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氧化氯对香梨贮藏后期品质保持效果的研究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库尔勒香梨贮藏后期品质保持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在(0±0.5)℃条件下,采用质量浓度为0,130.43,260.86,391.29 mg/m~3的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库尔勒香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二氧化氯气体浓度处理能有效降低香梨的质量损失率,保持较好的色泽,有效减缓香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含量的消耗,增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的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其中质量浓度为130.43mg/m~3的处理效果最佳。结论采用二氧化氯处理库尔勒香梨,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品质,进而延长了货架期。


苹果霉心病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几种常用的苹果霉心病无损检测技术及建模方法,为苹果及其他水果病害的无损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综述苹果霉心病无损检测技术和建模方法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果在苹果霉心病的无损检测中,光谱检测技术应用较广泛,生物电阻抗特性、各种成像检测技术和机器智能感官仿生检测技术逐渐得到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霉心病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结论苹果霉心病无损检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检测技术和建模方法的参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水果病害的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微环境气体调控在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几种气体调控研究进展,为微环境气体调控贮藏果蔬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综述气体调控应用气体范围、设备设施,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我国气调贮藏果蔬的未来进行展望。结果气调贮藏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比较先进的果蔬贮藏手段,但在我国由于起步晚、设备成本和普及度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结论微环境气体调控保鲜果蔬是未来果蔬贮藏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融合多元信息的气体调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


保鲜剂不同组合对无核白葡萄贮藏保鲜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不同保鲜剂组合对无核白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葡萄为实验材料,选取CT2 4包+CT5 1包、CT2 2包+CT5 1包、CT2 2包+CT5 1包+O_3 10.7 mg/L 1h和CT2 2包+CT51包+ClO_2 3 mg/L 1h等4种保鲜剂组合处理葡萄,每隔15 d测定呼吸强度、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硬度、还原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酶活性等各项指标。结果在温度(-1±1)℃的贮藏条件下,在4种处理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采用CT2 2包+CT5 1包处理后效果较好,在贮藏75 d后,CT2 2包+CT5 1包+O_3 10.7 mg/L 1 h处理组果实的呼吸强度为4.16 mg/(kg·h),腐烂率为30.3%,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0.83%,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为0.86%,硬度为4.16kg/cm~2,还原糖质量分数为15.62%,多酚氧化酶活性为0.41U/(min·g),抗坏血酸酶活性为18.42U/(min·g),明显优于其他3种处理。结论 CT2 2包+CT5 1包+O_3 10.7mg/L 1h处理能够较好地延长葡萄的贮藏期,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优质南瓜新品种'津蜜栗'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0
摘要:'津蜜栗'是以高代自交系'N-35'为母本'、N-7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1代食用南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上等,第1雌花节位15节左右,易坐果.嫩果表皮深绿色,中熟,北方大棚内种植授粉后约45 d成熟,全生育期约125 d.成熟果表皮灰绿色,棱沟不明显,果形纺锤形,果长约19 cm,果肉黄色,肉厚均约2.6 cm,肉质粉糯细腻.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平均单果质量2.5 kg,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田间表现抗白粉病,适应北方大棚吊蔓及露地栽培.


一株高蛋白含量小球藻TX的分离鉴定及其诱变育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小球藻由于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上可直接作为鱼、虾、贝类的优质饵料。【目的】对从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小球藻进行诱变,选育生长快、蛋白含量高的突变株,为水产养殖天然饵料生产提供优良藻种资源。【方法】以从养殖环境中筛选的生长相对较快且蛋白含量较高的TX作为出发藻株,对该藻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对该藻株进行紫外诱变、甲基磺酸乙脂(ethyl methyl sulfonate,EMS)诱变和复合诱变,采用96孔板高通量筛选技术和递进式重复筛选方法选育高生物量、高蛋白突变株。【结果】经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TX鉴定为Chlorella sorokiniana,从540个可能的突变株中筛选到8个遗传稳定且生长较快的突变株,其中H10的总蛋白含量达64.2%,可溶性蛋白含量达0.44g/L,干重达0.72g/L,分别较出发藻株提高3.4%、15.8%和26.2%。【结论】突变株H10蛋白含量高且生长较快,可用于天然饵料生产。


waxy基因功能标记开发及在糯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糯玉米种质资源改良进程,以糯玉米自交系云539和普通玉米自交系昌7-2为材料,通过DNA序列测定和分析,探明糯玉米自交系云539 wx基因属于wx-D7突变类型.根据2个自交系基因组序列差异,开发出waxy基因功能标记FMD7,并通过了表型验证和通用性验证.利用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产量、株型和品质性状分析,获得携带wx基因的优良昌7-2改良系6个.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基因功能标记FMD7进行辅助选择可加快回交转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选育高产糯玉米杂交种提供材料基础,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单基因或少数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提供理论参考.


不同成熟时期无花果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比较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以波姬红无花果为试材,比较了3个不同成熟时期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9月成熟的波姬红单果质量最大,为68.82 g,10月成熟的波姬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8.5%;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可知,8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34种,9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8种,10月成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有25种,8、9、10月成熟果实中苯衍生物相对含量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无花果品质调控及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广西植物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该物种传粉前、传粉期和传粉后的雌花气味中共分离出22种挥发物(传粉前12种,传粉期15种和传粉后13种),以脂肪族衍生物和萜类物质为主.3-己烯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顺-乙酸-3-己烯酯、反-β-罗勒烯、β-石竹烯、β-蛇麻烯、反,反-α-金合欢烯和长叶烯是其主要挥发物.传粉前后雌花气味的化学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显著分化,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各时期主要挥发物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反-β-罗勒烯在传粉期含量最高,而在传粉后显著下降,3-己烯、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顺-乙酸-3-己烯酯在传粉前含量均最高,β-石竹烯含量在传粉后显著升高,且长叶烯仅在传粉后出现.在传粉期和传粉后β-蛇麻烯和反,反-α-金合欢烯的含量均显著上升.同时,传粉期雌花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前和传粉后的.综上结果显示,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初步推测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的分化可能会有效阻止头细蛾对其进行再次访问,限制头细蛾在其雌花中过度产卵,进而来减少传粉头细蛾对宿主种子的取食,这无疑对维持叶下珠科植物-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意义.
关键词: 花气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传粉前后 黑面神 头细蛾 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