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土壤水分布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前期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成熟期30 cm以下土层明显增加;同一土层,深翻比浅翻含水量提高3.23%~8.41%,与不同翻耕深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变化趋势一致;秸秆还田20 cm与35 cm对NH_4-N影响较小,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NH_4-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浅翻、深翻及深翻秸秆还田土壤NO_3-N含量随土层深度而增加,差异显著。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受年季间的影响变化,研究为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防制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制剂禾力素对大豆生长及对根部病害的影响,采用包衣、叶面喷施及纳米富硒包衣3种禾力素处理方式,测定了不同时期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理活性和大豆胞囊线虫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幼苗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生理活性,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53,0.83和0.82 mg·g~(-1);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48,0.69和0.26 mg·g~(-1);禾力素叶面喷施处理则分别增加1.14,0.37和0.36 mg·g~(-1)。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种子包衣处理防病效果大于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大于叶面喷施,其4个生育时期的平均防效为54.77%、33.43%和25.95%。
关键词: 生防制剂 大豆胞囊线虫 蛋白质 叶绿素 可溶性还原总糖


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大麻资源评价与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阐述大麻的纤维产量与大麻的多项农艺性状以及生育期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回归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研究大麻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大麻资源变异与环境因素互作的内在规律。结果显示,大麻资源的遗传分布整体上与地理位置相关,其干茎产量是由原茎产量和脱水率决定的,也受栽培条件所影响。本研究将分子标记和细胞学标记的生物学试验结果相结合,能系统全面地剖析大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品种引进、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优异大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田间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


盐化草甸土春秋整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整地时期对水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在盐化草甸土型水稻土上开展了水田连续春、秋整地对土壤和水稻产量影响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整地可降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下降10.07%,容重下降0.02 g·cm~(-3);秋季整地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3次连续调查结果是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秋整地比春整地分别提高29.30%、43.77%和24.06%,秋整地土壤淹水培养后铵态氮含量比春整地高7.94 mg·kg~(-1),秋整地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比春整地下降11.16%~129.72%,pH值下降0.10~0.36;秋整地可以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籽粒养分吸收,与春整地相比,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4.51、2.49和1.03 kg·hm~(-2),水稻产量第1年增产1.03%,第2年增产22.61%,差异极显著,两年平均增产11.82%。综上所述,秋整地的盐化草甸土区稻田,无论是水稻产量还是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均较春整地好。


诺沃霉素A预防番茄采后灰霉病效果及抑菌谱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诺沃霉素A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应用,进行了离体和果实生测试验。诺沃霉素A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设置为2.5、1.25、0.625、0.312 5和0.156 25μg/m 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Y=0.8037x+5.160 7,抑制中浓度0.631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7。用1.25μg/m L诺沃霉素A处理菌丝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发生异常。在番茄果实条件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灰霉病仍然具有良好防效。将番茄果实刺破后用50和100μg/m L浓度浸果10 min,结果表明防效分别达到68.29%和100%,与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相当。在试验浓度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表皮没有产生药害。诺沃霉素A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对子囊菌核盘菌抑制率为86.11%,对半知菌多主棒孢、茄链格孢、胶孢炭疽菌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91.11%,82.78%,77.22%和86.46%,对担子菌立枯丝核菌抑菌率为85.56%。对卵菌纲辣椒疫霉和细菌劳尔氏菌无效。诺沃霉素A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控效果,对表皮无损害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一种新型杀菌剂。
关键词: 病害防治 菌 果实 诺沃霉素A 大环内酯化合物 防效 灰霉病


钾素增强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耐性的机制
《中国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与5个不同钾素水平进行交互处理,以草地早熟禾品种Merit为试材,研究钾对水分胁迫下草地早熟禾生理特性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钾素浓度下,水分胁迫显著(P<0.05)降低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显著(P<0.05)增加草地早熟禾电导率及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同一水分条件下,随着钾素浓度的增加,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与0mmol/L钾处理相比,9mmol/L钾处理下Merit的POD、SOD、CAT活性分别上升了68%、35%、65%,对于缓解干旱、提高草坪耐受性和坪用质量效果最好。


31份玉米自交系萌发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萌发期分别采用100 mmol·L-1NaCl和75 mmol·L-1NaHCO3盐碱胁迫处理,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根鲜重、芽鲜重、根干重、芽干重相对值为鉴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供试材料和划分耐盐碱级别。结果表明,耐中性盐胁迫玉米自交系为1246、PHT11和1153(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耐碱性盐胁迫玉米自交系为PHT11、1246和1224(平均隶属函数值大于0.6)。31份玉米自交系被划分为四类:高耐盐碱自交系6个,耐盐碱自交系6个,中度耐盐碱自交系14个,盐碱敏感自交系5个。综合分析表明,自交系PHT11和1246耐盐碱性较好,可利用其开展玉米耐盐碱育种及盐碱地田间试验。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绿豆和赤小豆中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建立绿豆和赤小豆中氟磺胺草醚、烯草酮、精喹禾灵等10种常用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试验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25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吸附剂净化,利用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18色谱柱分离,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结果表明,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5~1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8~0.9999。3个加标水平下,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90.2%~1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绿豆和赤小豆中多种除草剂及其代谢物同时检测,对解决绿豆和赤小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绿豆 赤小豆 农药 代谢物


模拟干旱胁迫下马铃薯StNCED1表达量及与AB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缺水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ABA是干旱胁迫应答基因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是植物ABA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直接影响ABA代谢。但干旱胁迫下有关马铃薯NCED基因表达与激素、表型间的相关分析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克隆了马铃薯NCED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检测了4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在不同模拟干旱(PEG-6000)胁迫强度处理下NCED1基因表达量、ABA含量及根系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t NCED1全长2181 bp,包含一个1800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599个氨基酸。5%PEG-6000和1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4周后,4个品种均表现出随胁迫强度的加重植株生长缓慢、矮小,根系长度显著降低。干旱敏感型材料早大白中根系长度变化最大,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质材料。CIP478.9、star和米拉3份种质材料中St NCED1表达量与对照植株有显著差异,且随胁迫强度增加而增大;早大白中St NCED1表达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模拟干旱胁迫下,ABA含量与St NCED1表达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R>0.7)。研究结果为解析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及其在抗旱种质资源筛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