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晚疫病菌基因组SSR扩增产物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2份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分析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对SSR引物多态性检测的影响,同时比较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两种银染法(常规银染法和快速银染法)的差异。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效果好,具有更高的多态性检出率,其中快速银染法与常规银染法的检出结果相同,但常规银染步骤繁琐,整个过程要用1-2h,而快速银染只需约15min,且染色背景较浅,条带清晰。聚类分析显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银染法可将供试晚疫病菌株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显示出更高的遗传变异度。可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银染法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用于马铃薯或番茄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晚疫病菌 SSR 琼脂糖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番鸭源N6亚型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0
摘要:为了丰富水禽源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NA)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2008年分离自福建省某种番鸭1株罕见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NA基因进行克隆分析,发现该毒株NA基因全长为1 431 bp,开放阅读框为1 380 bp(19~1 398),其中从第175~207位缺失33个核苷酸;其编码459个氨基酸,颈部存在有11个氨基酸的缺失(TNSTTTIINNN),为在N6亚型神经氨酸酶基因中首次报道有颈部缺失。该NA基因和我国分离的A/duck/Eastern China/01/2007(H4N6)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7.1%,并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与其它H6N6亚型AIV分离株NA基因的同源性均较低,同源性处在78.3%到79.6%之间,相互之间遗传关系较远,其它H6N6亚型AIVNA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呈独立进化分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yanovirin-N蓝藻的筛选及其分子鉴定
《生物技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实验室培养的自生蓝藻中筛选出含有能编码抗病毒蛋白(cyanovirin-N,CV-N)基因的藻株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应用PCR技术和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从80株蓝藻中筛选目标藻株,通过克隆、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经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抗病毒蛋白CV-N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并推测该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的抗病毒潜能。结果:筛选出藻株RZHA4,其所含的CV-N基因与已报道的CV-N基因有97%的相似性。结论:经16S rRNA-PCR和序列分析,该藻株与蓝藻Nostocaceae有99%的相似性,为一在实验室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念珠藻(Nostoc),有可能成为新的CV-N生产藻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MMI模型在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福建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应用常规方法和AMMI模型对2009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品种稳定性和试验点品种判断力分析,结果表明:闽豆06B2-1、齐毛豆1号、毛豆389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泉州和连江具有较强的品种判断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品种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香蕉品种 枯萎病4号小种 病菌粗毒素 敏感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铁炮百合花器官组织培养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以新铁炮百合的花梗、花托、花瓣、花丝和花柱(去除柱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5种花器官均能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其诱导能力大小为花托>花梗>花丝>花瓣、花柱。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16-BA+0.2mg·L-1NAA;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16-BA+1.0mg·L-1KT+0.2mg·L-1NAA;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03mg·L-1NAA;适合新铁炮百合小鳞茎种植的基质为1/4园土+1/4泥炭土+1/2锯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8%噻虫琳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农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茶园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琳SC 63,54,45 g a.i./h㎡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7 d的防效与70%吡虫琳WG 45 g a.i./h㎡效果相当;48%噻虫琳SC 63 g a.i./h㎡在防治后7d内对茶卷叶蛾无效,而45 g a.i./h㎡防治茶蚜效果良好,药后1,3 d虫口减退率分别达66.86%,94.55%;48%噻虫琳SC 4563 g a.i./h㎡施用7d后茶丛拍落物中的节肢动物总量、茶树害虫、天敌及其重要天敌类群蜘蛛的种群数量下降率分别为46.34%~58.46%,60.11%~74.74%,24.79%~45.45%和42.86%''60.90%0 48%噻虫琳SC对茶树安全,适用于茶园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建议在若虫高峰期使用,施药剂量以45 g a.i./h㎡为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