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栽培密度对博优225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博优22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晚稻产量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的产量,其主要原因是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叶面积指数、单茎叶面积、冠层间的光照强度及干物质积累量和协调库源关系。在栽培密度0.2 m×0.3 m条件下,施氮180 kg/hm2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8.682 t/hm2;不同栽培密度显著影响晚稻氮利用效率,其中在栽培密度0.2 m×0.3 m下施氮180 kg/hm2,氮肥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8.23、53.85 kg/kg。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有利于改善晚稻库源关系,提高产量、氮肥利用率与氮利用效率。


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间套种玉米有隔行间种、行行间种等2种方法,不同方法对甘蔗产量影响不同;新植蔗和宿根蔗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甘蔗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新植蔗每667 m~2间种玉米1 127株以下、宿根蔗每667 m~2间种1 262株以下比较合适;玉米间套种时间过早造成甘蔗产量减产,一般在新植蔗幼苗长到2叶1心、宿根蔗出苗达30%时播种玉米,不影响甘蔗的生长;生育期短、株高较矮、株型紧凑、叶片较窄的玉米品种,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较小;甘蔗套种玉米对甘蔗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超级稻Y两优2号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研究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超级稻Y两优2号进行栽培密度研究,结果显示:Y两优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22.0万蔸/hm2。采用3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超级稻品种的施肥模型、氮磷钾养分施用的增产效果和施肥净收益。结果表明:在施用N、P2O5、K2O为275.0、135.0、280.0 kg/hm2时,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10 370.0 kg/hm2,此时N∶P2O5∶K2O为1.00∶0.50∶1.02,氮磷钾肥增产率为63.3%,施肥净收益为6 442.0元/hm2。施肥不足时,产量和施肥收益的增长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钾肥,磷肥影响较小;过量施肥时,产量的衰减以氮肥最快、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施肥收益的衰减以磷肥最快、氮肥次之、钾肥最小。


维生素A对海南和牛抗氧化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在海南和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研究其对海南和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选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干稻草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0、5000、7500IU/kg维生素A,试验期为40d。结果表明:①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对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②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5),同时随着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提高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可以提高海南和牛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并以添加7500IU/kg组效果最好。


6种杀虫剂对槟榔园红脉穗螟防效比较
《中国植保导刊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与其他5种常规药剂对红脉穗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处理的田间防效高且起效快,药后1 d虫口减退率达98.05%;持效期较长,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100%。


巴西橡胶树HbNAC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中克隆了1个NAC类转录因子基因HbNAC1,其cDNA全长为1419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NAM结构域,具有典型的NAC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蓖麻(Ricinus communis)、水稻(Oryza sativa)和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79%、80%、57%和60%。聚类分析表明,HbNAC1属于NAC家族Ⅱ亚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胶乳中的表达较丰富,经乙烯利刺激后其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海南黑山羊PRLR内含子Ⅰ和Ⅱ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海南黑山羊PRLR基因内含Ⅰ、内含子Ⅱ,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SSCP检测,并研究该基因与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1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引物P2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表现为AA,AB,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发现,引物P2位点有3处变异,即AA型与BB型相比在该片段第62 bp处有一个T→C的突变,第78 bp处有一个碱基缺失,第114处有C→T的突变。统计结果发现AA型平均产羔数显著优于其他2种基因型(P<0.05)。


海南台农杧和金煌杧叶片养分周年动态变化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海南主栽杧果品种台农杧和金煌杧的叶片养分的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模式下,杧果叶片养分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物候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总体规律为:钙>氮>钾>镁>磷>锰>铁>铜>锌。营养生长期间,不同月份杧果叶片中氮、磷、钾、镁含量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生殖生长期间,养分从叶片转移至花芽中,叶片养分明显下降。对于大量元素氮、磷、钾、镁而言,8—12月叶片养分波动较小,因此10月的杧果叶片可以作为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