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
《茶叶科学技术 》 2011
摘要:通过对豆科12种不同绿肥品种生物学特性的观察比较,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筛选出适合福建不同生态(有机)茶园推广种植的绿肥品种铺地木兰、罗顿豆、白三叶、圆叶决明、三叶猪屎豆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XML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该文在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介绍了系统采用的B/C/S结构模型,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实现的部分关键技术。得出该系统能降低对客户端的要求,减少系统的通讯量,使得数据的呈现、交互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城市化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中政府干预的现实性
《台湾农业探索 》 2011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历程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迅速催生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且数量还在逐年剧增。就业问题是失地农民面临的最大困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政府理应发挥积极作用并承担主要责任,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社会支撑。本文首先论述了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对失地农民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干预层面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茶渣堆肥发酵过程酶活性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对污泥茶渣等物料进行堆肥发酵,结果表明:不同物料配比堆肥第3d均进入高温(75℃)降解阶段,持续时间16~18d。污泥含量40%~50%处理的全氮、速效氮含量高于污泥含量30%的处理;处理D全氮含量最高,达19.17g.kg-1,各处理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D>E>C>B>A;处理E速效氮含量最高,为1171mg.kg-1,各处理速效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E>D>C>B>A。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与污泥或茶渣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处理A、B、C、E的纤维素酶活性于第8d达最高值,分别为0.396、0.498、0.499、0.498mg.g-1.d-1,处理D第12d达最高值,为0.590mg.g-1.d-1。随着茶渣用量的增加,脲酶的活性有所降低;经相关关系分析,脲酶活性与茶渣用量呈负相关关系,各处理脲酶活性平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C>A>D>E>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esyn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香蕉枯萎病菌恩镰孢菌素合成酶基因esyn1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esyn1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546 bp。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片段编码181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9.9 ku,等电点为5.06。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与半裸镰刀菌、层出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esyn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6%、94%、77%。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esyn1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峡两岸碳汇农业研究与交易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以闽台农业碳汇交易中心规划研究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同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前沿领域的碳交易市场也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碳汇交易研究和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福建建立海峡两岸农业碳汇交易平台的政策机遇和区域优势,提出了构建闽台农业碳汇交易中心的规划设想,并结合规划设想提出了要加强碳汇农业理论与节能减排技术、低碳农业发展规划与综合评估体系、农业碳汇交易机制、监测及其认证体系等农业碳汇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麸酸型有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出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无机肥最适宜比例,为水稻上施用麸酸型有机复混肥提供科学依据。在等量N、P2O5、K2O养分条件下,研究施用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麸酸有机复混肥+50%化肥水稻经济产量与生物量最高,分别较单施化肥增产3.6%与6.5%。配施麸酸有机复混肥的总氨基酸含量较单施化肥提高4.6%~1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4.5%~21.5%,同时提高了淀粉、粗蛋白含量,且氨基酸、淀粉含量均随着麸酸有机复混肥施肥比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另外,配施有机复混肥均提高了水稻氮、钾总吸收量,氮、钾养分利用率较单施化肥分别提高了7.1~9.9与6.1~22.7个百分点,说明麸酸型有机复混肥与化肥配施能获得比单施化肥处理更高或相当的稻谷产量并有效地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