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含益生菌的微胶囊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乳杆菌具有许多功能特性,如改善营养、风味特性、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等。当人体摄入足够量时,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益生菌在加工以及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受到不同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效定植存活率显著降低。为提高植物乳杆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和加工、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纳米纤维(WPIF)和海藻酸钠(ALG)为壁材,采用挤出法制备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 90)核壳微胶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研究复合壁材的质量浓度、CaCl2质量浓度对植物乳杆菌包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是:WPIF质量分数为2%,ALG质量分数为2%,CaCl2质量分数为1%,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92.13%。对WPIF-ALG-L. plantarum 90核壳微胶囊连续5 h体外胃肠消化和4℃下的贮存稳定性进行研究,在模拟胃液中,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为87.65%,肠液中释放率为89.18%,并且4℃贮存25 d,存活率为79.98%。核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肠溶性和贮存稳定性。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纳米纤维 植物乳杆菌 挤出法 微胶囊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9份甜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甜瓜种质资源在果实性状方面的利用效率,对209份甜瓜种质资源的9个果实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40%~60.00%,果实横径、果腔横径和果腔大小指数3个性状遗传较为稳定,其余6个性状则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9个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75~2.07,单果重的多样性指数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大.相关性分析中,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腔纵径、果腔横径和果肉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腔大小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65%,可以取代原来的9个性状指标进行甜瓜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209份甜瓜种质资源中 JSNT141综合得分最高,为11.351,JSNT206综合得分最低,为-4.659.系统聚类分析将209份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

关键词: 甜瓜 果实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协同苯乳酸对冷鲜鸡胸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控制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超声协同不同浓度苯乳酸(US+0.5%PLA、US+1%PLA)不同处理时间(5、15、30 min)对鸡胸肉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US+0.5%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7 lg CFU/g, US+1%PLA处理15 min使菌数降低了0.68 lg CFU/g,选取US+0.5%PLA处理15 min作为贮藏试验的处理条件,通过探究贮藏期间冷鲜鸡肉的菌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及色泽的结果发现,处理组贮藏期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菌数始终低于空白组约1 lg CFU/g,贮藏6 d,空白组挥发性盐基氮值为36.67 mg/100 g,处理组的值比空白组的值低约10 mg/100 g,此时,空白组的硫代巴比妥酸值为1.15 mg/100 g,处理组为0.78 mg/100 g,显著低于空白组数值,结果表明超声与苯乳酸的协同处理(US+0.5%PLA)可有效抑制鸡胸肉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速率,且能延缓蛋白质分解及脂肪氧化,明显降低肉的TVB-N、TBA含量增长速率,且对鸡胸肉的色泽无显著性影响,使其贮藏期延长1~2 d。

关键词: 超声 苯乳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感应在合成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加工过程 2024 CSCD

摘要:微生物生物合成正成为化学品绿色制造的核心技术。传统的单菌株发酵过程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引入复杂的生物合成路径会对细胞造成显著的代谢压力,并可能引起不同生物合成途径间的相互干扰。相比之下,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多以群落的形式存在,并在环境修复、生物降解和物质合成等关键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受此启发,研究者研究开发出了合成微生物群落,通过模拟自然的共生环境,将具备不同功能的菌株整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复杂的生物合成任务。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多种异源生物合成途径的集成,使得这些群落能够为不同的催化反应提供适宜的细胞内环境,有效减轻了单一菌株的代谢负担。然而,合成微生物群落的长期稳定性仍是工业发酵的一个重要挑战。群落内的竞争性相互作用可能会破坏群落的平衡,进而影响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通过引入基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的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地通过种间通信调节群落的代谢活动和结构,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并提高目标产物的合成效率。本文详细介绍利用QS机制调控合成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和稳定性的设计原则、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同时探讨设计复杂、稳定、可控的共培养体系在高效生产化学品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预测和控制合成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技术动向。深入理解并应用QS机制,有望进一步提升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性能,推动微生物合成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群体感应 合成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制造 微生物相互作用 细胞间通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萝卜黄瓜花叶病毒和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摘要:为明确呈现褪绿和花叶症状的南京萝卜的具体病原,应用反转录PCR法对采集的萝卜病样进行了14种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萝卜病样感染了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和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进一步对该萝卜样品中扩增到的CMV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分析发现,CMV CP基因序列与已公开的苦瓜、烟草和茄子等分离物的CP序列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高达98%,系统进化树表明CMV CP序列属于ⅠB亚组;该萝卜病样的TuMV CP序列与来自韩国、朝鲜及日本等国家的TuMV分离物CP序列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99.65%;系统进化树表明,TuMV CP序列属于TuMV的Basal-BR亚组.研究结果鉴定了南京地区萝卜病样感染的病毒种类,通过CP基因序列分析明确了感染南京萝卜的CMV与TuMV与其他分离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萝卜 黄瓜花叶病毒 芜菁花叶病毒 病毒检测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低谷蛋白水稻种质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Oryzasativa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蛋白质是稻米的第二大营养物质。肾脏病人通常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和控制病情进展。稻米蛋白中谷蛋白含量最高,且易被人体消化。本研究以LGC-1作为供体亲本培育出的粳稻品种为转基因受体,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一次性敲除谷蛋白A (Glutelin A,GluA)亚家族编码基因GluA1、GluA2和GluA3,获得了不含转基因元件的谷蛋白含量约为1.8%的低谷蛋白种质,并对所得种质的稻米品质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全面评估。所得低谷蛋白种质外观品质较好,相比于受体品种垩白度降低、糙米率和精米率提高。本研究为创制低谷蛋白水稻品种提供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为培育适合肾病患者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提供了一种新的遗传材料。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蛋白 低谷蛋白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种子科技 2024

