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含跨膜域RING E3泛素连接酶研究进展
《林业科技情报 》 2020
摘要:E3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 enzyme)能识别底物蛋白并将其泛素化,导致底物蛋白通过26S蛋白酶体进行降解,是调节蛋白水平的重要因子.植物E3泛素连接酶在调控激素响应、参与形态建成、抗病防御反应和非生物胁迫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RING(Really Interesting New Gene 1)家族是含环指结构(RING finger domain)的E3泛素连接酶家族,一般定位于细胞核.含有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 TMD)定位于膜的RING E3泛素连接酶(TMD-RING)是该家族中较为特殊的亚家族.通过对植物中含有跨膜域RING E3泛素连接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此类基因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基于HS-SPME-GC-MS与电子舌分析冷藏冠玉枇杷的风味特性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冷藏对枇杷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液相色谱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冠玉枇杷在温度为(6±0.5)℃,相对湿度为90%~95%的环境下果实的滋味特性、酸度、糖组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枇杷的酸味下降明显,贮藏14d后味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5.17%,酸味、甜味与可溶性固形物、pH值呈高度相关性,与可溶性糖缺乏关联性.蔗糖含量在冷藏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质量损失率为56.7%.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枇杷果实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为枇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接近40%.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会发生变化,己醛的相对含量会降低,(E)-2-己醛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冷藏过程中,冠玉枇杷果实的酸味明显下降,蔗糖含量显著减少,主要香气成分己醛和(E)-2-己醛可以作为枇杷采后贮藏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贮藏14~21 d期间是风味变化较为明显的阶段.
关键词: 枇杷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舌 风味


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评价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主要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76、720、1152 g a.i./hm2时,药后40天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鲜重防效为91.5%、94.9%、99.1%,均在90%以上,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6.2%、19.0%、21.2%.因此,48%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玉米田采用土壤喷雾的方式,在试验剂量下对玉米安全,除草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576~720 g a.i./hm2.
关键词: 48 异噁唑草酮·精异丙甲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玉米 一年生杂草 防效 安全性


甘蓝类蔬菜品种(系)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影响甘蓝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培育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为菌源,对花椰菜、结球甘蓝、青花菜、芥蓝和苤蓝6个甘蓝变种共306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甘蓝类抗根肿病材料缺乏,仅在青花菜中发现1份高抗(HR)材料,感病(S)和高感(HS)材料比例占65%以上,中抗(MR)材料在松花菜和结球甘蓝中所占比例均在30%以上.对抗病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2个指标的联合评价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整体抗性水平高于其他变种,芥蓝和苤蓝抗性最差.另外,对结球甘蓝'先甘336'(R)*甘蓝/青花菜杂交后代及花椰菜'托尼'(MR)*青花菜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相对于父本病情指数都有所降低,抗性相对提高,且父本病情指数越低,后代表现较高抗性的概率越大.鉴于此,在今后抗病组合的选择与选配过程中,父本和母本最好都具有较高的抗性.本研究将为甘蓝类蔬菜抗根肿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支撑和技术参考.


金银花与4个来源山银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比较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比较金银花与4个来源山银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挥发性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成分,金银花与山银花共有成分21种,山银花共有成分24种.金银花主要成分包括烃类、酯类、醇类,山银花主要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金银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包括苯乙醇(7.89%)、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氢吡喃酮(5.51%)、5,5,8a-三甲基-3,5,6,7,8,8a-六氢-2H-铬烯(4.18%).山银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包括苯乙醇(15.18%)、壬酸(7.86%)、正辛醇(5.21%).结论金银花与山银花在各主要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金银花酯类成分与酮类成分含量均高于山银花,而烃类成分与醇类成分含量均小于山银花.


农业投入品中农药隐性成分的精准筛查方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业投入品中在 90 种农药中高频检出的隐性成分的精准筛查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稀释并过膜净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10种有机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分析其他80种非法添加农药成分, 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90 种农药的检出限为 0.001~0.01 μg/mL; 在线性范围内, 目标物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大于 0.99.利用本方法对天津市内抽检的45个农业投入品进行隐性成分筛查, 共筛查出 3个样品中含有未标注农药隐性成分.结论 该方法检测的农药隐性成分种类多、范围广, 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适用于农业投入品中农药隐性成分的快速筛查与分析.


UPRE-lac Z为报告基因评价酵母UPR响应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是酵母最重要蛋白质质量控制机制之一,研究UPR响应规律有助于优化异源蛋白分泌途径合成和应对酸醇等胁迫因子的细胞自我保护.方法:选择实验室菌株W303-1A和工业菌株An-a,以UPRE启动子控制下的Lac Z为报告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得到指示菌株W303-1A (leu 2∷UPRE-lac Z)和An-a (leu 2∷UPRE-lac Z),分别简称WZ和AZ.结果:生长曲线测定显示WZ和AZ与亲本菌株的生长接近;添加下述试剂孵育4h后测定β-半乳糖苷酶酶活:1μg/ml衣霉素、8%(v/v)乙醇、0.3%(v/v)乙酸、5%(v/v)乙醇+0.1%(v/v)乙酸;菌株AZ的比酶活分别是对照值的8.2、26.4、1.1和7.9倍,而菌株WZ则分别为12.6、2.4、1.0和1.0倍;进一步以YEplac195为载体表达β-葡萄糖苷酶,AZ和WZ转化子在2%纤维二糖中生长24h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值分别为0.35和6.12U/ml,相应的LacZ则分别为对照值的3.1和5.4倍.结论:两个菌株显示了在抑制物和异源蛋白表达UPR响应和调控能力上的显著差异,为其改造利用提供了方向;研究也为分析抑制物耐受性和异源蛋白表达关键制约因素、优化酵母ER和UPR信号通路的调控奠定了初步方法基础.
关键词: 酿酒酵母 UPRE-lacZ UPR响应 抑制物 分泌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