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 EM 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是多学科高度交叉的、知识高度集中的热点研究领域,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构成、体系结构、研究热点,以及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在温室、节水灌溉、畜牧等农业领域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方案与思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拓宽思路,争取早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投入到农业应用领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年产量数据的精准农业管理分区提取与尺度效应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带有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接收机和产量监测传感器的联合收割机获取的4年产量数据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分区的提取研究。对经过一系列处理后的4年的产量数据进行栅格平均运算,得到分辨率为4m的综合产量图。分别采用尺度为12、20、28、36、44、52、60m的正方形窗口对分类后的综合产量图进行众数过滤,并从方差减少率、差异显著性、空间破碎化、空间一致性4个角度进行了尺度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分类后众数过滤法有效地去除了由随机变异造成的孤立像元或碎片,保留了实际的产量变异,增加了管理分区的有效面积,提高了管理分区的连续性。分区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精准农业目标产量分区图,用于作物种植前或产中适时肥料推荐管理决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时相和多角度光谱信息的作物株型遥感识别初探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群体具有一定的冠层几何结构(株型),对于不同株型的品种,在相同的叶面积指数时冠层反射光谱往往不同,使得利用冠层反射光谱来反演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时存在不同株型产生的误差,该文定量研究了不同叶面积指数条件下,作物株型对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提出运用波长800nm处起身期的冠层反射光谱与该波长处拔节期和起身期冠层反射光谱的比值,可以初步实现高密度披散型品种、低密度披散型品种、高密度中间型品种、低密度中间型品种、高密度直立型品种和低密度直立型品种的遥感识别,结合一定条件下选取的15°、30°和45°观测天顶角下,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波长)处的二向反射冠层反射光谱数值大小进行结合,可以初步实现作物株型的遥感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高光谱指数进行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反演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选取不同条锈病抗性品种(高抗、高感、中间)进行田间不同梯度(对照、轻度、中度、重度)的接种试验,在接种后每隔7d左右,同步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冠层光谱、单叶光谱和对应目标的病情指数以及叶面积指数、叶倾角等生物物理参数和叶绿素、SPAD数值等生物化学参数。通过对获取的光谱数据和生物物理参数和生物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被条锈病感染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通过研究叶片绿度值(SPAF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SPAD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方程。通过在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筛选光谱指数,在冠层水平上构建作物冠层结构不敏感色素反演指数(CCII=TCARI/OSAVI)来反演全生育期不同处理的SPAD数值,此反演结果受品种类型、冠层结构和土壤背景的影响较小,线性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在单叶水平选取归一化的光化学指数(NPRI)来反演单叶的病情指数(DI),线性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极显著的水平。所以该文通过选取适当的高光谱指数进行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反演的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且反演结果受不同品种、不同叶面积指数和土壤背景等的影响均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时相Landsat近红外波段监测冬小麦和苜蓿种植面积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有了较大的时空变化,必然对环境、生态和政府决策产生影响。由于近几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苜蓿种植面积大量增加,在利用遥感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更新时,原来提取冬小麦的一些方法受到苜蓿的干扰,使精度降低。该文主要探讨针对春夏季作物进行监测和面积提取的方法。通过从4月到6月初的地面测量的小麦和苜蓿的4个时期的光谱发现,初期小麦和苜蓿的差异很小,而后期差异增大,尤其在近红外波段处差异最大,5月下旬到6月初是区分小麦和苜蓿的最佳时期。但5月到6月期间不同地块苜蓿的刈割时间不一致,使小麦和苜蓿在单个时相的影像中难以区分。利用3个时相的Landsat近红外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影像图很容易区分冬小麦和苜蓿,并能判断苜蓿的刈割时间,经地面验证,该方法分类精度高。且只使用不同时相的一个近红外波段,将大大节约成本和提高处理速度,受薄云和气溶胶的影响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光谱技术改进Beer-Lambert定律的定量化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简便、快捷的无损测试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方法,对 Beer-Lambert 定律进行定量化改进,构建了以 NDVI 为自变量的 LAI 预测模型,并采用不同年份、不同株型的玉米数据对其改进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当生长 55 d 时,叶向值(LOV)显著不同的 3 种株型的 NDVI、LAI 和消光系数 K 的差异均最大;披散型(LOV≤30°)NDVI 饱和点的出现较中间型和紧凑型为早;利用 NDVI 改进 Beer-Lambert 定律的定量预测模型能够敏感反映植株冠层结构参数的动态变化,且最适用于紧凑型品种。随着玉米育种目标更偏向培育偏紧凑型品种,其改进结果在育种栽培实际中更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 归一化植被指数 Beer-Lambert定律 消光系数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 Services的智能化农业软件支撑平台研究
《计算机工程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充分利用Web Services、中间件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 Services的智能化农业软件支撑平台,该平台具有跨平台、分布式、多线程等特点,为农业软件开发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
关键词: WebServices 智能化农业 中间件 软件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昆虫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普遍利用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大量繁殖和释放赤眼蜂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对赤眼蜂进行冷贮有助于其商品化生产、运输和释放应用。为了全面评价冷贮对柞蚕卵繁殖赤眼蜂的影响,作者采用柞蚕卵为寄主,以贮存温度(4℃、7℃、10℃和13℃)、贮存虫期(卵、幼虫、预蛹和蛹期)和贮存时间(2周、4周、6周和8周)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贮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羽化出蜂率、单卵出蜂数、单卵雌蜂比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可单独或互作显著影响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尤以贮存虫期的影响更为明显;但3个因素对单卵出蜂性比影响不大。综合各冷贮虫期对低温的反应,松毛虫赤眼蜂对10℃反应最敏感,各虫期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明显降低,不适宜长期冷贮;对7℃反应相对较不敏感,最适宜长期贮存。在适宜长期冷贮温度(4℃和7℃)条件下,适宜贮存虫期有所不同,4℃下为幼虫期和蛹期,7℃下为卵期和蛹期,在这些虫期和贮存温度条件组合下羽化出峰率和单卵出蜂数相对于其他虫期受冷贮的不利影响较小。从对羽化出蜂率的影响来看,于卵期7℃下冷贮为最适宜;从对单卵出蜂数的影响来看,于蛹期在4℃和7℃冷贮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