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植物在模拟污水处理湿地中根际微生物功能群特征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美人蕉、香蒲、垂穗莎草、玉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模拟人工湿地条件下水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根际、非根际间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而真菌与放线菌的根际与非根际间差异较显著。根际硝化细菌数和反硝化细菌数最多的水生植物都是香蒲,分别为2.17×102个·g-1干土和6.17×102个·g-1干土,有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美人蕉为5.68×104个·g-1干土,无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玉带草为3.72×103个·g-1干土。4种不同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非根际土壤高,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中国稻米 》 2010
摘要: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m2、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m2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产量构成 技术策略 化控调节 配套组装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峡两岸有机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摘要:认为海峡两岸有机农业的发展既有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互补的态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交流与合作。在介绍海峡两岸有机农业发展历程和推动策略,分析当前两岸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策略联盟、完善规范标准等方面提出促进两岸有机农业协同发展的若干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永泰白云槟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永泰白云槟榔芋属魁芋类变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状好、耐贮运等优点,并以其香粉爽口的独特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2000年被评为福州市名优蔬菜品种,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种植效益高。仅永泰县白云乡每年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以福州市“菜篮子工程”为例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10
摘要:加大食用菌产品发展已成为今后推动"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就福州市食用菌"菜篮子工程"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优势作了一一阐析,并提出推进福州市食用菌"菜篮子工程"发展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资金扶持,注重行业管理;优化布局与结构,发挥科技作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加工型企业升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市场流通渠道高效与畅通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