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羊草BiCDPK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研究CDPK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白羊草中克隆得到Bi CDPK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Bi CDPK基因c DNA长1048 bp,包含38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8个氨基酸。蛋白表现为弱酸性,且稳定、亲水,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蛋白序列中存在1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和3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Bi CDPK基因与玉米、小麦和水稻具有较高同源性,相似度分别是97%、86%、86%。为进一步研究Bi CDPK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NaCl胁迫对棉花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旨在探讨不同棉花品种在苗期的耐盐性。试验以6个不同熟性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0.3%NaCl胁迫处理24、48、72 h对棉花幼苗根系膜脂过氧化、质膜完整性、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处理24 h对棉花幼苗根系细胞膜完整性及活性氧的积累几乎没有显著影响,而处理48~72 h后活性氧积累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丙二醛的累积及膜相对透性增加进一步被希夫试剂染色和伊文斯蓝染色所证明。通过对6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0.3%NaCl胁迫处理72 h后,不同品种棉花幼苗根系耐盐性由高到低依次为:‘N181’>‘N52’>‘N177’>‘K-1’>‘N203’>‘中50’。


不同处理方式对蜜蜂采集大豆花粉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增加蜜蜂访问大豆花的积极性,提高杂交大豆的结荚率,利用巢内悬挂幼虫信息素和饲喂8-Br-c GMP、豆花糖浆处理蜂群,对照组为饲喂糖浆(1:1)的蜂群。采用收集花粉、摄像观察和荧光定量的方法,对3种处理蜂群的花粉重量、采集蜂数量和Amfor和Ammvl的m 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采用浓度梯度筛选出的400 LEqu幼虫信息素和0.5 mg/L 8-Br-c GMP、豆花糖浆处理蜂群,对照组大豆花粉重量百分比为3.05%,3个处理组分别为10.42%、8.53%和5.99%,400 LEqu幼虫信息素、0.5 mg/L 8-Brc GMP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集大豆花粉的蜜蜂数量百分比,对照组为55.09%,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处理方式均可以提高蜜蜂采集大豆花粉的积极性,提高采粉蜂的数量,增加访问大豆花的机率。
关键词: 蜜蜂 大豆花粉 幼虫信息素 8-Br-cGMP 豆花糖浆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78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15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穗粒重、穗长、穗粗、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2)系统聚类分析将谷子资源分成3类,第Ⅰ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第Ⅱ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第Ⅲ类以东亚、南亚的品种为主;我国种质可划分为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南方型3类型;(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8个性状可作为谷子表型鉴定的主要指标。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谷子与玉米实行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秸秆的水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表现出了促进生长的作用,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尤其在稀释50倍液处理下,张杂10号茎秆处理下根长增加了33%,叶片处理下芽长增加了20%;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Ⅱ)和ETR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稀释50倍液处理下达到最高值,张杂10的叶片和晋谷21的茎秆均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3个参数均表明张杂10号的叶片和晋谷21号的茎秆水浸提液均能促进玉米的生长。谷子秸秆残留的化感物质在适当浓度下会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新型生防菌剂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作用,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黄花叶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和一定的治疗效果,浓度为500~2 000 mg/L时,预防效果为24.86%~84.55%,治疗效果为13.61%~62.58%,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其中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喷雾、拌种处理,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提高;当灌根处理浓度为2 000 mg/L时效果最好,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4.55%和62.58%。另外解淀粉芽胞杆菌对小麦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并可提高麦苗的地上部鲜重,浓度为1 200 mg/L时,地上部鲜重增重最大,较对照提高52.76%。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可作为生防菌剂防治小麦黄花叶病。


转新型抗草甘膦基因棉花的转化效率及相关分子特征分析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抗草甘膦除草剂棉花品种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大量抗除草剂草甘膦棉花的再生植株,对其进行阳性检测。通过确定PCR检测目标条带大小、蛋白杂交条带大小分子特征,对65个独立转化事件在DNA水平、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和筛选。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再生植株DNA得到的阳性率平均值为81.5%,经过蛋白检测后阳性率确定为55.4%,该类阳性植株即为外源基因正常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间抗性检测,对其中9个株系进行了不同世代的选择,经过综合鉴定筛选,发现2个抗性优良的转基因株系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其余还需进一步筛选鉴定。


一氧化氮对增强UV-B辐射后白菜叶绿素荧光特性和Rubisco活化酶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探讨NO对白菜经增强UV-B辐射后的修复作用,以中白60白菜为材料,外源喷施NO、模拟增强UV-B辐射及两者复合进行处理,研究白菜幼苗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特性、Rubisco活化酶(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后白菜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生物量、叶片数、叶长都大幅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叶绿素荧光特性均减弱,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下降。而NO+增强UV-B复合处理后,受到抑制的白菜幼苗生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物量、叶片数、叶长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强度、叶绿素荧光特性、RCA含量、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综上,NO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植株生物量,减少胁迫造成的损害,提高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增强UV-B胁迫下白菜幼苗的生长,从而防止由于增强UV-B导致白菜产量减少所引起的农业问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一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植物抗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菜 一氧化氮 增强UV-B辐射 叶绿素荧光 Rubisco活化酶


基于GIS的山西省暴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了降低暴雪灾害的影响,利用山西省108个县市1980—2012年的年均暴雪日数、≥5 cm的年均积雪深度日数、最大积雪深度等统计量资料,山西省DEM高程资料和地理信息资料,人口密度、人均GDP、耕地面积比、公路密度等社会经济资料,对山西省暴雪的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从暴雪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的风险区划入手,进行了山西省暴雪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近33年山西暴雪站次序列主要由4年和3年周期变化波动迭加;各月平均暴雪站次数是3月份最多,4月和11月次之;暴雪日数具有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治、晋城、阳泉、晋中等地市的暴雪灾害风险等级最高;运城、临汾南部、吕梁北部及大同西南部暴雪灾害的风险等级最低;对综合风险区划等级结果与历史灾情数据比对以及应用近10年山西省暴雪灾害进行检验,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为山西暴雪灾害的防御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晋糯3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拔节期设4个阶段,即A1(10~11片展开叶)、A2(12~13片展开叶)、A3(14~15片展开叶)、A4(16~17片展开叶);灌浆期设3个阶段,即B1(7月29日穗子中上部花期结束子粒开始灌浆)、B2(8月3日)、B3(8月8日)。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阶段灌水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A2时期灌水的株高和穗长最大,千粒重在A3灌水时达到最大;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B1时期灌水时,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拔节期和灌浆期不同阶段灌水互作对千粒重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A2B1是最优组合,即拔节期A2阶段和灌浆期B1阶段灌水可获得最大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