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酸奶菌群发酵糖蜜产复合有机酸化剂的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开发安全、有效、稳定、适口性好、对环境无危害的无抗饲料添加剂是我国畜牧业的重中之重,酸化剂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众多替抗产品中有较大的优势。【目的】通过酸奶菌群发酵甜菜糖蜜制备低成本乳酸型复合液态酸化剂。【方法】以11种不同的新疆农牧民传统发酵酸奶菌群为出发菌,经MRS培养基富集乳酸菌群,选择产酸量高的菌群进行甜菜糖蜜发酵试验,并对菌群发酵时间、发酵条件、糖蜜浓度、氮源及中和剂进行优化。【结果】在糖蜜浓度为100 g/L、培养基未灭菌且37℃静置发酵48 h时,B2菌群发酵乳酸产量为34.52 g/L,总酸为83.42 g/L,加入中和剂Na2CO3后其乳酸产量达73.42 g/L,总酸达到169.37 g/L;B5菌群发酵乳酸产量可达61.12 g/L,总酸可达112.50 g/L,加入中和剂Ca(OH)2后其乳酸产量达74.37 g/L,总酸为137.26 g/L。B2菌群发酵原液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产气荚膜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B5菌群发酵原液则对产气荚膜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和大肠杆菌STEC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富集新疆农家酸奶菌群,生料发酵甜菜糖蜜可低成本生产乳酸型液态酸化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两个阶段不同水平盐胁迫处理对甜瓜生长的影响,为甜瓜耐盐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甜瓜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浓度,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盐处理对甜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4个甜瓜品种在低盐处理下可以维持50%以上的发芽率和60%以上的发芽势,但高盐胁迫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呈现显著下降.各甜瓜品种萌发指标综合表现为网纹香>风味5号>西州密17号>黄皮9818.在150 mmol/L盐浓度时,黄皮9818受到的抑制影响比较明显,萌发速度较CK延长了49.8%.各甜瓜品种株高、茎粗、地上/下生物量积累随盐胁迫浓度的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与高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但相同浓度处理下网纹香受到的抑制作最小.盐胁迫均使4种甜瓜的根冠比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上升的趋势,且高盐浓度下明显高于CK.各甜瓜盐敏感指数和耐受性指数均下降,特别是耐受性指数在浓度为100 mmol/L下降相对明显,4个甜瓜品种在高浓度盐胁迫的敏感性升高,其盐分耐受性降低.盐胁迫下4个甜瓜的根系形态学参数变化基本一致,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与CK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盐胁迫下网纹香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中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其它3个品种,网纹香适应在新疆盐碱土壤条件下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桑葡萄酒发酵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与结合胆酸盐能力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提高总酚和黄酮保存率为目的,探究药桑葡萄发酵工艺并研究药桑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与结合胆酸盐能力.以药桑和葡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接种量、温度、时间、原料质量比)结合响应面试验来确定药桑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并通过三种抗氧化体系(DPPH·、ABTS+·、·OH)来评价药桑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浓度的药桑葡萄酒与甘氨胆酸盐和牛磺胆酸盐的结合能力来评价药桑葡萄酒体外降血脂效果.结果表明,药桑葡萄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3%、主发酵时间8 d、发酵温度26℃、葡萄药桑原料质量比是1:3.该工艺发酵出的药桑葡萄酒体积浓度为1.0 mL/mL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83%、98.38%、99.24%;表明与同类果酒相比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当药桑葡萄酒样品体积浓度达到1.0 mL/mL时,药桑葡萄酒与甘氨胆酸盐、牛磺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达到69.36%、73.28%,初步证实药桑葡萄酒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
关键词: 复合果酒;药桑;发酵;抗氧化活性;胆酸盐;降血脂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籽油碱异构化制备共轭亚油酸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碱异构化法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得到高转化率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为辣椒副产物综合利用及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指标,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油比和溶油比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分析不同因素对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工艺,采用Schaal加速试验对比辣椒籽油与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为169℃,反应时间为4.4 h,碱油比[M(KOH):M(辣椒籽油)]为0.2,溶油比[M(聚乙二醇):M(辣椒籽油)]为1.7时,共轭转化率可达84.60%,其氧化稳定性优于辣椒籽油.[结论]响应面优化法优化碱异构化制备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工艺可得到较高转化率、稳定性较好的辣椒籽油共轭亚油酸.
