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壳聚糖基碳量子点的制备、表征及其对过氧化氢的荧光检测研究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可用于分析过氧化氢(H2O2)的荧光传感器,本研究利用壳聚糖与DL-酒石酸为反应前体,水热处理制备了新型氮掺碳量子点(CDs),能够高效、简便地检测食品中的H2O2含量;并采用透射电镜(TEM),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Ds的荧光量子产率约为5.22%,粒径约为20 nm,而且具有石墨烯结构,其表面也含有较丰富的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功能性官能团。此外,Fe3+可以猝灭CDs溶液的荧光,而Fe2+几乎不影响;按照CDs与Fe3+混合后荧光几乎消失时的浓度配比,将Fe3+替换成同等浓度Fe2+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快速混均后测量其在320 nm激发光下的荧光发射图谱,绘制标准曲线,H2O2浓度在0~60μmol·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约为0.990 0,检测限约为0.65μmol·L-1。本研究结果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H2O2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碳量子点 制备 表征 过氧化氢 荧光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蒙脱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猪肠上皮细胞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改性蒙脱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猪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48头体重为(7.42±0.85) kg的24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改性蒙脱石组(饲喂基础饲粮+1.6‰改性蒙脱石),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28 d,分别于第1、14和28天对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改性蒙脱石组仔猪试验第28天体重和第1~28天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改性蒙脱石可显著降低仔猪血清丙二醛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还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0.05),但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体外细胞试验发现,改性蒙脱石预处理可同时调节猪肠上皮细胞的促炎和抗炎反应,并显著提高细胞的抗凋亡功能,从而缓解脂多糖导致的肠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改性蒙脱石可通过提高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功能等途径降低仔猪腹泻并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蒙脱石 断奶仔猪 腹泻 生长性能 免疫 抗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翅型和无翅型小麦禾谷缢管蚜转录组差异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有翅型小麦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以浙江省小麦主要害虫禾谷缢管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有翅型和无翅型转录组之间的差异,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fication PCR,RT-qPCR)技术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StringTie软件组装,共获得39 699条unigenes。注释到NCBI-NR、GO、KEGG、Pfam、Swiss-Prot和eggNOG六个数据库中unigenes数量分别为24 120、17 351、17 137、17 532、15 494和23 128条,分别占unigenes总数量的60.76%、43.71%、43.17%、44.16%、39.03%和58.26%。有翅型和无翅型禾谷缢管蚜之间共筛选到6 747个基因差异表达显著,其中289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他6 458个基因下调表达,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上,表明禾谷缢管蚜翅型分化可能与能量分配有关。UGT、MME、GST和ABCG14四个基因的RT-qPCR测定结果与转录组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测序数据准确可信。

关键词: 麦蚜 翅型分化 转录组 基因表达 禾谷缢管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1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1号’是以‘浙农8号’为母本,‘GX-6’为父本杂交后代系谱选育而成。株形收敛,主茎9~11节,有效分枝3~4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鲜荚绿色,微弯镰形。单株有效荚数30~35个,标准荚长5.5 cm,荚宽1.3 cm。百荚鲜质量334.2 g,百粒鲜质量79.2 g,产量约10 000 kg·hm-2。豆荚鼓粒饱满,商品性好,中晚熟,采收期长。适合浙江及气候相似地区春季种植。

