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a2+、Mn2+离子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CS16液体发酵过程产孢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实验优化生防菌株CS16产芽孢发酵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无机盐种类及添加量对CS16芽孢数和芽孢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添加CaCl2、MnSO4·H2O均可以提高CS16芽孢数,与对照相比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在原有的发酵条件的基础上,同时添加0.8%CaCl2和0.06%MnSO4 H2O培养48 h后,芽孢数最高达2.37× 109cfu/mL,为单加CaCl2时最高芽孢数的8.4倍,单加MnSO4·H2O最高芽孢数的6.5倍,与对照(CK)相比提高近20倍;同时可极大的提高芽孢率,达65.02%,相比对照提高近50%.Ca2+、Mn2+对CS16从营养细胞向芽孢状态转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同时添加Ca2+、Mn2+能有效的提高CS16液体发酵的芽孢数和芽孢率.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CS16 芽孢数 芽孢率 无机盐


东方百合高效转基因体系构建及EPSP基因的导入
《北方园艺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无菌鳞茎超薄切片(0.5~1.0 mm)为试材,通过PIC和2,4-D不同浓度筛选愈伤诱导培养条件,采用超薄鳞片直接分化及愈伤分化2种转化方式,测试对Cef、Kan及Hgy的耐受性,分析不同干燥预处理以及MES、AS对转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EPSP基因的导入,验证基因转化阳性率及转化效果,以期优化百合遗传转化的技术参数,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进行EPSP基因的导入。结果表明:PIC对百合愈伤诱导有良好效果,MS+1 mg·L-1 PIC+0.3 mg·L-1 NAA为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发现,培养基添加75 mg·L-1 Kan或20 mg·L-1 Hyg结合250 mg·L-1 Cef适宜抗性筛选;超薄鳞片及愈伤在60 min和30 min的干燥预培养下,阳性率均显著提高;MS+10 mmol·L-1 MES+200μmol·L-1 AS为重悬液处理,超薄鳞片获得48.3%的高效转化率,优于愈伤转化;同时,将EPSP基因转化百合,分子检测表示已获得转基因阳性株。该研究建立以超薄鳞片和愈伤为受体的2套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成功导入EPSP基因,获得800 mg·L-1的草甘膦抗性,为转基因技术在后续的生产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南方高山春花菜-夏稻-秋萝卜高效种植模式
《长江蔬菜 》 2023
摘要:近年来,南方高山蔬菜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农业、村落产业和乡村振兴中稳定发展的一大亮点。然而,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显现、土传性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导致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为做好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南方高山多地蔬菜主产区纷纷开展粮经等高效农作物轮作制度创新,打造“我在宁德有亩田”品牌,大力推广春花菜—夏稻—秋萝卜轮作模式,较好地控制了高山蔬菜土传性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同时缓解了菜稻争地、农民要钱与政府要粮等问题冲突,保证了菜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种广叶绣球菌多糖分子量分布及抗炎活性比较
《食品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2种方法制备广叶绣球菌子实体干制品,对2种干制品中可溶性多糖主要成分的分子量分布特性和体外抗炎活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CCK-8法检测这2种可溶性多糖成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应用脂多糖(LPS)建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考察细胞上清液中NO浓度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浓度等指标,比较这2种绣球菌可溶性多糖成分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品中可溶性多糖的主要成分SCG-G的重均分子量为1.48×10~4 Da,真空冷冻干燥品中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SCG-D的重均分子量为2.47×10~5 Da。绣球菌冻干品可溶性多糖中的主要成分SCG-D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影响较小,细胞毒性低,并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O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的作用,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菌渣与化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脐橙品质的影响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解菌渣与化肥的配施效应,以脐橙园为研究对象,研究菌渣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脐橙园土壤理化性质、脐橙产量和果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菌渣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不施肥(CK)相比,其他5个处理(T1:100%复合肥,T2:100%菌渣,T3:75%菌渣+25%复合肥,T4:50%菌渣+50%复合肥,T5:25%菌渣+75%复合肥)组的土壤pH值从4.41提高到4.70~5.87;有机质含量提升77.65%~270.59%;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菌渣施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全钾和速效钾最大值均出现在T2组,分别为117.27和238.70 g·kg~(-1).(2)菌渣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树体营养成分,其中T4,T2,T3分别对树体的N、P、K含量影响最为明显。(3)菌渣与化肥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脐橙产量和果品品质,其中T4组单果增幅最大;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2>T3>T4>T5>T1>CK;糖酸比T4>T2>T5>T3>T1>CK.除此之外,菌渣与化肥配施还能降低脐橙总酸含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综上所述,在生产上可以采用50%菌渣+50%复合肥的处理来改善脐橙果园土壤性质并提升脐橙产量和品质.


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茗冠’是从白鸡冠后代选育出的优良黄化茶树新品种,为探究‘茗冠’多茶类的品质差异,以茗冠鲜叶为原料,按照绿茶、红茶、白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进行感官品质审评和香气、滋味分析。结果表明,茗冠绿茶香气呈嫩香,花果香显,滋味醇厚;茗冠红茶香气呈甜香,花香显,滋味甜醇;茗冠白茶香气毫香,花香馥郁,滋味鲜爽,不同工艺加工的茗冠茶各自带有独特的花香特征。在茗冠绿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其次是具有果香的酯类香气成分,对茗冠绿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绿茶的代表性香气成分为己酸叶醇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橙花叔醇、丁酸叶醇酯、橄榄醇、α-法呢烯,代表性成分以具有果香的酯类物质和具有花果香的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绿茶花果香显的品种特性;在茗冠红茶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红茶中代表性组分为二氢芳樟醇、α-柏木烯、β-紫罗兰酮、γ-杜松烯、十六酸甲酯、苯甲醛,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甜香的萜类物质和醇类物质为主,造就了茗冠红茶花香且带有甜香的品种特性;在MGB的香气成分中,具有花香的萜类香气成分和醇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大,对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茗冠白茶中代表性组分为香叶醇、月桂烯、3-蒈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代表性成分以具有花香的醇类和萜类物质为主。茗冠绿茶、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差别较大,茗冠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花青素类和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等)等化合物相对含量总体高于茗冠红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红茶中的茶黄素类、酚酸类和少部分黄酮醇和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牡荆素-2-O-半乳糖苷、牡荆素-2''-O-鼠李糖苷、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芹菜素-6-C-葡萄糖苷等)及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苯丙氨酸、L-色氨酸、L-异亮氨酸、L-缬氨酸、L-天冬氨酸)等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白茶;茗冠白茶中的部分氨基酸类化合物(L-精氨酸、L-谷氨酰胺、L-赖氨酸、L-组氨酸、L-酪氨酸)相对含量高于茗冠绿茶和茗冠红茶。


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让乡村幸福之花绽放
《中国农资 》 2023
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在更高水平理解和把握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要把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既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又要使之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的战略考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着力于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助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双化"融合),不断提升绿色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全面推动宜居宜业与和美乡村协同建设,("两宜"协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高效低碳与统筹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产业链 产业生态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产业化 统筹发展 绿色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