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典型保护地蔬菜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和分布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调查了定州市和永年县蔬菜大棚和拱棚施肥情况 ,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 ,蔬菜土壤硝态氮含量定州市平均比永年县高出 1 3 3~ 38 9mg/kg。表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 ,定州市变化幅度 60~ 2 0 0mg/kg ,平均 94 2 5mg/kg ,永年县变化幅度为43 0~ 64 7mg/kg之间 ,平均 5 5 4mg/kg。保护地蔬菜土壤 0~ 1 0 0cm土层积累了大量的硝态氮。其中定州市蔬菜大棚土壤 1m土层内硝态氮含量平均为 80 7 0 6kg/hm2 ,永年县平均为430 32kg/hm2 ,均高于大田作物。容易造成土壤硝态氮积累和淋溶。

关键词: 蔬菜 硝态氮 含量与分布 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果腺肋花楸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4年秋季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河北农业科技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生长发育、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棉籽壳为主料配方产量高于以玉米芯、木屑和麦草为主料的配方 ;在棉籽壳主料中添加玉米面、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辅料的配方 ,原基形成快 ,菇产量及商品率最高。

关键词: 白灵菇 培养料 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采用培养试验方法 ,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值的碳源物质对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影响及其在土壤氮素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①单独施用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和豆秸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降低 ,高碳氮比的麦秸并没有表现出对土壤无机氮强烈固定的优势 ,而碳氮比较低的鸡粪对土壤无机氮没有固定作用 ;②当碳氮比较高的麦秸、玉米秸及豆秸与化肥配合施用时 ,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明显增强 ,与单施化肥相比 ,麦秸、玉米秸和豆秸配施化肥 ,对肥料氮的最大固定率分别提高 2 5 31 %、 1 2 46%和 1 0 64%;③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有重要的“保肥”和“稳肥”机能。

关键词: 碳源物质 土壤无机氮 生物固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配制的辣椒一代杂种‘冀研8号’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研 8号’是利用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 8为母本 ,以优良辣椒自交系L16 2为父本配制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 ,果实牛角形 ,商品性好 ,单果质量 70g ,味辣 ,抗病毒病 ,较抗疫病 ,适宜华北地区春季塑料大拱棚和露地地膜覆盖栽培 ,产量 4 9 6~ 6 3 6t/hm2 。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两用系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新品种‘替码珍珠’

园艺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无性系后代遗传性测定、区试及示范 ,板栗新品种‘替码珍珠’表现优质 ,高产稳产、抗旱耐瘠薄 ,坚果大小整齐、肉质细腻、糯性强、香味浓。具自然更新控冠 ,替码结果 ,修剪省工的独特性状。

关键词: 板栗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杂二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技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大粒育种回顾与总结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摘要:结合 1 988~ 2 0 0 3年共 1 6年的小麦大粒资源研究和大粒育种实践 ,分析探讨了大粒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 ,简要介绍了现阶段育成新品系的特点。

关键词: 小麦 大粒育种 回顾 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Oryza sativa)/稗草(Echinochloa caudata)//高梁(Sorghum bicolor)三属杂种表现及分析

核农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稻基因型远F2 1 [旱 65 (Oryzasativa) 长芒稗 (Echinochloacaudata) ]为母本 ,高粱(Sorghumbicolor)基因型沈农 1 33为父本 ,进行属间远缘杂交 ,获得三属间杂交实粒种子。对杂交种F0 、F1、F2 代连续观察结果表明 :( 1 )杂交F0 代高度不孕 ,并伴有杂交种发育夭折现象发生 ,结实率仅为 2 63‰ ;( 2 )F1杂种优势明显 ,株高、穗长、1级枝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诸性状超母本优势为 0 61 %~ 2 0 5 6% ;主茎叶片数多于母本 1片 ,总叶面积超亲优势为 1 1 95 % ;F1出现母本没有的红芒、红护颖和紫柱头 3个可遗传性状 ;( 3)F2 除在生育期、株高及穗长等性状发生分离外 ,其典型特征是穗型、芒性、芒色、柱头颜色、护颖颜色等性状发生分离

关键词: 旱稻 长芒稗 高粱 属间远缘杂交 性状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