法,并对每一菌株、每一性状测定值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输入微机系统,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作出遗传性状的综合评价,建立香菇种质资源库。


表油菜内酯素对百合开花的作用
《上海农业科技 》 1997
摘要:鲜切花生产中,切花时间早晚和整齐与否,既关系到上市价格,又影响到下茬土地的利用,尤其百合这类高投入、高产出、一次性种植花卉,一次性采收鲜切花,前述两项指标更受生产者关注。 鲜切花的花期调控常用定植时间、控光、控温来加以实现。此外,尚可用外源激素进行花期调控。 表油菜内酯素是一种新型甾体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有第六激素之称。生物活性强,较低浓度下能促进生长发育,而且不产生负效应,因而应用较广。我


“五种蔬菜生产的绿色技术研究”分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上海农业科技 》 1997
摘要:1997年5月21日在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召开市科委项目“五种蔬菜生产的绿色技术研究”分项目“以生防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治体系”(植保所吴世昌研究员主持)和“农药在五种蔬菜上的残留消解和适


葡萄大棚促成栽培初试
《葡萄栽培与酿酒 》 1997
摘要:1992-1996年间对28个葡萄品种进行了大棚促成栽培,调查了棚内小气候条件及葡萄的若干栽培性状,发现在上海地区大棚保护地栽培葡萄成熟期可提早7-15天。整个生长期增加一个月左右。对萌芽力、成花能力(四倍体)影响不大。病害减少,品质提高。
关键词: 葡萄,大棚促成裁培


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遗传研究——Ⅱ香菇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形态与生化性状上的差异
《食用菌学报 》 1997
摘要:本文以香菇1号菌株的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类单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平均连锁聚类方法对酯酶同工酶图谱进行聚类,从交配型角度探讨了不同来源的两类单核体在形态和生化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孢子单核体和原生质单核体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羧甲基纤维素酶三个性状上表现出相同的差异趋势,在同一种交配型的个体间,孢子单核体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原生质单核体,在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这一性状上,用聚类方法可以将绝大多数单核体归入所属的交配型范围内。这两类单核体具有的不同表型与它们的不同来源有密切的联系,有性世代中复杂的遗传行为导致孢子单核体中性状出现较大的变异,而作为无性后代的原生质单核体则表现出性状相对稳定的特征,这两类单核体表现出的差异为香菇的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应用家蝇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毒
《上海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应用敏感家蝇(Musadomestica)法,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在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var.chinensis)上的残毒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B.t.)、杀虫双(Dimehypo)、抑太保(Cholrfluazuron)在药后对象蝇不表现(急性)残毒;税勃特(Fipronil)、杀虫素(Abamectin)在药后初期有一定的残毒,但很快消失;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喹硫磷(Quinalphos)、万灵(Methomyl)则表现对象蝇毒性较高,残毒期相对较长。应用最小平方法拟会了供试农药在小白菜上的残毒大小与时间的关系。监测了上海市西郊梅桥园艺场五种成品蔬菜上的农药残毒情况,结果未发现残毒超标现象。


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97 CSCD
摘要: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用秋水仙素处理小麦很尖,发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表现在核占细胞体积的比例减小,形态变化多样;内质网由分散分布到形成聚集体;原质体减少而淀粉质体增加;微体减少;液泡增大;细胞壁不均匀地加厚且细胞间隙增大等方面。初步讨论了秋水仙素引起的微管解聚是内质同、质体、微体、核等所处的状态和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主要原因。探测了秋水仙素对小麦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影响的一般临界浓度和处理时间。从结果看,秋水仙素处理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后,其原有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分生细胞从胚性转向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