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甘肃小麦育种现状及对策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小麦是甘肃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为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小麦育种的持续发展,总结回顾甘肃省小麦育种成效及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小麦育种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小麦育种方向与目标、加强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加强种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发展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比较

寒旱农业科学 2022

摘要:阳离子交换量是评价土壤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给西北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平行性实验、标准物质检测、实际样品检测,分析比较了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乙酸钙交换法和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的优劣.结果表明,2种分析方法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适合西北地区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从测定结果来看,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值略高于乙酸钙交换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相对标准偏差介于3.47%~9.46%.但相比之下乙酸钙交换法具有试剂成本较低的优势,而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具有节省时间的优势,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乙酸钙交换法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容小觑的碎、微塑料大气传输途径:由偏远干旱地区农田向城市

环境卫生工程 2022

摘要:1研究亮点*土壤中碎塑料丰度随覆膜年限增加而提高,“温室+地膜”种植方式下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最高;*预计农田连续覆膜25 a后,每年向大气释放6.91~38.11 kg/hm2的塑料碎片;*约有6个/m2的微塑料沉积在距源头690 km的城市。2背景目前研究聚焦于微塑料对土壤微环境、土壤中无脊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引发的区域原位影响,

关键词: 微塑料 碎塑料 地膜 风蚀 固体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小麦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于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再经过多年株系优选,最终选育出的抗倒性强、节水、优质的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4100)。2020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5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200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区马铃薯化肥减量/绿色替代模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马铃薯施肥科学管理,构建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施肥模式,试验设置传统施肥(CK)、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FRS)、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微量元素+秸秆(GFA)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RS模式下,马铃薯株高、经济产量、经济效益较对照小幅提升,差异不显著,增效潜力均为负值.GFA模式下,马铃薯株高、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增加,韩湾村、三合村和葫阳村3区域产量分别较CK增产10.80%、4.34%和11.73%,经济效益提高9.47%、0.01%和12.29%,干物质含量增加10.66%、11.67%和6.00%,粗淀粉含量增高13.57%、23.17%和13.18%,维生素C含量增加5.76%、6.25%和6.64%,增效潜力为0.94、0.01和0.97.说明GFA模式能有效促进旱区马铃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增效潜力,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在中国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旱区 马铃薯 化肥减量 绿色替代 施肥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腐植酸高塔熔体党参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了给党参专用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省党参主产区渭源县、漳县研究了含腐植酸高塔熔体党参专用肥对党参根部形态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区在减少化肥(纯养分)投入27.6%的条件下,施用含腐植酸高塔熔体党参专用肥(N-P2O5-K2O为24-22-8)1050 kg/hm2较常规施尿素450 kg/hm2、磷酸二铵900 kg/hm2可使党参干根长分别增加28.13%、11.15%,干根直径分别增加15.09%、15.56%,干根重分别增加19.96%、23.68%,产量分别增加21.26%、17.5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8.8、10.9百分点,纯收益分别增加42541、32456元/hm2.

关键词: 腐植酸;高塔熔体;党参;专用肥;肥料;施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Pp4CL2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验证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丁家坝李光桃'抗寒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桃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Pp4CL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的抗寒分析,以解析'丁家坝李光桃'的抗寒机制.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桃Pp4CL2基因(登录号:LOC18792923),其cDNA序列为1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CL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2)二级结构分析显示,Pp4CL2蛋白由4种状态的二级结构组成,其中α螺旋占30.51%、β-折叠占7.35%、不规则卷曲及延伸链分别占41.54%和20.59%.(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4CL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光、低温以及多种激素响应元件.(4)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桃Pp4CL2与杏(Prunus armeniaca)、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梅(Prunus mume)的蛋白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08%、97.98%和96.14%.(5)成功构建转化载体Pp4CL2-pRI101,对拟南芥和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6)与野生型相比,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的Pp4CL2基因相对表达量高,受冷害程度轻,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过表达Pp4CL2基因可增强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推测Pp4CL2基因在'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基因克隆 低温 功能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对水肥一体化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寒旱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是提升扬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支撑制种玉米产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科学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扬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次数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从2 250 m3/hm2增加到3 000 m3/hm2时,制种玉米增产幅度达33.84%,但灌溉定额高于3 000 m3/hm2并继续增大时增产效果不明显,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明显.灌水次数从10次增加至20次时,制种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灌水次数多于15次并继续增加时,制种玉米减产显著.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在灌溉定额偏低条件下,增加灌水次数会造成制种玉米严重减产.当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 000m3/hm2、灌水次数为10次时,折合产量较高,为7 386.9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2.77%~93.58%;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7.83kg/(mm·hm2),较其余处理提高5.32%~78.30%;种植纯收益较高,为29 683.6元/hm2,较其余处理增加-511.8~20 675.4元/hm2;产投比最高,为3.03,较其余处理增加0.07~1.38.可见,灌水10次、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时灌溉水利用效果相对优化.

关键词: 灌溉定额 灌水次数 制种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钙与有机碳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土壤肥力大小。为了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很有必要。钙素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在对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清楚钙素对土壤中有机碳进行固持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别详述了钙元素的主要植物生理作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以及钙元素与土壤中有机碳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钙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钙能够影响SOC的积累与转化。同时,土壤中的矿质(无机)胶体通过钙和铁铝的键桥作用与有机质形成有机无机结合态腐殖质,钙离子可以在有机胶体和矿物表面形成离子桥,增强土壤的团粒结构性。然而,还存在一些土壤钙含量对土壤团聚性无明显影响或负面影响的报道。

关键词: 生理作用 土壤有机碳 相互作用 有机无机复合体 腐殖质 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产品中泰乐菌素残留规律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泰乐菌素(Tylosin,TYL)是一种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畜禽因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由于TYL的广泛应用,TYL可能在动物体内残留并进入食物链,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动物体内TYL残留检测的研究报道,综述了 TYL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机理和残留规律,旨在为我国养殖业使用监管TYL和明确规定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泰乐菌素;动物产品;药代动力学;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