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采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沟叩甲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取食不同食物金针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及寄主抵御外界不良因子干扰的影响,运用MiSeq测序技术比较分析平沙绿僵菌Metarhizium pingshaense处理取食小麦和马铃薯沟叩甲Pleonomus canaliculatus的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沟叩甲种群之间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但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肠道细菌类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组成,取食马铃薯种群、饥饿种群和平沙绿僵菌处理的饥饿种群厚壁菌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9.46%、39.46%和29.81%;对照种群、取食小麦种群和平沙绿僵菌处理的马铃薯种群拟杆菌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1.30%、29.79%和39.07%;取食小麦种群中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 PC510优势菌群的相对含量最高达8.37%,其余处理种群中优势菌群相对含量均低于5.00%。对不同处理沟叩甲种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照种群与平沙绿僵菌处理种群的相关性较低,但与其余处理组相关性均较高;PCA聚类结果显示,平沙绿僵菌处理种群与其余种群之间聚集度较低。表明平沙绿僵菌的胁迫对沟叩甲肠道内细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结构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外源食物摄入与平沙绿僵菌的胁迫两者叠加效应对寄主昆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单一外源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MiSeq测序 平沙绿僵菌 沟叩甲 肠道细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机喷雾参数组合对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效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了植保无人机3组喷雾参数助剂、飞行速度和喷头,在鲜食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施药的雾滴沉积效果.同时,筛选了 2组较优的参数组合进行大田防治草地贪夜蛾试验.结果显示,在拔节期,使用助剂,飞行速度为3.8 m/s时,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46%~60%,施药7 d后虫 口减退率42%~50%,2种喷头均适用;在灌浆期,加助剂,使用XR11001VS型号喷头时,防效可达到67%~77%,2种飞行速度均适用.在鲜食玉米拔节期和灌浆期防治草地贪夜蛾时,使用喷雾助剂、XR11001VS型号喷头、飞行速度3.0~3.8 m/s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草地贪夜蛾;鲜食玉米;助剂;飞行速度;喷头;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与地顶孢霉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相关指标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与地顶孢霉复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相关肠道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30周龄的海兰蛋鸡240只,随机分为复合添加剂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5×108 CFU枯草芽孢杆菌和地顶孢霉的复合制剂.试验预试期1周,试验期12周,每天记录生产数据,在试验的第1、7和13周收取蛋样测定蛋品质,并在1周龄与13周龄进行抽样屠宰,取盲肠内容物分析盲肠菌群.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制剂极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01),但对破蛋数无显著影响(P>0.05);枯草芽孢杆菌与地顶孢霉复合制剂对蛋型指数、蛋重、哈夫单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提高了第1周的蛋黄重(P<0.01),显著提高了第7周的蛋白高度(P<0.05)和蛋黄颜色(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13周的蛋壳强度也有了极显著提高(P<0.01);枯草芽孢杆菌与地顶孢霉复合制剂对蛋鸡盲肠沙门氏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结果 表明,产蛋鸡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地顶孢霉复合制剂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并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关键词: 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菌群;枯草芽孢杆菌;地顶孢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造新时代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的战略思考

农业经济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新形势下,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版,强化产业链功能和竞争力,成为日益迫切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综合评价浙江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四位一体""五化齐飞"和"六链共舞"行动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为今后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关键词: 浙江 农业 全产业链 战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红枣营养品质与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特征产地溯源比较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基于营养品质、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分析的不同产地新疆红枣地理标志产品溯源新方法,本研究采集了2016年新疆不同产区(若羌、和田、阿克苏、麦盖提等15个县市)97个红枣种植地块的50份灰枣和47份骏枣样本,测定其果肉中13类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还原糖、自由氨基酸、总黄酮等),稳定碳、氮、氢、氧同位素比率(δ13C、δ15N、δ2H和δ18O)及21种微量矿物元素含量(Na、Mg、K、Fe和Zn等)用于其产地溯源分析与建模。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法比较不同产区间营养品质、稳定同位素比率及矿物元素特征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别对两类红枣内在品质特征建立产地判别模型,对比其溯源准确度。结果表明,红枣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产地特征差异比营养品质特征更明显,溯源判别准确度得到明显提升。灰枣和骏枣营养品质参数建模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86.00%和85.11%,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参数判别准确度分别为94.12%和95.74%,且两种地理标志保护的红枣品牌(若羌灰枣和和田玉枣)产地判别准确度高达100%,而其他产地误判为这两个产地红枣的概率为0%。因此,该策略有望作为新疆红枣产地溯源与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可靠技术。

