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及遗传差异

茶叶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8对SSR荧光引物对208个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遗传分化、基因流、分子方差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叶片性状.结果表明,208个福建茶树资源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4,Shannon's信息指数为1.444;叶面积与叶片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27.442 cm2和2.516;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遗传变异.经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群体,群体a、b、f、h内材料来源单一,群体c、d、e、g内材料来源复杂,不同地点间茶树群体遗传背景相似.群体a、群体b、群体e内共有40个福建茶树品种,群体a内主要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b内主要为适制乌龙茶品种,群体e内代表性品种为适制绿茶品种,群体a、群体b、群体e的群体属性与适制茶类存在一定相关性;群体c内包含南靖县、云霄县与平和县资源,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群体属性与地理来源相关.群体g与群体e群体间基因流为6.321,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群体相似系数聚类显示群体d与群体b亲缘关系较近.群体h与其他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叶面积、叶齿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群体f与其他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叶齿数、叶脉对数性状特征差异显著(P<0.05),说明群体h和群体f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进一步鉴定.本研究结果为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茶树 福建 群体结构 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四种重要土传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准确地鉴定和区分烟草生产中的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设计和筛选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并对体系中的引物用量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检测优化后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其在烟草组织、土壤样品及种子样本中病原菌检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最优的引物用量组合为RsRipNTF3/RsRipNTR3 各 0.9 μL、PccTF4/PccTR4 各 0.6 μL、PpRhTF1/PpRhTR1 各 1.2 μL 和 FoP450TFl/FoP450TRl 各0.8 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1.1℃.该体系可分别扩增出4种病原菌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511、361、669和840 bp,对病原菌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50 pg·μL-1.植物组织和土壤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其中的病原菌;采用该检测方法对80份烟草商品种进行检测,发现其中4个样本携带有青枯雷尔氏菌或尖孢镰刀菌,而未检测到软腐果胶杆菌和寄生疫霉.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灵敏、准确、高通量检测4种烟草土传病原菌,为烟草土传病害的准确诊断和早期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烟草 土传病害 多重PCR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植物满江红及其农业产业化应用研究进展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摘要:满江红(Azolla pinnata subsp.Asiatica)是一种萍-藻共生的小型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固氮能力强、粗蛋白含量高和富钾的功能,农业应用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关注.红萍在农业生产应用上历史悠久,传统上红萍多用于绿肥利用、淡水鱼饲料,也有用于猪、鸡、鸭等饲料,降本节支的成效显著.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污水治理,其具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作用,显示出较好的水体环境治理效果.通过总结红萍育种、抗逆性、肥料化、饲料化、污水净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红萍综合利用中的优势及潜力,并提出红萍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乡村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红萍 育种 抗性 肥料化 饲料化 污水净化 产业化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科植物花粉离体萌发与贮藏研究进展

农业与技术 2023

摘要:兰科植物中普遍存在自交不育、杂交不亲和及花期不遇等现象,因此,研究花粉生活力和贮藏条件成为人工授粉的重要前提.花粉离体萌发是测定花粉生活力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兰科植物花粉离体萌发与贮藏的研究进展,对花粉离体萌发中的花粉采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花粉贮藏中的贮藏温度、花粉含水量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花粉萌发与贮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兰科植物 花粉 离体萌发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甜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规律及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选取授粉后10天、15天、20天、25天和30天这几个时间点进行含糖量检测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还原糖含量在授粉后10天最高,约15 mg/g,此后逐渐下降到约4 mg/g。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在授粉后15天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PCA分析结果表明,授粉后10天的样本可以明显与其他时间点样本区分开,而授粉后15天~30天之间的时间点,样本区分度不大,表明授粉后10天时的籽粒发育与15天后的发育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以授粉后10天样本基因的表达量为参照,对221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上的基因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注释基因在籽粒发育过程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有6个注释基因在授粉后15天持续高表达,分别是编码淀粉合成酶(EC 2.4.1.21)的基因Zm00001d045261、编码α-葡糖苷酶(EC 3.2.1.20)的基因Zm00001d036608、编码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EC 2.4.1.242)的基因Zm00001d033937和Zm00001d045462、编码葡糖-1-磷酸腺苷酰基转移酶(EC 2.7.7.27)的基因Zm00001d050032及编码蔗糖合酶(EC 2.4.1.13)的基因Zm00001d045042,表明这6个编码基因在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对甜玉米品质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今后鲜食甜玉米的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甜玉米 可溶性糖 转录组 糖代谢 关键调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幼龄茶园生态抑草技术集成初报

茶叶 2023

摘要:在龙源有机茶场的九龙大白茶有机幼龄茶园开展以草抑草、覆盖抑草、放养家畜抑草等生态抑草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茶园套种白三叶、鼠茅草、紫云英等生草栽培长势良好,具有明显的抑草效果,尤其以白三叶抑草效果最为明显;无纺布覆盖与秸秆覆盖也有明显抑草效果,茶园放养家畜可作为辅助抑草的手段。