关键词: 菜用大豆 中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原,可引起各品种鸭及鹅发病,给我国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NDRVσC蛋白是主要的外衣壳蛋白之一,通过细胞受体介导使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并诱导宿主机体产生型特异性抗体。为制备NDRVσC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和纯化的重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Mus musculus),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以重组纯化的σC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NDRVσC蛋白的McAbs杂交瘤细胞株A5-A1、A5-B6、A9-D4和B9-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McAbs均能识别NDRV全病毒和原核表达的重组σC蛋白;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结果显示,4株McAbs均与NDRV呈阳性反应,与经典鸭呼肠孤病毒(Classical duck reovirus,C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呈阴性反应。利用人工合成相互重叠的多肽库和一系列截短多肽,对4株McAbs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株单抗A5-A1、A5-B6和B9-6识别的核心抗原表位均为177PILSGPADA185,A9-D4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可能呈空间构象。抗原表位的保守性分析表明,该抗原表位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宿主来源的NDRV分离株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上述结果表明,177PILSGPADA185是NDRV的型特异性B细胞线性表位。本研究为深入探讨σC蛋白结构和建立NDRV临床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σC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BrSPS1Fb基因剪接受体位点变异及其对剪接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剪接受体位点变异对剪接方式与效率的影响,对大白菜材料He2进行重测序,发现BrSPS1Fb-He2第6个内含子(I6)的剪接受体位点由AG突变为AC。对大白菜材料He2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BrSPS1Fb-He2 read数据,结果显示,BrSPS1Fb-He2在pre-mRNA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选择性剪接。BrSPS1Fb-He2可选择3个位置(A1、A2和A3)作为受体进行剪接,产生3种剪接异构体(S1、S2和S3),或者保留I6整个内含子,形成S4剪接异构体。大白菜BrSPS1Fb-He2的成熟mRNA中保留部分I6(S1和S2)或全部I6(S4),或者缺失部分E7外显子序列(S3)。综上,BrSPS1Fb剪接受体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变异对其转录后剪接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白菜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剪接受体位点 SPS1F 选择性剪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莲藕淀粉与全粉颗粒形态及品质特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个不同品种莲藕为原料,在分别制备淀粉和全粉基础上,研究莲藕淀粉、全粉的颗粒形态、糊化特性、热学特性及质构特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莲藕淀粉颗粒表面光滑,无裂痕,多数呈短棒状,少数为椭圆形,部分淀粉颗粒表面有凹陷;莲藕全粉表面粗糙且形状不规则。除"鄂莲1号"外,其余5个不同莲藕淀粉与全粉亮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淀粉透明度高于全粉。莲藕淀粉起始糊化温度与焓变值均高于莲藕全粉,‘杭州黄荷头’淀粉颗粒糊化最高,为63.9℃,‘鄂莲6号’全粉糊化温度最低,为55.0℃。莲藕淀粉膨胀性能与热糊稳定性较好,莲藕全粉冷糊稳定性较好。莲藕淀粉咀嚼性、延展性整体低于莲藕全粉,弹性、硬度基本相同,但是‘鄂莲1号’全粉咀嚼性、延展性均高于其他品种。

关键词: 莲藕 品种 淀粉 全粉 颗粒形态 糊化特性 热学特性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鳝寄生虫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鳝产业急速发展以及养殖面积剧增的同时,寄生虫疾病频发,给黄鳝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黄鳝寄生虫种群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从黄鳝寄生虫的种类、生活史和寄生关系、种群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寄生虫病病症与危害等方面对黄鳝寄生虫种群生物学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黄鳝寄生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人们全面了解黄鳝寄生虫种群生物学提供参考,并为黄鳝寄生虫疾病的合理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黄鳝 寄生虫 种群生物学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柚精油"除萜赋香"工艺的优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柚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柠檬烯易氧化呈异味,是影响货架期和赋香性能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温度和压力为影响因子,以馏出物中的柠檬烯含量(Y1)、馏余浓缩物中的柠檬烯(Y2)、芳樟醇(Y3)及葵醛含量(Y4)为响应值,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各组分含量,设计中心组合试验对分子蒸馏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分离去除原油中的柠檬烯,制备高倍浓缩精油。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对Y2、Y3、Y4均有显著影响,响应面模型的优化温度为44.89℃,压力为500 Pa,Y1、Y2、Y3、Y4的预测值分别为94.84%、49.75%、1.63%、2.39%,对应实际值分别为94.89%、49.72%、1.59%、2.34%,与预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浓缩后的精油呈棕褐色,香气更加醇厚、柔润,氧化物含量从3.41%上升到29.31%,实现了8.6倍浓缩。本研究可为其他柑橘类精油的浓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柚精油 除萜赋香 分子蒸馏 响应面分析 柠檬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性别决定与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Myrica rubra)多为雌雄异株,需配置授粉树或人工进行异花授粉,生产中常因异花授粉不亲和而导致杨梅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出现。因此,杨梅性别决定一直以来是其遗传育种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从近年来杨梅性别系统的生物学特征、芽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性染色体系统、基因组学方面对杨梅性别决定研究进行综述。有研究表明,杨梅为ZW染色体决定系统,由W染色体上的雌性特定区域里的功能基因决定雌株分化。这些研究,不仅对果树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而且有助于对杨梅雌雄同株种质创新进行前期探索。未来可通过芽变选育鉴定并结合基因编辑,创造杨梅雌雄同株种质乃至良种,以解决雌雄异株的授粉问题,使果实座果率和品质提高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 杨梅(Myrica rubra) 性别决定 种质创新 雌雄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