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Cardinal样条插值和三角面片的叶片静态建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采用三角面片和Cardinal样条插值的方法对植物叶片静态建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使用的型质点少,而生成的图形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具有实用价值。并给出了基于玉米叶片的建模结果。

关键词: Cardinal样条 角面片 片静态建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荷兰温室园艺的发展反思我国工厂化农业

中国蔬菜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自然条件下几种赤眼蜂及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能力比较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半自然条件(田间网罩)下,将人工饲养的玉米螟卵按4、8、16块/株3个处理分别固定在网罩内的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上,然后每网罩分别引入供试赤眼蜂20头,24 h后更换玉米螟卵块,连续3 d。7 d后调查供寄生的玉米螟卵被寄生率及羽化率。结果表明:在半自然条件下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虽寄生能力高于其他供试品系,但到第2、3天明显降低;玉米螟赤眼蜂北京6-2-2品系每天均维持一个较平稳的寄生能力,产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比较分散,并在第2、3天显示出比其他品系较高的寄生潜能。广赤眼蜂伊朗1-1品系的卵块寄生数量可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品系则在各处理密度下,寄生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从卵粒寄生率看,广赤眼蜂伊朗1-1和吉林1-2两个品系的寄生数量随卵块密度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其他品系增加幅度较小。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赤眼蜂 种及品系 玉米螟 寄生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法测定大蒜中的挥发性物质

分析测试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蒜(AlliumsatiuvmL.)是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按皮的颜色不同可分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大蒜原产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约在两千多年前传入我国。大蒜不仅是极佳的调味食品,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功能。近年来,科学家研究证明,大蒜是一种健康食品,有助人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是药食兼优的佳品,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大蒜具有一种强烈的蒜臭气味,这种特殊的气味由许多复杂的硫化物组成。这类有机硫化物可促进消化,健胃整肠,强化抗菌作用,消肿止痛,改善机体机能的功能,大蒜中还含有乙烷硫代磺酸乙酯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等,能阻断强烈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在胃部的形成和积累,可预防胃癌、食道癌、肝癌、鼻咽癌的发生。本试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提取白皮和紫皮大蒜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C_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

科学通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LA-PCR方法, 从玉米材料中获得了完整的C4 型pepc基因. 与GenBank中玉米C4 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表明, 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8.96%, mRNA同源性达99.38%, 蛋白质的氨基酸推测序列同源性为99.38%. 在DNA水平, 两者之间有49处碱基差异, 18处发生在内含子区, 18处发生在外显子处. 在mRNA水平, 两者之间有15处差异, 但是这些差异在蛋白质水平上仅导致了4个非连续排列的氨基酸差异. 进一步构建了该基因包括5启动子、3非编码区以及内含子在内的完整序列(6.7 kb)和以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表达载体pBAC214(12 kb). 通过PDSI000/He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该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植株. 对转基因小麦进行Southern鉴定, 结果表明来自玉米的pepc基因完全整合到了小麦基因组中. 通过对转基因小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 表明该基因在小麦中获得了正确的转录、剪接和翻译. 通过对转基因小麦叶片中PEPC酶活性的初步测定, 发现部分转基因植株叶片中PEPC酶活性提高了3~5倍, 与玉米叶片中的PEPC酶活性相当. 对转基因小麦旗叶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发现部分转基因植株光合速率有所提高, 并且气孔的开放程度与叶片中

关键词: C4途径 pepc基因 转基因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草蛉卵黄发生的动态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蒸馏水沉淀法提取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Wesmael)的卵黄蛋白,免疫家兔,并将所得抗血清经雄虫匀浆液吸收,获得抗卵黄蛋白的特异抗体,经纯化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直接法,系统测定了大草蛉成虫期脂肪体、血淋巴和卵巢中卵黄蛋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脂肪体是卵黄原蛋白合成的场所,卵黄原蛋白的合成始于羽化后第4d;脂肪体、血淋巴中卵黄原蛋白的滴度在羽化后第4d开始迅速上升,至成虫期的第7d达到高峰期;在羽化后第4d的卵巢中可以检测到卵黄蛋白,此后其含量迅速上升,到成虫期的第7d达到高峰期。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大草蛉的卵黄蛋白由165kD和46kD的大小2个亚基组成。

关键词: 大草蛉 卵黄蛋白 卵黄原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概述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中国玉米品种DNA指纹库构建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该项目通过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建库材料的选择标准;并通过各种标记方法比较,确定SSR标记作为建库标记;进而优化SSR技术体系,确定一套核心引物;还在多重PCR反应及DNA指纹检测试剂盒开发、利用杂交种F1代种子果皮组织鉴定亲本自交系、依赖性派生品种鉴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该项目在纯度及真伪检测、国家区试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监控及新品种DUS测试等领域已开始了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DNA指纹库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幼胚和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GFMCry1A导入玉米杂交种"京玉7号(501/京24)"的亲本自交系501中,从转基因高世代材料中筛选出高抗玉米螟的转基因株系T123。T123及其与京24配制的杂交种的田间食叶级别均小于2级,而且也没有观察到玉米螟在茎杆中运动的隧道,表现出高抗玉米螟。

关键词: 优良自交系 基因枪 GFMCry1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人工饲料及繁殖技术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啤酒酵母干粉等4种饲料对大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饲料对大草蛉的各发育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啤酒酵母干粉和柞蚕蛹冻干粉2种人工饲料饲喂时,幼虫在一龄期间便死亡;人工卵赤眼蜂蛹和米蛾卵2种代饲料可以使大草蛉完成整个世代,两者之间在幼虫、蛹发育历期上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长于用蚜虫饲养的草蛉;用米蛾卵饲养的草蛉成虫没有产卵能力。供试饲料饲喂的大草蛉,各虫态的主要生命特征及生殖能力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采用红、黄、绿、紫红、白、粉红6种颜色的衬纸,以蚜虫或啤酒酵母干粉为饲料。研究大草蛉产卵与基质颜色的关系,并采用纸条、钢丝、铝条作隔离物,对大草蛉自残阻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基质颜色对大草蛉产卵前期、总产卵量无明显影响,但大草蛉在紫红色、红色衬纸上产卵量比例比其它颜色基质高。纸条、钢丝、铝条3种隔离物中,纸条的隔离效果最好。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大草蛉 人工饲料 基质颜色 存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植绥螨资源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绥螨是许多害螨和小型有害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在农业生产中极具利用价值。我国植绥螨资源相当丰富 ,大量的资源调查工作是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的。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从不同地区作物上鉴定出植绥螨 2 60余种 ,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约 2 0种左右。在 2 5~ 3 0℃的适宜温度下 ,植绥螨从卵到羽化为成螨约需 6~ 7d ,而寿命能长达 3 0~ 5 0d。它们对大多数的害螨的功能反应基本成HollingⅡ型。多数成螨为喜湿类型 ,较高的湿度对于孵化和存活尤为重要。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来临时进行越夏和越冬 ,以度过不良的环境。植绥螨行两性生殖 ,不交配或交配时间不够 ,不产卵或少产 ,有些种类需要多次交配才能完全产卵。

关键词: 植绥螨 资源调查 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