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6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水稻子粒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较不施肥(CK)处理提高25.6%、16.1%、13.1%,差异显著;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则分别提高1.11~1.41与2.3~3.9个百分点,均以NPKM处理增效最为突出。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子粒氮、磷含量,升幅最高的NPKM处理分别比CK提高26.1%、31.1%,且提高了子粒钙、镁、硫中量元素含量。子粒氮、磷、镁、硫含量与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子粒氮、钙、硫含量与淀粉呈显著正相关。3个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有效养分含量,并以速效钾的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肥力因子与子粒氨基酸、淀粉品质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和子粒氮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及子粒磷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施肥对水稻产量、品质性状与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NPKM处理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和排毒规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人工感染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和排毒规律。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 d可在肝、脾脏、法氏囊、胸腺和盲肠扁桃体中检出病毒RNA,表明病毒首先入侵免疫器官;随后其他器官中逐渐检测到病毒。高峰期为攻毒后7~14 d,所有器官中均能检测到病毒,此时也是病毒感染发病最严重的时间。感染后14 d,在肺和脑中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后25 d在肾和胰腺中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后28 d心和盲肠扁桃体中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后32 d所有器官中均不能检测到病毒。攻毒5 d后,即可在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中检测到DRV RNA,而在14 d后未能检出DRV RNA,表明番鸭接种强毒株后5 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4 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污水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养殖污水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并将菌株投入养殖污水降解污水中的氨氮。结果表明:AN4菌株在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为92.5%;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GU345782;AN4菌株在装液量为60.64 mL,pH为7.06,葡萄糖为6.0 g/L的条件下培养,菌株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4.28%;菌株对养殖污水中氨氮的降解率为12.3%。苍白杆菌菌属能够降畜禽养殖污水中的氨氮还未见报道,AN4菌株的筛选获得为生物降解养殖污水中的氨氮又提供了一种新型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垦殖方式下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福建尤溪玉池果园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点为平台,研究了不同果园垦殖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垦殖方式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在小生境分布和坡面再分布两个尺度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水平方向上,清耕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沿树干向外减少的分布规律,而生草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变化不明显;垂直方向上,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坡面再分布上,清耕果园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生草果园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生草垦殖模式降低了果园土壤有机碳的水平分异,但促进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异。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生境混合取样的果园土壤采样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哈茨木霉FJAT-9040的GFP标记及土壤定殖示踪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FJAT-9040对茄科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为跟踪分析该菌株在土壤中的存活与定殖特性,利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筛选获得1株荧光性状稳定的菌株FJAT-9295,该菌株在生长速率、产孢量、对酸碱度和温度的适应性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等方面与野生型菌株FJAT-9040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研究了菌株FJAT-9295在4种类型土壤中的定殖能力以及作物生长对该菌株在土壤中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育苗土中定殖最好,其次为沙土及菜园土,黄泥土中定殖最差;种植茄子比未种植作物的土壤更有利于菌株的存活;菌株FJAT-9295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菌落数随时间的延长均略有下降,16天后趋于稳定,维持在105 CFU/g,较初始接菌量下降了约1个数量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主要蔬菜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Ⅲ.氮磷钾最佳用量和比例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进行"3414"田间试验,建立蔬菜氮磷钾二次多项式肥效模型,研究三要素最佳用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经济施肥量平均分别为,叶菜类蔬菜N(231±63)kg.hm-2、P2O5(77±30)kg.hm-2和K2O(190±48)kg.hm-2,根茎类蔬菜N(183±37)kg.hm-2、P2O5(130±40)kg.hm-2和K2O(226±43)kg.hm-2,瓜果类蔬菜N(221±63)kg.hm-2、P2O5(107±41)kg.hm-2和K2O(217±121)kg.hm-2,葱类蔬菜N(261±36)kg.hm-2、P2O5(83±59)kg.hm-2和K2O(243±192)kg.hm-2,不同作物由于产量水平和营养特性不同,氮磷钾经济施肥量有明显差异,需根据具体蔬菜作物确定最佳施用量;根茎类和瓜果类的三要素最佳比例中磷钾肥比例明显高于叶菜类;菜田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测定值与蔬菜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函数关系,从而实现了根据土测值预测推荐施肥量的微观指导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通过液态培养,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碳源和氮源种类对色价及色调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碳源的添加浓度为4%~5%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而氮源的添加浓度为2.00%~2.40%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产生的色素其色价最高,为119.6u.g-1,其次是大米粉,为113.9u.g-1,两者色调均偏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与蔗糖的产品色调偏黄,但总色价偏低;以硫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黄,色价较高;以硝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肉眼观察属橙红色,色价也在100.0u.g-1以上;以味精和蛋白胨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红,色价在80.0u.g-1以上;在氮源试验中,根据试验数据,作了如下推测:无机氮源中,NH4+促进红曲霉S产黄色素,NO3-促进红曲霉S产红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