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电子束对大麦的诱变效应研究互Ⅰ.对M_1和M_2的效应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00—300Gy辐照处理13个大麦品种(系)的风干种子,M1代产生明显的生物学辐射损伤,表现在苗的高度降低,第一叶片长度和根的长度变短,植物存活率和结实率下降。电子束诱变的适宜剂量一般为100—200Gy,在此剂量范围内,M2代突变频率为0.276%-3.84%,除出现多种叶绿素缺陷突变外,还出现植株生长习性、株高、叶型、穗型、穗长,芒型、早熟性及茎叶蜡质减少等形态或生理性状突变,表现电子束对大麦具有诱变类型丰富、突变谱广的特点。同一种诱变处理的M1结实率高低的不同类型还会影响到M2形态突变的类型。


非织造布喷涂除草剂的研制及其除草效果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非织造布(由丙纶或涤纶纺丝直接成网经热轧粘合而成)是80年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纤维材料。它作为地布覆盖材料,具有一般塑料薄膜所不具备的透气性和耐老化等优点,经喷涂除草剂后覆盖于畦面。通过在番茄、甜椒、草莓和康乃馨4种作物上对除草通(Pendimethalin),乙草胺(Acetochlor)及其与赛克津混剂(Acet+Metribuzin),大惠利(Natrotamide)及其与赛克津混剂(Nat.+Met.)等数个品种不同剂量的筛选试验,表明覆盖含除草剂的非织造布具有除草效果好、增产、无残留、保温、对土壤微生物无毒害、药物持效期长等优良性能,而且省工省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保温除草功效兼备较理想的地面覆盖材料。


将大赖草种质转移给普通小麦的研究Ⅳ.通过花药培养选育双重二体异附加系和代换-附加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普通小麦“中国春”与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3和自交F4代的花药培养,获得了72株花培植株,其中28株结实。这些株系的株高、穗形和成熟期等性状在H2系间差异明显,但株系内整齐一致。对28个H2代株系进行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5个2n=42,1个2n=44,2个2n=46。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分析和染色体C-分带,在H2代中选育出一个异代换-附加系(2n=44)L07,两个双重二体异附加系(2n=46)L03-05和L06。


抗球虫药在鸡胚球虫感染中活性峰期测定方法的研究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 1995
摘要:用鸡胚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作为抗球虫药活性峰期测定的模型。每一鸡胚在接种5000个子孢子后,分别于感染的当天、第2天、第3天和第4天注入测试药物,以不同注药时间对鸡胚卵囊所产生的抑制率的差异,判定药物的活性峰期。结果表明,氯甲吡啶酚和丁氧喹啉的活性峰期是球虫生活史的第1天,卵囊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8%;莫能菌素、盐霉素、球R和加福的作用峰期是第2天,卵囊抑制率均为100%;氨丙啉的峰期是第3天,卵囊抑制率为100%;尼卡巴嗪的峰期是第4天,卵囊抑制率为100%;速丹则在球虫生活史的整个无性阶段均呈现活性作用。加福+氨丙体+乙氧乙胺苯甲酯、球R+氨丙啉+乙氧乙胺苯甲酯、加福+速丹、加福+尼卡巴嗪及加福+乙氧乙胺苯甲酯等合剂亦在球虫生活史的整个无性阶段发挥高峰作用,其印囊的抑制率均为100%;尼卡巴嗪+氨丙啉合剂则在球虫生活史的第2~4天发挥最大作用,卵囊抑制率为100%。作者认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信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作为抗球虫药的筛选方法。


稻麦秸秆屑袋栽香菇技术
《食用菌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稻麦秸秆屑袋栽香菇与木屑袋栽香菇的技术大同小异,现将其不同点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菌株和种型的选择 香菇属木腐菌,若用稻麦秸秆栽培,就应选育出能在稻麦秸秆上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接近木屑栽培水平的菌株。笔者从10个香菇菌株中筛选出82-2、Cr02、苏香、农2、中兴8号等比较理想。所用的种型,通过比较试验,以本粒种(谷粒大小)最佳,接种后吃料快,生长势旺,污染率低,其配方为本粒78%,米糠20%,糖、石膏各1%。


用生物制剂防治青椒疫病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生物制剂“防疫I号”由有机添加物与拮抗菌配制组成。将其与土壤按1∶200比例混合后施入田间,防治青椒疫病的效果明显,田间防效为81%。该制剂中的有机添加物可作为拮抗菌的营养源,从而使其在土壤中的数量增加,并能延续繁殖时间二个月以上。该制剂有促进青椒植株生长健壮的作用。
关键词: 青椒疫病;防疫I号;防治


影响草莓花药培养效率的若干因素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本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B5明显地高于MS、N6、E1。[NO3-]/[NH4+]值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乳糖作为碳源,其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明显优于蔗糖。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高低与基因型和培养基有关。MS+BA2.0mg·L-1+IAA4.0mg·L-1+ZT2.0mg·L-1适于作不定芽的分化培养基,其分化率达40.00%。


轻型栽培粮、油菜田杂草的防除对策
《上海农业科技 》 1995
摘要:《轻型栽培下稻、麦、油莱田杂草种群变化及防除对策研究》项目是上海市科委下达,由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和上海市植保植检站联合主持。经4年研究,摸清了稻、麦、油菜田在轻型栽培下杂草种群变化的情况,找到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完成了市科委下达的各项指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猪细小病毒研究近况
《上海农业学报 》 1995
摘要: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是一自主型细小病毒(Autonomousparvovirus),它是引起畸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了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症状为流产、不孕、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30年来的研究工作揭示了PPV的各种特性,特别是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去了解PPV,探索诊治途径。本文对PPV近10年来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性介绍,内容主要涉及PPV的基因构造、多肽结构、感染机制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等方面,并对这些研究进展与趋势加以讨论。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研究近况;PPV基因构造;PPV多肽结构;PPV感染机制;基因工程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