关键词: 新疆红枣 地理标志产品(PGI) 营养品质 稳定同位素及矿物元素 产地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味的关联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可溶性糖含量是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可溶性糖组分特征及其与食用品质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块根可溶性糖组分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味的影响,为甘薯鲜食与加工的品种选择、专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102份甘薯种质资源的生薯和蒸熟薯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对不同干物率类型的块根可溶性糖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用相关性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可溶性糖组分与食味的关系及其对食味的贡献.[结果]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4种可溶性糖.在生薯中,蔗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25.79 mg·(g·FW)-1,占生薯可溶性糖的45.31%;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近,关系密切,果糖含量(y)和葡萄糖含量(x)的拟合方程为y=0.807x+1.275;麦芽糖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6.79 mg·(g·FW)-1,仅占生薯可溶性糖的11.92%.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主要由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决定,通常情况下,低干物率品种具有更高的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生化甜度更好.在蒸熟过程中块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主要在于产生了大量麦芽糖,麦芽糖含量从生薯的0.96—24.67 mg·(g·FW)-1提高至14.80—136.16 mg·(g·FW)-1.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中、高干物率类型具有更高的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甘薯块根食味增量主要来源于蒸熟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糖;麦芽糖、果糖、蔗糖是甘薯块根食味的重要影响因子;麦芽糖对食味增量的贡献率近50%,对香味和质地的作用尤为突出;果糖对黏度的贡献最大,而蔗糖对质地的贡献优于果糖.[结论]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是反映甘薯生薯甜度的重要指标,熟薯可溶性糖、麦芽糖含量是反映甘薯食味的重要指标.麦芽糖、果糖、蔗糖是影响甘薯块根食用品质及加工性能的重要可溶性糖组分.筛选出甘薯块根可溶性糖特异种质11份.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可溶性糖组分 食味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MR缺陷的高频突变食源性沙门氏菌环丙沙星耐药机制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甲基导向错配修复系统(methyl-directed mismatch repair,MMR)主要调控基因缺陷对食源性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突变频率和环丙沙星药敏性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萘啶酮酸和利福平平板测定90株食源性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的突变频率;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DNA测序法检测耐药基因突变;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确定MMR缺陷与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突变频率、MIC及耐药基因间的关系;通过电转化法将野生mutS、mutH、mutL和uvrD基因分别转入高频突变子103D2,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野生型基因转入前后103D2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MMR基因缺陷对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结果:90株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中共有89株对环丙沙星耐药,49株MutS编码基因发生突变(MutS-),且相较于MutS非突变株,在MutS突变株中GyrA(67.3%)及ParC(87.8%)蛋白突变检出率更高。103D2转入野生型mutS、mutH、mutL?及uvrD基因质粒后,103D2:P-mutS突变频率显著下降,103D2:P-mutL和103D2:P-uvrD突变频率极显著下降。4株互补菌株中marA基因显著下调,marR、tolC(除103D2:P-uvrD外)基因上调,降低103D2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结论:MMR缺陷可通过影响外排泵和膜编码基因marA、marR和tolC的表达改变对沙门氏菌高频突变子的耐药性及突变频率产生影响。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高频突变子 耐药基因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甲基导向错配修复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浙粳优1758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粳优1758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利用不育系浙粳6A和强恢复系浙农恢1758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抗性较强,产量潜力高,适应性较广,适合江苏省南部稻区种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浙粳优1758 抗病 高产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推广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产稳产、节本增收、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近10多年来在南方稻区得到广泛应用.总结分析该技术在南方稻区的应用效果和推广方法,可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汇总2008年以来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区公开发表的47篇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试验示范论文数据,综合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农民习惯栽培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平均减少29.5 kg/hm2、减幅为16.0%,氮磷钾总施肥量平均减少11.6%;水稻产量平均提高626.3 kg/hm2、增幅为8.8%;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27.3%;无效分蘖数平均减少89.0万hm2、减幅为37.7%,成穗率提高9.7个百分点;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害分别减少50.7%、28.6%和46.6%,倒伏大幅减轻;平均增收1902.0元/hm2.从建立全国性技术推广协作网、整合资源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稳定的示范基地多措并举助推技术落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技术推广等方面,总结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推广经验和启示.[结论]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能稳定实现水稻减肥增产增收,其推广经验和方法可供借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三控施肥;减肥控害;抗倒高产;节本增收;推广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及其蛋白质成分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确立兔波氏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最佳制备工艺。以兔波氏杆菌毒力较强菌株FX-1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制备OMVs的最优方法,并对培养时间、抗生素添加量及过滤方法进行逐一优化。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等方法分析OMVs的理化性质;采用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检测OMVs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试验结果显示,超滤浓缩法是制备兔波氏杆菌OMVs的较适方法,采用该方法的最佳培养时间、头孢氨苄质量浓度和过滤方法分别为18 h、64μg/mL和0.45μm滤膜过滤一次。制得的OMVs呈纳米级球形囊泡,平均直径为127.83 nm±0.68 nm。蛋白质分析结果表明,OMVs上包含多种与兔波氏杆菌毒力和感染机制有关的蛋白质。该制备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兔波氏杆菌OMVs的产量,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对其结构和蛋白质成分的分析,为研发新型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细菌外膜囊泡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制备工艺 蛋白质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