摘要:通过多点多梯度有机肥田间试验,摸清本地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水稻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的适宜比例,以期减少和控制不合理化肥施用量,为实施化肥减量施用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不同比例 有机肥替代化肥 水稻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下中国小农户的化肥投入及风险规避动机辨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已有研究多从自然风险角度解释农户的化肥高量施用行为,忽略了市场风险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下小农户的施肥行为及其风险规避动机,验证小农户增施化肥是为了规避收入风险而非仅仅是产量风险。本文在传统边际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下小农户的施肥决策分析框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下中国小农户的化肥投入行为,检验小农户化肥投入的风险规避动机,进一步考察买入户和卖出户在风险条件下的施肥行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小农户施肥高量问题由来已久,其化肥施用强度在过去20年一直维持着较高且稳定的水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越大的地区,小农户越倾向于增施化肥,说明小农户增施化肥是为了规避收入风险,其施肥行为不仅受自然风险影响,还受市场风险影响。相较于卖出户,买入户出于对收入风险的规避和粮食消费安全的追求,对风险的反应更敏感,化肥施用强度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市场有助于缓解小农户高量施肥。

关键词: 施肥量 收入风险 粮食市场风险 自然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miR-17~92基因簇在牛睾丸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miR-17~92 基因簇由 6 个不同的功能miRNAs组成,参与牛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本研究从牛基因组中获得miR-17~92 基因簇序列信息进行物种保守性分析,再采用半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7~92 基因簇前体miRNA在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及不同活力精子中的表达水平,利用miWalk、TargetScan 7.2及miRTarBase 8.0 等在线网站预测成熟miRNA的靶基因,并利用KOBAS3.0 对预测靶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牛miR-17~92 基因簇在哺乳动物进化中具有保守性,该基因簇的 6 个miRNA前体在睾丸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均显著高于附睾组织;而这 6 个miRNA前体在附睾的不同位置也具有表达差异,其中pre-miR-19a在附睾尾中表达显著高于附睾体和附睾头,pre-miR17 和pre-miR20a在附睾中未检测到表达;在不同活力精子中,高活力精子的bta-miR-17-5p、bta-miR-18、bta-miR-20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活力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6 个miRNA一共预测到 2 940 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主要通过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参与调控牛睾丸功能.本研究分析了miR-17~92 基因簇在牛睾丸中的表达分布,为miR-17~92 基因簇对牛睾丸发育和调控精子活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睾丸 附睾 miR-17~92 基因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复超排和年龄对海门山羊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

摘要:分别选取8只1.5~2.0岁(体重20~25 kg)、6只6.0~8.0岁(体重30~35 kg)海门山羊进行超排,比较所获得的受精卵数的差异,分析年龄和重复超排对海门山羊超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2.0岁组和6.0~8.0岁组平均可用受精卵数分别为13.33枚和12.33枚,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次和第二次超排平均可用受精卵数分别为13.00枚和14.17枚,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年龄和超排次数对海门山羊超排效果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超数排卵 海门山羊 年龄 重复超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