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铁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33个品种的RAPD研究(英文)

植物学报 2001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香蕉 (MusananaLour.) 3 3个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 2 4 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有效引物 ,用它们共扩增出 192条DNA带 ,其中 183条为多态性带 ,占 95 .3 1%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 10 .67条。利用 18个有效引物扩增的 192条DNA带对香蕉 3 3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 ,计算出 3 3个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3 4 1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香蕉 3 3个品种的DNA分子系统树状图。该系统将香蕉 3 3个品种划归A、B、C和D 4个群 ,其中A群 2 0个品种 ,B群 5个品种 ,C群 2个品种 ,D群 6个品种 ;A群又可以分为 3个亚群。对香蕉遗传多样性分子基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香蕉 品种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在建立茄子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采用叶盘法将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入茄子,分别获得6株KanR植株。对KanR植株进行点杂交、PCR扩增等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茄子核基因组中。

关键词: 几丁质酶基因 抗菌肽D基因 遗传转化 茄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调查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田间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虫主要危害茄科、豆科及葫芦科蔬菜。在海南儋州整年发生危害,2~5月份为危害高峰期,其虫口密度与温度、天敌成负相关,即高温和天敌寄生可抑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其幼虫田间分布型符合奈蔓A(核心分布)和负二项分布;该虫主要通过成虫飞翔和随寄主植物扩散而传播;1.8%爱福丁乳油和40%辛硫磷乳油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田间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发生 分布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化物熏气对橡胶叶氮代谢的某些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通过熏气模拟试验,研究了熏气后橡胶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活体条件下,HF熏气对相应一些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熏气时间(2h、4h),低浓度[<18.4062 μg/(cm2·d),<10.7243 μg/(cm2·d)]熏气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酶活性上升,以后随浓度升高,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相同浓度[6.6277 μg/(cm2·d)],短时间(<6h)熏气时,蛋白酶活性上升,以后随时间延长,此酶活性受到抑制。熏气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关键词: 氟化物 橡胶叶片 氮代谢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红树林生境中海疫霉种的分离与鉴定

菌物系统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海南琼山市东寨港红树林区、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区、三亚市红树林区落叶病斑上采集分离到15个海生疫霉菌株,经鉴定分属于二个海生疫霉菌种,其中11个菌株属泡囊海疫霉Halophytophthora vesicula (Anastasiou & Churchland) Ho & Jong,4个菌株属刺囊海疫霉圆裂变种Halophytophthora spinosa var. lobata (Fell & Master) Ho & Jong, 这两个种均属国内新纪录种。

关键词: 海南红树林生境 海疫霉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果园桔小寡鬃实蝇防治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综述了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桔小寡鬃实蝇(Dacus(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的分类地位、鉴别依据、主要寄主、地区分布、生物学特性和近年来的防治研究进展。

关键词: 热带果园 桔小寡鬃实蝇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和其它激素对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协同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外源茉莉酸分别和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共同施用对巴西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Mull.Arg)乳管分化的作用。将含这些激素的羊毛脂涂在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萌条上,用光学显微镜技术检查茎中乳管数目的变化,以及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的细胞层数。施用茉莉酸对正在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能诱导形成次生乳管。施用茉莉酸对已经停止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的分化没有显著作用,但促进次生乳管的形成。对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萌条,施用茉莉酸能够促进各个伸长单位茎中次生乳管的分化。单独施用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对乳管分化都没有显著影响。茉莉酸分别与不同浓度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共施后,与单独施用茉莉酸比较,对乳管分化没有显著影响。0.08%茉莉酸和0.45%6-苄基腺嘌呤同时施用比单独施用0.08%茉莉酸能诱导形成更多的次生乳管。0.08%茉莉酸和0.53%~0.0053%的脱落酸共施与单独施0.08%茉莉酸比较,诱导形成的次生乳管有减少趋势。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对巴西橡胶树茎中的异戊烯基腺嘌呤水平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顶端伸长单位茎中异戊烯基腺嘌呤含量高于基部伸长单位。施茉莉酸后,无论是基部伸长单位还是顶部伸长?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乳管分化 茉莉酸 6-苄基腺嘌呤 脱落酸 吲哚乙酸 水杨酸 乙烯丰 异戊烯基腺嘌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脱胶酶的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一株多粘芽胞杆菌对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 4.0 mL可在 30 h内完成于皮脱胶。

关键词: 红麻 微生物发酵 脱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