关键词: 有机茶园 幼龄茶树 生态抑草 以草抑草 绿肥 秸秆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季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干物质分配特性及机制研究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对深入理解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以华东南稻区推广的常规籼稻佳辐占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两个再生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确保 2 个供试水稻品种的再生季稻和主季稻在籽粒灌浆阶段处于同一晚秋气温条件下抽穗成熟,比较再生季稻及其同期抽穗的主季晚稻的光合生理、激素含量、干物质生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13C同化物在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同期抽穗的同基因型主季晚稻,2个供试品种的再生季稻生育期缩短50%,但有效穗数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50%和10%,最终产量可达到对照产量的55%~65%;再生季稻在籽粒灌浆前期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明显增高,但齐穗后20 d至成熟期其光合速率和SPAD值则明显降低;再生季稻株体内的ZR、IAA含量在齐穗期较高,之后相比较低,再生季稻株内的ABA含量在齐穗期至齐穗后10 d或20 d较高,达到10%~20%,而其GA3含量普遍较低;再生季稻稻桩、叶片和茎鞘的NSC转运率高达67%~78%、59%~67%和52%~61%,因此其NSC转运对产量贡献率也分别高达10%~18%;13C光合同化物分配在穗部占比大,成熟期再生季稻穗部的分配率高 20.83%,同时,减少了再生季稻 13C同化物向地下部的转移量达 5%,因而有效穗多,收获指数高.再生季稻减少了光合同化物向根际土壤的转移与分配,既能提高其收获指数,又有利于减少水稻的 CH4 等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一种经济高效益和环境友好型的稻作模式.

关键词: 再生季稻 13C脉冲标记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福清市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2型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动物检疫 2023

摘要:为了解福建省福清市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通过Taq Man qPCR检测方法,对998份山羊鼻拭子样品进行ENTV-2核酸检测,并对阳性样品SU蛋白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福清市16个镇街40个山羊养殖场户中,共检测出19个阳性场户、89份阳性样品,场阳性率为47.50%,个体阳性率为8.92%;9份阳性样品的SU蛋白编码基因均与ENTV-2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中2份阳性样品处于相对独立的分支,与ENTV-2流行株同源性约为96%,且各有5处氨基酸突变,其他阳性样品与ENTV-2流行株同源性在99%以上,氨基酸序列一致。结果表明,ENTV-2在福清市流行较为广泛,流行毒株出现了一定的变异,需要持续加强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该病流行。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掌握ENTV-2在山羊群中的感染情况和遗传变异特征,为提高该病防治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2型 流行病学 福清 q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切桃品质及其在冷藏期间的变化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肉普通桃优系‘MX14-1’、红肉普通桃优系‘YH-T33’和黄肉普通桃‘锦香’的成熟鲜切果实为试材,研究低温冷藏期间桃果色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花色苷、类黄酮等含量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变化,以期为今后鲜切桃加工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冷藏条件下,鲜切‘YH-T33’的色差H值可保持48 h相对稳定,鲜切‘锦香’的色差H值可保持24 h相对稳定;鲜切‘MX14-1’的色差H值保持稳定的时间小于24 h。鲜切‘MX14-1’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相对平稳,鲜切‘YH-T33’和‘锦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冷藏前48 h,鲜切‘YH-T33’的脯氨酸、丙二醛、花色苷、类黄酮含量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48 h后趋于平稳或下降。鲜切‘MX14-1’的脯氨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鲜切‘YH-T33’一致,但丙二醛、类黄酮含量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整体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鲜切‘锦香’的脯氨酸、丙二醛、类黄酮含量整体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在冷藏前24 h表现的更为明显,24 h后趋于平稳;花色苷含量及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略有波动,但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因此,在4℃冷藏条件下,鲜切‘锦香’的色泽和品质可保持24 h稳定;鲜切‘YH-T33’的色泽和品质可保持48 h稳定;鲜切‘MX14-1’的品质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24 h,而色泽保持稳定的时间小于24 h。

关键词: 低温冷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果皮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蕉果皮为原料,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果皮总黄酮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并对香蕉果皮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1,2-丙二醇/氯化胆碱摩尔比3∶1、温度88℃、时间40 min、料液比1∶15.0(g/mL)、含水量50%,在此条件下香蕉果皮总黄酮得率为5.13%±0.11%。优化提取的香蕉果皮总黄酮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的IC_(50)分别为(1 646.90±12.07)μg/mL和(1 474.72±33.82)μg/mL,Fe~(3+)还原能力为(0.42±0.01)mmol/g,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可达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的78.03%,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香蕉果皮 低共熔溶剂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