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农学学报 》 2011
摘要:为控制麦田蚜虫,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采取组合生物措施,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可有效控制麦蚜,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白痢沙门氏菌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畜牧兽医杂志 》 2011
摘要:为鸡沙门氏菌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参照GeneBank中已公布的的鸡白痢沙门氏菌fliC基因序列,合成出了一对引物,使用PCR法对1株沙门氏标准菌株和其他3株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DNA抽提扩增并检测其敏感度。采用上述技术,对12份可疑病料及10份饲料进行PCR检测,同时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株沙门氏菌PCR产物出现600 bp的特异性DNA扩增带,而非沙门氏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所设计引物具有沙门氏菌特异性;通过敏感度检测,此PCR体系能检出50 pg以上的细菌DNA,敏感性较高。运用PCR法阳性检出率及敏感性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由此可见,沙门氏菌PCR检测是一种快速、敏感和高度特异的诊断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新品种蜜丰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蜜丰是以蜜本南瓜自交系M1-132为母本,唐朝南瓜自交系XT-2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国南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第1雌花节位为第15节左右,果实发育期80d(天)左右。在我国南北方各地栽培,果实均能充分转色。果实球形、有浅沟,皮色黄褐、被蜡粉,果肉厚5cm左右、橙黄色,味甜微面,肉质细腻,风味好,耐贮运。单果质量3.6kg,一般每667m2产量4000~5000kg。适宜春播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拌种剂对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了探明种衣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旱地小麦品种晋麦79号为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的总茎数、单株分蘖以及生物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拔节期和孕穗期株高影响较大,而对产量三因素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成穗数和产量以及旱地小麦生物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小麦灌浆期穗部干物质质量。建议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畜禽种业 》 2011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病(MHP)是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是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大量报道证实猪肺炎支原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或猪流感病毒(SIV)等混合感染时,常会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为了搞清楚在自然条件下,猪群对MHP的感染情况和感染周龄,选择山西省养猪较为集中的太原郊区、晋中等地未免疫过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7个200头基础母猪左右的猪场,对存栏各周龄猪群按比例抽样采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发现抽查各场母猪群血清中阳性率达到100%,2周龄仔猪由于初乳母源抗体的影响,ELISA抗体阳性率为68.5%,以后逐渐下降,5周龄为13%。由于环境污染,猪群感染头数随周龄逐渐增加,13周龄阳性率为69%。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猪肺炎支原体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新选高粱亲本材料的利用潜力,提高杂交育种效率,对4个新选高粱雄性不育系进行柱头生活力研究和配合力分析。用其与4个新选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6个杂交组合,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XSA和XJA的柱头生活力较强,在制种过程中授粉时间长、结实率高。雄性不育系XBA、XSA和恢复系59R、22R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些亲本系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从产量性状分析看,XBA/59R、XSA/59R、XJA/22R和XWA/59R是较理想的组合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