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梨树苗木圃内集约高效整形技术体系

河北果树 2022

摘要:1砧木种子1.1砧木种类的选择北方地区多选择杜梨或山梨,南方地区多选择豆梨。1)杜梨。分布广泛,与中国梨、西洋梨的嫁接亲和性都很强,缺点是易感染干腐病。其中,小籽杜梨根系要优于大籽杜梨根系。2)山梨。抗寒性强,最适合作寒地梨的砧木,对腐烂病、黑星病抵抗能力强,适宜于嫁接东方梨品种,与西洋梨嫁接亲和力弱。3)豆梨。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耐热、抗涝、抗旱、抗腐烂病,但抗寒、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稍差,与砂梨、西洋梨嫁接亲和力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优质梨新品种'蜜玉'

北方果树 2022

摘要:<正>‘蜜玉’是以‘蜜梨’为母本、‘黄冠’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晚熟优质梨新品种,2020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萌芽率高,成枝力强,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易形成花芽,坐果率高,早果丰产性好,无采前落果和裂果现象。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258.42g。果面金黄,梗洼中深,萼洼深,萼片脱落。果肉白色,细腻松脆,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风味甜、香。耐贮藏,室温条件下可存放20d左右,冷藏条件下可贮藏180d以上。定植后3年有经济产量,5年开始丰产,6年达到丰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葡萄主要理化指标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面临干旱、盐、热及冷胁迫等非生物胁迫影响。其中,干旱胁迫是抑制葡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尽管葡萄属于较为耐旱的果树作物,但我国主要葡萄栽培区域约一半地区属于干旱及半干旱气候,在这些地区干旱胁迫往往威胁到葡萄的正常生长,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我国葡萄的健康发展,目前,针对干旱胁迫对葡萄影响的研究、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抗旱品种的选育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于干旱胁迫对葡萄较为广泛的影响,为了应对干旱胁迫,葡萄进化出了一系列调控机制来平衡干旱胁迫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葡萄耗水规律分析了葡萄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其次,分析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活性氧调节的影响,从生理角度探讨了干旱胁迫对葡萄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且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对葡萄果实的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综述了干旱胁迫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利用干旱胁迫提升葡萄品质等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葡萄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葡萄 干旱胁迫 理化指标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对冀东稻区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对冀东稻区还田秸秆的腐解、养分释放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冀东滨海单季稻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秸秆网袋填埋法,设置秸秆还田(CK),秸秆还田配施“农富康”(JF)和秸秆还田配施HT20(JH)3个处理,分别于水稻移栽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取秸秆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质量残留率,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残留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下秸秆质量残留率分别低9.01%~24.08%和4.68%~11.31%,秸秆氮残留率在移栽期和拔节期分别低15.56%~24.94%和26.54%~36.31%,秸秆磷残留率在拔节期分别低9.68%和11.28%,秸秆钾残留率差别不大,氮、磷、钾残留率在后期有负增长现象。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分蘖期分别增加53.33%和4.55%,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拔节期分别增加195.62%和65.80%,在抽穗期分别增加138.14%和195.62%;在全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7.64%~168.87%和29.34%~179.30%。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加14.10%和16.57%,水稻产量显著提高11.25%和17.11%。可见,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能够加快还田秸秆的腐解进程和秸秆养分释放,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分蘖和生长,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耐低温复合菌剂 HT20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土壤养分 冀东稻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甜樱桃新品种-晚蜜露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摘要:“晚蜜露”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晚熟型甜樱桃新品种,该品种通过对甜樱桃Stella自然授粉获得的实生种子进行胚抢救获得。2020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S-SV-CA-015-2020)。该品种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0.92 g,最大果重可达14.2 g。果实形状为心形,果顶平,果实平均纵径2.5 cm,平均横径2.6 cm,果形一致。果皮紫红色,有光泽,果肉为红色,肉厚多汁,可食率94.7%,肉质较硬,果肉硬度为2.18 kg/cm~2。果实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PfPMK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PMK)在紫苏萜类物质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对紫苏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紫苏PMK基因参考序列,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紫苏中克隆了PMK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对紫苏PMK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PMK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524 bp,编码5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fPMK的分子质量为54.73 ku,等电点为5.20,为亲水蛋白;紫苏PfPMK氨基酸与SmPMK、SsPMK、SbPMK和PvPMK同源性较高,说明紫苏PfPMK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强.亲缘关系分析显示,PfPMK与丹参和一串红的PMK亲缘关系很近,在线软件WoLF-PSORT预测PfPMK蛋白可能定位于质膜或内质网膜上.qRT-PCR结果表明,PfPMK基因在紫苏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在叶和茎中的表达量;紫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qRT-PCR分析显示,PfPMK基因在9月中下旬表达量较高.首次从紫苏中克隆出PfPM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属于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参与了紫苏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紫苏 PfPMK 萜类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IMS技术分析荞麦益生菌发酵乳的风味物质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益生菌发酵对荞麦乳产生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GC-IMS技术对3种发酵乳制品进行了挥发性成分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阐明使用不同原料以及不同发酵剂的发酵乳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3种发酵乳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等。益生菌发酵荞麦乳制品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为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2-戊基呋喃、6-甲基-5-庚烯-2-酮等;市售发酵乳中主要为2-戊酮、丁醛、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实验室自制发酵乳中风味物质种类较少;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清晰地显示了3种发酵乳风味物质的差异。GC-IMS联用技术实现了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快速检测,可以为谷物发酵制品开发、发酵工艺优化及产品风味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荞麦 益生菌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石莓11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石莓11号’是由‘甜查理’ב天香’杂交选育而成的。果实圆锥形,平均单果质量一级序果为34.5 g,二级序果为22.3 g;果面红色、光泽度好;果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11.5%;果实硬度大(0.540 kg·cm-2),耐贮运;丰产,平均单株产量477.6 g。适宜露地栽培。

