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秋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工程建设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发现17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隶属5目10科14属,十足目占绝对优势,其比率为76.5%,其中以长臂虾科和梭子蟹科占优,比率分别为29.4%和17.6%。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秋季优势种为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春、秋季对底栖动物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种类不同。春、秋季底栖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05、0.47和0.83,多样性指数季节间变异不显著。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序排序(NMDS)表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分为春季和秋季2个组群,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2个组群差异极显著(R=0.954,P<0.01)。冗余分析(RDA)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季节变异主要体现在繁殖群体的季节演替上。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是安氏白虾、葛氏长臂虾和三疣梭子蟹等重要渔业资源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群落结构的变异与底栖动物的繁殖生态习性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绿色科技 》 2017
摘要:指出了如何恢复渔业资源,合理使用渔业资源,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阐述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探讨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鱼类深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5月(养殖开始前)和2016年8月(养殖投饵高峰期)对大亚湾大碓鱼类深水网箱区、外围区(网箱外0.1 km)和非养殖区(网箱外10~15 km)的海水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调查,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与传统网箱养殖化学需氧量(COD)由网箱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不同,深水网箱养殖CODMn浓度在3个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深水网箱养殖海域水质较好(A<1),水质处于贫营养水平(NQI<2)。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铅(Pb)和锌(Zn)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但铜(Cu)和镉(Cd)含量轻微超标。沉积环境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Eir<30,RI<100),与中国同类型海区相比,污染危害程度相对并不严重。深水网箱养鱼对周围海域环境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深水网箱养鱼 有机污染指数 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展弦比和最大相对弯度对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展弦比和最大相对弯度对南极磷虾拖网网板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水槽模型实验分析网板临界冲角(α0)、最大升力系数(CL_(max))、临界冲角时的升阻比(Kα0)和最大升阻比(K_(max))等主要水动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展弦比对CL_(max)、K_(max)和Kα0值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α0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展弦比的增加,CL_(max)和K_(max)呈上升趋势,Kα0呈先升后降趋势,λ=2.0时Kα0值相对较高。随着展弦比的增加,α0分别呈下降(最大相对弯度为12%和14%)和上升(最大相对弯度为8%)趋势。最大相对弯度为10%时,α0在27.5°~30°间波动变化,趋势线基本保持水平。2)最大相对弯度对CL_(max)和K_(max)值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α0值的影响显著(0.01
0.05)。展弦比和最大相对弯度两者间交互项对Kα0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CL_(max)和K_(max)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最大相对弯度的增加,CL_(max)和α0呈上升趋势,K_(max)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拖网网板的水动力学性能,实际应用中建议立式双弧面网板最大相对弯度设计为12%,展弦比设计为2.0,此时网板的主要水动力学性能参数均为前40%水平,具有最大升力系数和最大升阻比相对较高、阻力系数较低的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脆化阶段草鱼肌肉的显微结构观察和质构特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脆肉鲩作为广东特色水产品之一,其养殖中常出现"不脆"、"半脆"现象,严重制约其产业发展。为探索可鉴定脆度的指标,文章结合生产(饲喂120 d蚕豆+30 d饲料),每30 d采集1次肌肉,检测其感官脆度、肌纤维结构、质构特性的变化。随着脆化时间增加,蚕豆组草鱼感官脆度不断增加(P<0.05),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增大(P<0.05);60 d后蚕豆组草鱼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胶黏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投30 d饲料对感官脆度、肌纤维结构、质构特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与感官脆度的相关性更高(R~2>0.90,P<0.05)。结果表明,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可用于脆肉鲩的脆度评价,转投30 d饲料不影响其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塞内加尔沿岸海域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11月在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底拖网渔船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东大西洋塞内加尔沿岸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捕获鱼类共64种,隶属于2纲15目41科59属,该海域所捕获鲈形目占有绝对优势,其包含17科32属34种。各调查站位均匀度指数(J)为0.69±0.15,多样性指数(H′)为1.75±0.39,丰富度指数(D)为1.04±0.45。优势种为大眼裸颌鲈(Brachydeuterusauritus)、斑鳍圆鲹(Caranx rhonchus)、黑斑十指马鲅(Galeoidesdecadactylus);常见种为贝氏小鲷(Pagellusbellottii)、北梭鱼(Albulavulpes)、西非拟绯鲤(Pseudupeneusprayensis)、红齿海鲶(Arius hendeloii)、隆背月鲹(Selene dorsalis)、黄鳍石鲈(Pomadasysolivaceum)、离棘真豹鲂鮄(Dactylopterusvolitans)、裘氏石鲈(Pomadasysjubelini)、黑鳍缩口银鲈(Eucinostomusmelanopterus);偶见种为绿鳍鲹(Chloroscombruschrysurus)。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将所有站点分成Ⅰ、Ⅱ两个组群,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Ⅰ组群与Ⅱ组群所处海域的水深、SST、chl-a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几内亚湾暖流对本调查海域秋季鱼类群落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塞内加尔沿岸 鱼类群落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选育组和对照组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F4选育组和对照组不同月龄生长数据,对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月龄选育组和对照组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范围分别为0.47~0.88和0.44~0.92。除选育组6月龄壳宽与其他性状间相关系数大于对照组相应数值外,选育组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均小于对照组。各月龄选育组和对照组估算体质量的多元回归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方程判定系数(R2)范围分别为0.625~0.848和0.745~0.902,选育组方程判定系数均小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选择育种工作中确定重要目标性状提供了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环境源性胁迫对异育银鲫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苗[(136.70±7.98)g]为实验对象,监测4种环境源性胁迫(高pH 9.2、低溶氧2 mg·L~(-1)、高亚氮2 mg·L~(-1)和高氨氮4 mg·L~(-1))下第3、7、10、15天血浆内皮质醇(COR)、葡萄糖(GLU)、I型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3(C3)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OR经高pH、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显著升高,而SOD显著降低,Ig M经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亦显著升高,表明COR、SOD和Ig M可能是广源性的胁迫状态指示指标,COR和Ig M的升高以及SOD活力的降低指示异育银鲫可能处于被胁迫状态。GLU、IFN和C3只经高氨氮胁迫时显著升高,且响应幅度剧烈,表明GLU、IFN和C3可能是灵敏且狭源性的应激指示指标,高水平指示机体可能处于氨氮应激状态。IFN和MDA经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趋势:氨氮胁迫时IFN和MDA显著升高,但亚氮胁迫时则显著降低,表明IFN和MDA响应模式可能具有特异性,不适合指示综合应激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圳海域造礁石珊瑚分布特点与多样性
《海洋渔业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7月,采用国际通用的截线样带法对大亚湾海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普查,并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析大亚湾海域造礁石珊瑚多样性情况,通过统计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死亡率、白化率和基底岩石、碎石、沙子覆盖率来分析大亚湾海域石珊瑚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记录54种珊瑚,调查海域主要优势种珊瑚以块状居多,主要为厚板页表孔珊瑚(Montipora incrassata)、团状滨珊瑚(Porites lobata)、隐形角菊珊瑚(Favites abdita)。统计分析数据表明:西涌海域所获珊瑚覆盖率(55%±3%)、多样性(3.039)都较高,但近期珊瑚白化率也较高(6%±2%);东山海域珊瑚覆盖率(13%±2%)、多样性(0.618)均最低。调查海域整体珊瑚覆盖度较高达到41.15%,最高覆盖率为55%,最低覆盖率仅为13%,覆盖度差异较大,近3年内珊瑚死亡率较高,建议加强大亚湾海域珊瑚生态系统的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