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基于Au-Pt NPs/IDEs的无酶谷氨酸电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响应灵敏、尺寸小的叉指电极(IDEs),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无酶型谷氨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在IDEs表面电沉积金—铂纳米粒子(Au-Pt NPs)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电极修饰过程的形貌变化,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该传感器对谷氨酸的催化性能,通过电流—时间(I-T)曲线研究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谷氨酸在500 nmol/L~3 m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为0.22μmol/L。该传感器还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并在味精样品的测试中获得了较好的回收率(97.70%~101.71%),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铂纳米粒子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 谷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InDel标记基于玉米胚乳基因型的亲子鉴定方法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玉米胚乳中母本和父本DNA的2∶1的剂量关系,利用20个InDel标记在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上对玉米进行亲子鉴定并得到玉米杂交种三联体的指纹数据.研究利用8个玉米杂交种单株的胚及胚乳DNA得到在11个杂和位点上每个基因型的峰面积,并计算得出胚和胚乳各自的等位基因扩增比(左峰面积/右峰面积).通过比较发现,胚及胚乳之间的等位基因扩增比具有显著差异.在其中4个标记上(IDP054、IDP151、IDP161、IDP238),胚乳DNA等位基因扩增比较胚DNA低,胚乳的右峰面积较大,说明右峰代表基因型的DNA含量较高,判断该位点右峰代表的基因型为母本基因型.依此判断另外7个标记的左峰代表基因型为母本基因型,最终得到玉米杂交种三联体的指纹数据,通过与杂交种双亲的指纹进行比对验证判断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玉米 胚乳 InDel 荧光毛细管电泳 亲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甜瓜瓜亡革菌枯萎病及其致病性

中国瓜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以南瓜为嫁接砧木的一种西瓜、甜瓜枯萎病,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病原菌,并开展该病原菌的致病性试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枯萎病病原菌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人工接种该病原菌后,供试的 13 个蔬菜种类(西瓜、南瓜、西葫芦、甜瓜、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萝卜、甘蓝、油菜、花椰菜和白菜)共计 31 个品种都能感病,品种的平均发病率为 24.4%~100.0%.其中,供试的南瓜和西葫芦对病原菌最为敏感,供试品种发病率均为 100%,辣椒较为抗病,供试的 2 个品种平均发病率为29.5%.研究确定了引起以南瓜为嫁接砧木的西瓜、甜瓜枯萎的病原菌为瓜亡革菌,参加试验的13个蔬菜种类普遍感病.不同种类蔬菜之间以及同一种蔬菜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抗感差异.

关键词: 西瓜、甜瓜 枯萎病 病原菌 瓜亡革菌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维生素C合成机制及其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 CSCD

摘要:维生素C(Vc)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人工合成Vc相比,天然Vc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草莓富含Vc,提高草莓果实中Vc含量及培育高Vc品种已成为目前关注热点.本文围绕草莓果实Vc合成关键基因、QTL定位及其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草莓果实Vc合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今后通过栽培和育种提高草莓果实Vc含量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草莓 维生素C 影响因素 关键基因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LED光质对平菇子实体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菇为试材,采用LED光源照射方法,研究了白光(CK,对照)、红光(R)、绿光(G)、蓝光(B)和红绿光(R:G=1:1)、红蓝光(R:B=1:1)组合光对平菇子实体性状、产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菇阶段适宜的光质条件.结果表明:白光和蓝光出菇最快,绿光出菇最晚,蓝光处理子实体数和成菇率最高;白光和蓝光主要促进子实体菌盖的生长,相反,红光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生长;相对于红光和绿光处理,蓝光和红蓝光处理下菌盖颜色较深;白光和蓝光处理下单棒产量较高,分别达到292.44 g和284.97 g,红光处理下产量最低,为178.74 g;除红光外,其它光质处理下子实体水分含量均在90%以上,其中蓝光处理下水分最高.总体来说,白光和蓝光处理下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菇形表现较好,产量和水分含量均高于其它光质,为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光质.

关键词: LED 平菇 产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打造智慧农业创新高地

北京观察 2023

摘要:农业中关村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板块,在全球农业生态化、数智化发展大趋势下,亟须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集中首都优势资源和要素,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打造首都“三农”发展新高地,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北京方案”。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技术 202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推动了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该研究对目前蔬菜种植的绿色防控、正压环境综合调控系统、设置智能装备、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温室智慧管控大数据平台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与系统总结,为推动中国蔬菜种植的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蔬菜种植 信息技术 智能装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评估土地利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定量评估成都岷江流域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成都岷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构建CMADS驱动下的SWAT模型来展开逐月径流模拟,并结合情景设置法,分别模拟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径流过程,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草地、耕地是成都岷江河流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推移,仅有林地呈少量下降,草地面积保持不变,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少量提高,其中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速率最快;(2)构建了适用于成都岷江流域的SWAT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R2和NSE系数均在0.7以上,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AT模型径流模拟效果较好,适用性高;(3)以202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年,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采用极端土地利用情景法,结果表明耕地具有增加径流的作用,林地和草地均具有拦截径流的作用,其中林地的截流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可为指导该流域和类似流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SWAT模型 土地变化 径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田间麦穗检测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对麦穗的识别检测精度,在YOLOv5检测模型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识别检测模型YOLOv5-αTB,在特征提取网络末端部分加入Transformer模块,强化特征提取网络对小麦麦穗图像的颜色、纹理、几何等特征的提取,在特征融合部分将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PANet)替换成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 BiFPN),进一步优化多尺度特征的融合。针对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的计算方式IoU的局限性,引入了α-CIoU加强了边界框回归的效果。利用YOLOv5-αTB检测模型在测试集上得到的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 AP)分别是99.95%、81.86%和88.64%,在平均精度上相比于传统的YOLOv5模型提升2.92个百分点。该模型检测统计麦穗数量对比人工计数结果,识别检测精度约为97.00%。

关键词: 小麦麦穗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损失函数 麦穗识别检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危害栓皮栎的中国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

林业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记述采自北京市平谷区危害栓皮栎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斑痣突瓣叶蜂Nematus maculostigmatus Liu&Wei,sp.nov..该种幼虫取食栓皮栎的叶片.新种与黄环突瓣叶蜂(N.princeps Zaddach,1876)近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翅基片、前中足股节背侧长斑、后足股节小斑、前中足胫节腹侧及背侧基部4/5、后足胫节基部2/3、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2背板大部黄色;颚眼距0.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1.3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具4—6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向端部倾斜,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3/5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明显倾斜.黄环突瓣叶蜂上唇、翅基片小部暗褐色;前中足股节、胫节、跗节除各节端缘外红黄色;后足股节基部1/3红黄色;腹部第3—4节大部黄色;颚眼距1.5倍于中单眼直径;锯鞘0.8倍于前足胫节;锯腹片中部锯刃多具9—12个外侧亚基齿;第1节缝不倾斜,2—13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为锯节的1/3宽;锯根0.9倍于锯端;阳茎瓣腹叶刺突不倾斜,端部侧面具突起.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新种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4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运算突瓣叶蜂属内种间的K2P距离,计算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黄环突瓣叶蜂的K2P距离最小,为0.116;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斑痣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11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江西南昌亚洲叶蜂博物馆.

关键词: 突瓣叶蜂亚科 突瓣叶蜂族 栓皮栎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