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渗灌节水技术及其经济效益浅析
《节水灌溉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对渗灌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解决渗灌技术问题(防堵措施)的方法。以喷灌作为比较,分析了渗灌技术经济效益,并对渗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渗灌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渗灌比其他灌溉方式有最省灌溉水,有利于作物生长与增产,水分利用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渗灌最大的缺陷是管道容易堵塞,虽然有防堵管道,但造价高,目前只能用于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与移动式喷灌比较,渗灌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在同等折旧年限下,渗灌的净效益更高,比喷灌多10.9%,是更经济合理的灌溉方式;渗灌在保护地栽培、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改良、城镇绿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速公路绿化带灌溉系统建设工艺与效益分析
《节水灌溉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节水灌溉的建设与研究表明,干、支管采取焊接方式可靠性为100%。毛管浅埋方式与水平安装滴头是延长滴头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人员行走与养护是滴头破坏的直接原因。典型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灌溉系统单位长度投资为15.4万元/km,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的0.17%~0.22%,其中输配水系统占灌溉系统投资的45%。对红叶小檗滴灌区与对照区(水车漫灌)相比,植株高度提高6%;金叶女贞滴灌区与对照区(水车漫灌)相比,植株高度提高10%。采取滴灌系统灌溉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节水1690m3/(a·km),年综合效益总计为2.21万元/(a·km)。投资回收期为4.1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氮素水平(0、7·5和15g·m-2)下3个夏玉米品种的群体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抛物线单峰变化,且生长约55d时各氮肥处理的LAI值及其差异性达到最大;平均叶簇倾斜角(MLIA)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变小;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DP)和直接辐射透过系数(TCRP)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TCRP随天顶角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37·5°时最大;消光系数在抽雄期最小,且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随施氮量的变化因生长期而异;叶片分布(LD)值随生育进程和施氮量呈增加趋势,随方位角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0°~270°最大。此结果为实现夏玉米冠层结构改良和高产、稳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型杂交粳稻新组合京优15
《杂交水稻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粳恢复系Y772与不育系中作 5 9A配组 ,育成了香型粳稻新组合京优 1 5 ,2 0 0 3年 1 2月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应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生物工程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RT_PCR方法分离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MDMVCP) ,并且利用基因枪法将该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18_5 99红、18_5 99白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转化的愈伤组织在Bialaphos浓度 (PPT)为 8mg L、10mgL、5mg L的筛选压下经过 3次抗性筛选后 ,分别再生出可育植株 12株和 6株。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说明CP基因已整合到玉米自交系基因组中。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病毒人工接种试验 ,结果表明对照植株全部表现为感染玉米矮花叶病的典型症状 ,而转基因植株后代呈现不同程度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一种自制的装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供水吸力水平来精确控制了土壤的含水量,在此基础上采取盆栽的方式对小麦苗期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先上升后下降;地上茎叶总干重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根干重则呈先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单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呈现总体的下降趋势;供水吸力从10hPa到100hpa,整株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供水吸力从100hpa到190hPa,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很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