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苗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优良抗旱的大豆品种以及进一步研究大豆抗旱机制,选用4个大庆地区主栽品种,分别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了4个品种耐旱性的差异,探讨了其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生理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大豆品种叶片中3种保护性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则一直增加。干旱胁迫下,品种间各保护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线3号、抗线12、合丰50和抗线9号,而丙二醛含量则相反。说明抗线3号耐旱性较强,而抗线9号耐旱性最差。


挪威马铃薯胞囊线虫防控和监测体系考察报告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胞囊线虫是世界范围内的检疫性线虫,在马铃薯生产上属于毁灭性的病害,虽然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检疫,将该病害监测纳入种薯质量控制体系。


作物轮作系统土壤淋溶液对大豆、玉米和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 2013
摘要:用滤纸法测试了不同轮作系统中土壤淋溶液对玉米、大豆和小麦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子发芽开始不同作物种子对重迎茬有不同的反应.在供试茬口中,大豆种子在大豆-小麦-玉米(SWC)轮作区土壤淋溶液中发芽率和芽长势均最高,分别为90%和56.7%,在大豆连作12 a(S…SS)区却最低;玉米-大豆-玉米(CSC)和大豆-小麦-玉米(SWC)轮作区土壤淋溶液中利于玉米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或在大豆-小麦-玉米(SWC)茬口土壤淋溶液利于小麦种子发芽,而小麦种子在小麦-大豆-小麦(WSW)和大豆-小麦-大豆(SWS)类似的重迎茬土壤林溶液中发芽不好.图9,参14.


粳稻穗部结构性状的QTL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温带粳稻‘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对15个穗部结构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61个相关QTL,其中沈阳检测到的38个QTL在第1、4、6、11和12号染色体上形成了5个QTL簇;而在哈尔滨检测到的31个QTL也在第3、9和10号染色体上形成了QTL簇。仅有8个QTL是在两地同时被检测到的,分别是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PBN4、控制穗长的qPL6和qPL9、控制一次枝梗实粒数的qGNPB4、控制一次枝梗颖花数的qTSNPB6.1、控制结实率的qPSS10、以及控制着粒密度的qSD3和qSD9。其中,qPBN4(最高表型贡献率43.2%)、qPL9(最高表型贡献率63.2%)、qGNPB4(最高表型贡献率30.9%)和qSD9(最高表型贡献率42.9%)是主效QTL。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控制穗长qPL9和控制着粒密度qSD9位于DEP1所在区间。同时控制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实粒数的位于第4号染色体长臂端的穗部结构主效QTL,qPBN4~qGNPB4极富研究与应用价值。


如何正确选择和科学使用除草剂
《中国西部科技 》 201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草剂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使用者对除草剂使用不当,因除草剂造成的药害事故呈逐年增多态势,为最大限度降低因除草剂药害对农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就如何选择除草剂、怎样正确使用除草剂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莲稻1号
《中国种业 》 2013
摘要: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种植一直以圆粒形品种(长宽比在2.0以下,大多数是1.7~1.8)为主,近几年水稻种植朝着优质、长粒(长宽比在2.0以上)方向转变,培育出适宜第三积温带种植的优质、长粒型品种是广大种植户迫切希望的。莲稻1号的审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1选育经过莲稻1号(原代号绿研长粒02-02)是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莲粳种业有限公司和虎林市绿都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成的早熟、高产、长粒型水稻新品种,年以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基于TRIZ理论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初探
《中国食用菌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原理对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几种化学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新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4种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


大豆叶面施氮对合丰55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子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04;在A3B3处理组合下子粒干物重最高,为25.84g,该处理喷施时期为R5初粒期,时间为7月20日,喷施浓度为1.0%。因此,就合丰55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
关键词: 合丰55 不同时期 叶面施氮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