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菌物系统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改进的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完成生活循环只需7天。利用砂培体系研究了多粘菌在不同pH值、光照、接种材料和接种量条件下,对寄主的侵染以及在其中繁殖的情况,研究了多粘菌完成侵染所需时间,侵染的游动孢子最初释放时间,游动孢子体外存活期和休眠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采样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浦东新区孙桥农业开发区域内的农田灌溉水各项污染物含量都较低,综合污染指数都在1以下.果园、蔬菜种植区土壤污染物含量也均在有关的标准以下,综合污染指数在0.70~0.90.大气综合污染指数在0.58~0.62.该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属良好。


应用组织培养诱导白菜和莴苣四倍体
《上海农业学报 》 1997
摘要:以两个白菜(Brassicacampestris)品种和两个莴苣(Lactucasativa)品种作材料,报道了应用组织培养结合水仙素处理诱导四倍体的结果。研究表明,用含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处理带3~4片真叶的再生苗,再从中诱导再生芽的方法效果较好。两个白菜(Brassicacampestris)供试品种莳菜、瓢儿菜和两个莴苣(Lactucasativa)供试品种广东玻璃生菜、山阳一号的最高加倍效率分别达13.33%,6.52%,15.00%和2.94%。各基因型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不同,所要求的适宜处理浓度及时间也不同,莳菜以100mg/L处理10~14d为宜,广东玻璃生菜以50mg/L处理10d较好。处理后的再生苗,易同时诱导出二倍体和四倍体再生芽,但未发现倍性嵌合的植株。


上海粮食中元素的含量及土壤的安全值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1997
摘要:经对上海农村和粮食的多年调查研究,阐述了小麦和水稻的质量状况,并作了评价。小麦和水稻籽粒中Cd、Ph、Ni、Cr、Hg的含量差不多,介Zn、Cu含量小麦>水稻,Mn、As含量为小麦<水稻。局部地区小麦水稻中镉的污染较重。在粮食含镉量较高的地区,锌肥不宜喷用。公路附近粮食中含铅量较高,与汽车排放废气有关。提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几个预测模式,即粮食中含镉在0.2mg/kg以下时,土壤含镉量不宜超过0.8mg/kg;小麦含锌量允许50mg/kg的话,土壤中含锌量应控制在190mg/kg的话,土壤含铜量宜控制在100mg/kg以下。
关键词: 粮食,元素,土壤,安全值,上海


三种植物对COD的耐受极限与净化效果
《农业环境保护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水生植物能在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正常生长,并有最佳效果,以COD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水葫芦、水花生和蕹菜进行了水培试验。测定了培养液中COD、悬浮物、色度、全氮量和植株中的全氮量。结果表明,有机废水中COD1000mg/L左右是水葫芦和水花生正常生长的上限,而蕹菜在1300mg/L以上。3种植物对有机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不但去除COD和氮素的能力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且对悬浮物也有一定去除效果,水葫芦和蕹菜还有一定的脱色能力。认为用水葫芦和蕹菜净化有机废水是经济有效而值得提倡的。
关键词: 有机废水,净化,植物,耐受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