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八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桃果实上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广泛应用于中国桃生产中,但在桃树上已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仅多效唑·甲哌鎓,且中国无桃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由于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少,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与膳食风险。为明确中国桃主产区桃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现状,本研究采集中国13个桃主产区420份样品,针对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残留情况调查与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并对不同产地、不同时间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桃主产区果实样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出率达到71.4%,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检出率分别为多效唑60.0%、矮壮素21.7%、胺鲜酯8.1%、复硝酚钠6.7%、赤霉素5.0%、噻苯隆1.0%、氯吡脲1.0%、烯效唑0.7%。样品总体残留检出率较高,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为0.001 0%~0.360 8%,对一般人群为“无不可接受风险”。中国桃不同主产区、不同时间桃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种类与残留量差异较大,南方地区应重视露地栽培桃树7月份的多效唑的使用,北方地区应关注设施栽培桃树5月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建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根据地域、栽培模式、环境气候的差别,指导种植户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保障中国居民膳食安全,应尽快制定桃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油菜产业机械化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代农机 2024

摘要:介绍了我国油菜产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了加快油菜产业机械化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品种推广 油菜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棚西瓜-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大棚秋西瓜-越冬羊肚菌高效栽培模式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科研人员在近5年栽培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来。该模式通过瓜菌轮作显著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利用率,尤其夏季高温季节种植西瓜,填补了秋西瓜空缺,提高了大棚经济效益。同时利用冬闲时间种植羊肚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冬闲大棚,改善大棚理化性质,调理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增加了大棚收益。该模式时间短、效益高、流程操作简单,是该区域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种植方式。

关键词: 西瓜 羊肚菌 大棚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可食用野菜种类识别

中国瓜菜 2024

摘要:可食用野菜兼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然而传统采摘可食用野菜的分辨主要依赖人为主观经验,效率低且错误风险高,因此对可食用野菜快速准确的识别对实现野菜产业开发和保障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地区“七头一脑”共8种可食用野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8种野菜的2400张图像数据集,采用3种具有代表性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AlexNet、VGG16和ResNet50)和3种视觉自注意力(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ViT、CaiT和DeiT)共6种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并通过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来分析深度学习模型的决策机制。结果表明,ResNet50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4.68%,精确率、召回值和F1分数分别为97.66%、97.74%和97.70%,在6个模型中表现最佳。随后,在最优模型ResNet50基础上添加卷积模块的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和坐标注意力机制(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进行模型优化,结果显示,CBAM-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7.67%,CA-ResNet50准确率达到了98.34%,分别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和3.66个百分点。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CNN模型在数据集上能取得比ViT更好的结果,利用深度学习识别可食用野菜种类是可行的,且添加注意力模块能够实现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关键词: 可食用野菜 种类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视觉自注意力 注意力机制模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US的30份普通小麦品种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普通小麦DUS测试审查并为普通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利用34个性状对2020年出具报告的30份申请官方DUS测试的普通小麦品种的数据进行聚类、多样性、相关性、差异系数等综合分析,并结合近10年普通小麦申请和授权品种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普通小麦育种领域存在行业壁垒,申请来源结构化单一,个人育种者数量极少,发展不均衡,普通小麦新品种授权速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数量性状在特异性判定上的贡献显著大于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现有的普通小麦DUS测试指南中性状“芽鞘:花青苷显色强度”“芒:类型”“仅适用于有芒品种:芒:颜色”“茎秆:颜色”“护颖:颜色”“护颖:形状”“籽粒:颜色”对普通小麦品种的特异性判别效果不理想;性状“旗叶:宽度”与“植株:高度”之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27,建议在下次普通小麦DUS测试指南修订时可以考虑对性状“旗叶:宽度”进行优化,对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穗:不育小穗数”(55.69%)进行分级调整。建议育种者在培育高产优质的普通小麦品种时还可关注这些区别度较小的表型性状,以便获得更加新型优异的普通小麦品种。

