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项目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 》 2022
摘要:“三农”工作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其中农业科研工作是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级农业发展政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过程中,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必然承担大量农业科研项目,但项目资金如何实现预期绩效?


高抗豆象绿豆品种冀绿17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2
摘要:豆象是危害绿豆产量和质量最主要的仓储害虫,为了培育抗豆象绿豆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抗豆象资源V1128与中绿1号杂交获得的抗豆象4号为母本,以冀绿7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室内抗豆象鉴定及定向选拔,选育出高抗豆象绿豆品种冀绿0713-3,并于2019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鉴定评价(省级登记号:20191695),定名为冀绿17号。该品种具有高抗豆象、早熟、高产、直立、抗倒性好、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收获等特性,是河北省第2个抗豆象绿豆品种。


限水灌溉下不同灌溉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问题对传统农业灌溉方式提出挑战.限水灌溉条件下调整优化灌水模式是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本试验在2018—2019年两个生长季,在自动防雨棚内(消除自然降雨的影响)设置不同灌水模式,分析其对夏玉米产量和WUE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种灌水方式:畦灌(BI)和微喷灌(SI).根据灌水总额和灌水频次分成2组对比模式.等量不等次组(SI-225和BI-225):灌水总额相同[50% 耗水量(ET)],灌水频次不同,SI-225灌水频次为6次,分别在出苗(VE)、6展叶(V6)、10展叶(V10)、13展叶(V13)、吐丝期(VT)和灌浆期(R3);BI-225灌水频次为3次,分别在VE、V10和VT.等次不等量组(SI-225、SI-280、SI-352和BI-450):灌水频次相同(6次),灌水总额不同(分别为50%、60%、80% 和100%ET),其中SI-225和BI-450为定额灌溉,SI-280和SI-352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测墒补灌.结果表明,与BI-225相比,SI-225产量提高17.7%~20.2%,WUE提高9.2%~12.7%.进一步分析生理指标发现,SI-225通过小定额多次灌溉改善了上层土壤水分状况(0~40 cm),提高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和WUE.在相同的灌水频次下,与BI-450相比,SI-225和SI-280产量降低21.2% 和12.0%,但由于SI-225和SI-280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和呼吸速率,导致生育期总耗水量降低,进而提高WUE.与BI-450相比,SI-352的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SI-352通过优化叶面积指数和呼吸速率,ET降低9.8%,灌水量降低21.8%,进而WUE提高5.1%.因此,在限水灌溉条件下(50%of ET),通过提高灌水频次(小定额多次灌溉)可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和WUE;在适度限水灌溉(80%of ET)下,采用微喷测墒补灌可实现稳产量、高水效.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平原缺水地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甜樱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范
《河北果树 》 2022
摘要:甜樱桃作为优势特色果树,具有结果早,见效快、绿色安全等优点,已成为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栽培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截止2020年栽培面积约0.67万hm2,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石家庄和保定等地,邢台、廊坊、沧州少量栽培,承德、宽城、青龙有零星栽培。为保障我省樱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甜樱桃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从建园、树形、肥水管理、


基于文献分析的氮肥用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淋溶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土壤硝态氮通过淋溶进入水体会造成人体中毒和水体富营养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为探明我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化肥施氮量、作物种类和监测方法等因素对硝态氮淋溶量的影响,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英文数据库(WoS),收集1980—2020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回归方程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作物种类和监测方法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化肥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季和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量均呈指数增长趋势.小麦季和玉米季平均施氮量差异不显著,但小麦季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显著低于玉米季(P<0.01).在施氮量接近的条件下,采用渗漏计法和溶液提取器法测得的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方法均可作为监测硝态氮淋溶的可靠方法在田间应用.回归方程对施氮量和硝态氮淋溶量的拟合在施氮量低于300 kg?hm-2时较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拟合精确度降低.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风险大于小麦季,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玉米季的硝态氮淋溶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硝态氮淋溶;施氮量;渗漏计;溶液提取器


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保鲜与加工 》 2022
摘要:葡萄果实酚类物质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彰显葡萄果实品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生物合成、提取及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在未来研究的方向及难点问题,以期为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研究与综合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研究进展;应用


海岛棉病程相关蛋白GbPR1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程相关蛋白10 (pathogensis related protein 10, PR10)基因在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本研究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比马90-53'('Pima90-53')中克隆得到1个干旱胁迫相关PR10基因,命名为GbPR10 (GenBank No.MT612460);利用qPCR揭示GbPR10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外源激素诱导、不同逆境诱导条件下的表达特征;同时克隆并分析GbPR10基因启动子序列特征;构建GbPR10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GbPR10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分析过表达GbPR10基因拟南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耐受能力。结果显示GbPR10基因开放阅读框为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包含1个Bet_v1-like结构域,具有Ploop保守结构域,属于病程相关蛋白Bet_v1家族;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GbPR10基因在海岛棉苗期和花铃期的根中优势表达,并受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乙烯(ethylene, ET)、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激素的响应上调表达,在20%聚乙二醇6000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6000)和200 mmol/L NaCl非生物胁迫下上调表达;通过启动子序列分析克隆并获得了2 176 bp的启动子片段,该序列存在ET和ABA等激素响应元件及多个干旱相关调控元件;过表达GbPR10基因拟南芥在干旱胁迫下根长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并且抽薹后植株在自然干旱处理下转GbPR10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由此可见,海岛棉GbPR10基因在棉花应答干旱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棉花抗干旱基因的功能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棉花 病程相关蛋白 海岛棉病程相关蛋白10 (GbPR10)基因 干旱胁迫


小麦TaPR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启动活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R1是植物病程相关(Pathogenesis related,PR)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参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研究前期明确了小麦TaPR1基因受叶锈菌及信号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诱导表达.本研究基于中国春小麦数据库,克隆获得了小麦TaPR1基因上游2200 bp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区域所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预测,利用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组织化学染色、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观察对不同长度启动子区段进行启动活性验证,结果表明TaPR1基因启动子-2200~-290 bp区段具有启动活性,为进一步解析TaPR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分析
《河北农机 》 2022
摘要:我国的水资源较为短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但农田灌溉仍然以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管理为主,灌溉水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随着农业规模化种植进程的快速发展,高效节工的灌溉技术需求更为迫切.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及特点,对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缓解我国缺水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