关键词: 草莓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河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未使用过缬菌胺的地区采集分离的105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缬菌胺的敏感性;为明确致病疫霉对缬菌胺产生抗性突变体的难易程度,进行了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试验;为明确缬菌胺与常用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测定了8个抗缬菌胺突变体及其6个亲本敏感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05株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EC50值范围为0.0594~0.159 mg/L,平均EC50值为(0.102 ± 0.024)mg/L,不同敏感性菌株的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缬菌胺对105株致病疫霉的平均EC50值作为致病疫霉对缬菌胺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变敏感菌株菌丝体获得了4个抗缬菌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介于3.1~14.9倍之间,突变频率为0.54%,通过紫外照射敏感菌株孢子囊悬浮液获得了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8.1倍和8.2倍的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33 × 10-7;通过在含缬菌胺的黑麦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敏感菌株11代,获得2个抗性水平分别为3.1倍和9.4倍的抗性突变体.缬菌胺与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存在交互抗性,与氟吡菌胺、嘧菌酯、甲霜灵和霜脲氰不存在交互抗性.初步推测致病疫霉对缬菌胺具有低到中等抗性风险,建议在生产上将缬菌胺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以延缓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抗性的产生.

关键词: 致病疫霉 缬菌胺 敏感基线 抗性突变体 交互抗药性 抗性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ESI-Q TRAP-MS/MS技术分析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

特产研究 2022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酸枣仁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催眠和强心等功效.为了研究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ESI-QTRAP-MS/MS)对酸枣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采用WatersACQUITYUPLCHSST3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超纯水(0.04%的乙酸)-乙腈(0.04%的乙酸).在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和三重四级杆(QQQ)检测模式下对酸枣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扫描检测.利用Analyst 1.6.3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基于MWDB数据库,对获得的代谢物质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于UPLC/ESI-QTRAP-MS/MS技术从酸枣仁中共分离鉴定出83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3个查尔酮类、5个二氢黄酮类、2个二氢黄酮醇类、5个花青素类、18个黄酮类、22个黄酮碳糖苷类、14个黄酮醇、9个黄烷醇类和5个异黄酮类.本研究可丰富酸枣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为酸枣仁的药效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酸枣仁 超高液相 质谱 黄酮类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