关键词: 普通小麦 DUS测试 新品种 多样性 相关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卟啉铁及其产生的原卟啉和游离铁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MP)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原卟啉(PPIX)、卟啉铁(Hemin)和游离铁(FeCl3)结合加热处理鸡胸肉,并测定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卟啉铁、游离铁和原卟啉会使MP的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浊度增加,平均粒径从空白加热组的531 nm分别增加到1 280 nm、955 nm和712 nm,说明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交联聚集;卟啉铁和游离铁能促进蛋白质羰基的生成(P<0.05),而原卟啉处理对蛋白质羰基含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但三者均可引起蛋白质疏水性提高;卟啉类化合物和游离铁处理能显著降低蛋白质分子间氢键和离子键含量,提高疏水相互作用力和二硫键含量,减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促使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发生解离;卟啉铁和游离铁对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改变破坏了蛋白质凝胶结构,降低了蛋白质的黏度、弹性模量和黏度损耗模量。本研究为明确卟啉类化合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特性和肉品品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调控鸡肉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原卟啉 卟啉铁 游离铁 嫩度 肌原纤维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措施对西瓜果实大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研究栽培措施对西瓜果实大小的影响,以“苏蜜518”为试材,“8424”为对照,采用不同整蔓方式结合不同坐瓜数以及不同整蔓方式结合不同种植密度2种处理方式,调查不同处理下果实重量、纵横径、果皮厚度、心糖、边糖等性状。结果发现,采用4蔓留不同坐瓜数试验无法获得预期结果,每株只能坐瓜2个,且果实重量差异显著。“苏蜜518”的小瓜重量为2.09~2.54 kg,“8424”的小瓜重量为2.24~2.54 kg。采用高密度栽培可以有效控制西瓜果重;高密度栽培结合整蔓留2个瓜,大小瓜差异显著,小瓜与大瓜相比,皮薄,中心糖略低,边糖差异不大。3蔓2瓜,株距30 cm,可以把小瓜重控制在2 kg以内。该研究探索了通过栽培措施调控西瓜果实大小的可行性,对生产中调控西瓜果实大小和产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西瓜 整蔓 种植密度 果实大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驱动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

摘要: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存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受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与生态发展有冲突、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市场和政策体系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新时代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通过加强“产学研”融合、“数智化”融合、“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农科教”融合,从而提升农业发展生产力、农业转型动力值、农业品牌附加值、农业产品竞争力、农业人才创新力,发挥科技创新驱动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促进农业强省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江苏沿海地区 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轮状病毒主要非结构蛋白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幼儿和各种幼畜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公共卫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由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o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常造成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引发严重的呕吐、腹泻和脱水症状,一旦爆发将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针对PoRV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接种是控制感染的最经济的途径.然而,PoRV 基因型多且易变异,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很不理想.因此,亟需加强对PoRV的流行病学监测和致病机制研究,探索新型防控策略.[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原核系统表达PoRV NSP2、NSP4和NSP5非结构蛋白并免疫家兔获得相应多克隆抗体,为PoRV的防控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将PoRV的NSP2、NSP4和NSP5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克隆到pCold-sumo载体中.将测序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对重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定量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接种新西兰大白兔,每隔 14 d加强免疫一次,经过 3 次免疫后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验证多克隆抗体与PoRV的反应性.再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PoRV感染过程中 3 个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鉴定 3 个重组真核质粒转染的效果.[结果]NSP2、NSP4 和 NSP5 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 分析可在目标位置清晰观察到明显条带,并且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3 个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均超过 1﹕81 000,表明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IFA结果表明 3 个多克隆抗体均能够与优势流行基因型轮状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与其他常见腹泻病原无反应.Western blot结果也展示了研究制备的NSP4、NSP5 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以及真核质粒转染的鉴定.而NSP2 多克隆抗体未能特异性识别到PoRV感染后的NSP2 蛋白的表达,但特异性检测到NSP2 重组质粒转染后的 NSP2 蛋白表达,这一结果可能与 NSP2 的表达特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随后进行的真核质粒转染验证以及PoRV感染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动态表达检测结果也验证了本实验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实用性.[结论]成功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了PoRV的NSP2、NSP4 和NSP5 非结构蛋白,并获得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多克隆抗体,为PoRV致病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非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会网络是否影响农户的环境补偿意愿?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规模化养殖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养殖场与周边农户之间的纷争,纠纷快速解决取决于企业能准确地把握周边居民的受偿意愿。为了探究社会网络在农户环境补偿意愿的影响,基于某国际食品公司养殖场附近181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估值法量化农户受偿意愿,运用Ucinet测算农户社会网络参数,借助Logit、Tobit与OLS模型评估社会网络对于农户受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是否接受金钱补偿无显著影响,但对于愿意接受补偿农户而言,社会网络显著影响其受偿意愿;具体而言,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均正向影响农户的受偿意愿,接近中心度负向影响农户的受偿意愿,即靠近社会网络中心的农户受偿意愿更高。这是因为靠近中心地位的农户,在交往路径上具有控制群体间信息传递的能力,因此可能对其他农户的受偿意愿产生影响,农户在做出受偿意愿决策时往往会向高社会地位的农户看齐。因此,本文认为规模化养殖场应基于相应指标定位关键人群以有效解决纷争,稳定生产。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社会网络 受偿意愿 条件估值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