关键词: 辣椒籽油 碱异构化 响应面优化 共轭亚油酸 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花生引种中对产量贡献率较大的影响因子,为该地区花生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引进的20个国内主栽花生品种为材料,采用DPS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分枝长>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主茎高>出仁率>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其中分枝长、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主茎高等与产量的关联度高,说明在品种筛选上应注重分枝长和百果重等指标的选择;聚类分析可将20个引进花生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Ⅲ类具有主茎高、分支长、果大、仁大、产量好等优良的农艺性状,适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种植,也进一步印证了花生籽粒大小与产量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壮素滴施量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矮壮素滴施量对滴灌冬小麦茎秆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滴灌冬小麦抗倒伏的矮壮素最佳滴施量,为新疆滴灌小麦抗倒伏及其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矮壮素滴施量,分别为0 mL/hm2(D0)、1500 mL/hm2(D1)、3000 mL/hm2(D2)、4500 mL/hm2(D3)、6000 mL/hm2(D4)及对常规喷施用量3000 mL/hm2(CK),分析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茎秆机械强度、基部节间充实度、茎秆抗倒伏指数及田间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矮壮素滴施量的增加,滴灌冬小麦株高、基部节间长和重心高度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茎秆抗倒伏指数呈上升趋势.田间倒伏率随着矮壮素滴施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CK相比,D2、D3、D4处理的均明显降低.籽粒产量以D3处理为最高,为8098.9 kg/hm2,分别较D0、D1、D2、D4、CK提高了12.21%、6.53%、3.75%、5.74%、6.51%.[结论]矮壮素滴施用量为4500 mL/hm2时,滴灌冬小麦茎秆高度适宜,重心高度比相对较低,抗倒伏指数相对较高,籽粒产量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2%萎锈灵·咯菌腈包衣对棉花幼苗耐寒性的生理特征的影响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发提高棉花幼苗耐寒能力的技术及产品,通过萎锈灵·咯菌腈复配进行种子处理,验证其提高棉种耐低温冷害能力功效,为该制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对温度敏感的"新陆早57"棉种为实验材料,以基础种衣剂包衣处理为对照,将咯菌腈和萎锈灵添加到基础种衣剂中制成1%咯菌腈、7.2%萎锈灵、8.2%萎锈灵·咯菌腈的种衣剂分别进行包衣,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4℃低温胁迫3 d后观测各包衣处理对低温条件下棉花幼苗生长情况和耐寒性的生理响应.[结果]萎锈灵·咯菌腈复配包衣处理棉花幼苗相关指标差异最大,与对照比较,相对电导率降低8.49%,丙二醛含量降低8.08%,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7.41%,超氧化物歧化酶酶的活性增强8.56%;脱落酸含量增加7.84%,冷害指数下降5.72%,且差异均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棉苗冷害指数与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脱落酸、赤霉素等相关指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萎锈灵·咯菌腈复配组合较单个杀菌剂更能诱导细胞内部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快清除植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加快丙二醛及脯氨酸含量的积累,保持较高的脱落酸含量和较低的吲哚乙酸、赤霉素含量,从而提高棉花幼苗抵御冷害能力.8.2%萎锈灵·咯菌腈种衣剂已表现出增强棉苗耐寒功能,可进行开发、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SSR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生物安全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的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方法]应用筛选的13条ISSR引物对8个豚草居群和7个三裂叶豚草居群共240个样品进行分子标记.[结果]8个豚草居群128个样品,共扩增出304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68%;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7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 4788. 7 个三裂叶豚草居群 112 个样品,共扩增出 266 条带,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5.8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670.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在居群间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豚草和三裂叶豚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相关性,三裂叶豚草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微生物菌剂对新疆棉花主要病害田间防效评价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3种微生物菌剂对棉花出苗的影响及立枯病和黄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出苗率高、防病效果好的微生物菌剂.[方法]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为药剂对照,采用拌种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各药剂处理对棉花出苗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较对照相比出苗率下降2.7%~26.7%,10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KN-527)处理与对照出苗率无差异.棉花苗期立枯病病株率在2.27%~15.33%之间,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为25.83%~89.02%,KN-527和20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KN-03)处理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各药剂处理后不同时期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均显著下降,黄萎病防治效果在10.68%~91.30%之间,KN-527处理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结论]10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KN-527)是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理想微生物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诱导剂和杀菌剂对新疆红枣黑斑病抗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红枣黑斑病生物防控的有效药剂,以新疆红枣骏枣为供试对象进行田间试验,分别以生物诱导剂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以及生物源杀菌剂木霉源纳米硒(TSNP)为供试药剂,戊唑醇(WZ)为对照化学杀菌剂,清水(CK)为空白对照,测定不同药剂处理红枣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及采后红枣果实的营养品质指标,并测定枣果全红期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后不同时间抗病相关酶活性和酶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MeJA和TSNP处理红枣果实对黑斑病的防效最好,发病率分别较CK降低76.16%和85.50%.药剂处理提高了采后枣果的部分营养品质,其中TSNP处理枣果氨基酸总量较CK提高0.59%,SA处理枣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提高16.73%和18.27%,WZ处理枣果葡萄糖含量提高19.38%,MeJA处理红枣果实中天门冬氨酸(Asp)和组氨酸(His)含量分别较CK提高13.81%和24.56%.药剂处理枣果接种链格孢菌后,抗病性相关酶活性也有所提高,其中,SA处理接种后第3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是CK的6.56倍;TSNP处理接种后第5天,SOD活性最高,是CK的2.51倍,接种后第7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是CK的14.00、1.37、1.37、1.10倍;MeJA处理接种后第7天,过氧化物酶(POD)、PPO活性分别是CK的1.14、13.75倍.与此同时,抗病相关酶基因表达量也发生变化,MeJA处理接种后第3天,枣果PAL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比CK上调了 63.19%,接种后第5天,CAT基因相对表达量比CK上调55.43%,接种后第7天,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比CK上调了 60.00%;TSNP处理接种后第3天,CAT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比CK上调了 72.45%,接种后第7天,PAL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比CK上调了 79.06%;SA处理接种后第5天,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比CK上调了 36.96%.综上,不同生物诱导剂和杀菌剂对新疆红枣营养成分和抗病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eJA和TSNP整体效果最佳,可以作为红枣黑斑病生物防控的有效药剂.
关键词: 红枣 黑斑病 生物诱导剂 杀菌剂 抗病性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