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国海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农业展望 2017

摘要:1980—2015年,中国海藻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海藻产品总产量从稳步增长到快速增长,生产结构从品种单一向品种多样化转变,海藻产品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二是育苗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三是海藻加工业稳步发展,海藻产品价格持续稳步提升。但是,海藻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建议未来协调各主产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海藻用海的一致问题;改善近海沿岸的海域环境,确保海藻育苗和海水养殖产品质量的提升;发展方式从注重产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型;促进海藻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海藻产品国际市场定价能力。

关键词: 海藻产业 生产结构 生产区域 育苗 加工 价格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冻杂鱼切块机精准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渔业养殖效率,改变现有杂鱼块不平整和破碎率较高等缺点,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冰冻杂鱼切块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以通用串行通信接口通讯协议实现西门子PLC与MM440变频器通讯,用普通齿轮减速电机进行杂鱼切块宽度调节,用测距传感器进行精确测距,对射式光电计数器进行切块计数。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参数,设置减速电机的运行参数,再运用PLC与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讯,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从而完成切块机精准自动控制。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额定电压400 V条件下,切块速度25~35块/min,可将600 mm×400 mm×80 mm的杂鱼板切成宽60~90 mm,宽度可调;空载状态下,功率0.26 k W,负载运行时的转速、功率、扭矩成正比。在指定宽度下,切块精度为±5%,切块个数准确。研究表明,该控制系统可靠,适合在沿海渔业养殖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切块机 变频调速 PLC 步进电机 光电计数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乳酸菌发酵提高黄浆水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对黄浆水进行发酵,以酸度值、活菌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能力为指标,探究3种乳酸菌发酵黄浆水的可行性及对黄浆水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3种乳酸菌均可在黄浆水中生长产酸,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能力与活菌数显著高于清酒乳杆菌,3种菌株组合发酵时黄浆水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且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黄浆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1 mg/m L变为2.43 mg/m 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3.58 mg/mL变为1.82 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值由0.90 mg/m L变为0.38 mg/m L,FRAP值由从1.24 mmol/L Fe SO4升高到1.62 mmol/L FeSO_4。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清酒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黄浆水 抗氧化能力 总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地统计学的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3年南沙海域4个季度渔业资源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声学探测生物量作为表征渔场分布的指标,对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季度鸢乌贼渔场均具有极强的空间相关性,其变异函数的块金效应C0值均小于0.25;通过变异函数,对不同季节分别采用不同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夏季和秋季指数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春季和冬季分别为球型模型和高斯模型,夏季和冬季模型拟合较好,空间相关性较春秋季强烈;采用克里格法分季度对鸢乌贼渔场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各季度渔场生物量较高的区域大部分集中于靠近陆地的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斑块状和片状分布特点,且鸢乌贼渔场随时间变化,有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根据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和空间插值分析,对插值结果的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交叉验证发现,各季度的模型选择恰当。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分析 渔场 南沙海域 鸢乌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结构分析及组织表达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γ-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调控天然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在抵抗病毒入侵和细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脾脏组织中扩增到γ-干扰素基因的c DNA,大小为621 bp,编码20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γ-干扰素分子(On IFNγ)具有信号肽、IFN特征序列及核定位信号。预测的三级结构与人类IFNγ晶体结构最相似。q PCR检测显示,IFNγ在正常鱼体内的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鳃和肾脏。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On IFNγ在脾脏、肾和鳃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On IFNγ在相关免疫器官中的高表达、受感染后的表达上调,说明其在罗非鱼免疫防御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On IFNγ基因的功能研究、探讨其在抗病转基因及抗病选育中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γ-干扰素 序列分析 结构分析 生物信息学 组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肠道寄生岳阳碘泡虫新种的形态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洞庭湖岳阳地区开展鱼类寄生虫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鲤Cyprinus carpio L.肠道的黏孢子虫。该黏孢子虫的孢囊呈白色,椭圆形,大小为(1.0±0.2)mm(0.8—1.2 mm)。成熟孢子具有壳瓣,壳面观近似圆形,后端有4—6个"V"形褶皱;缝面观呈纺锤形,缝脊直而粗;孢质均匀,含有一个嗜碘泡;孢子长(9.8±0.6)μm(9.6—10.0μm),孢子宽(8.2±0.3)μm(8.0—8.5μm),孢子厚(7.3±0.1)μm(7.0—7.5μm);2个极囊梨形,位于孢子顶端,大小相等,呈"八"字形;极囊长(4.4±0.4)μm(3.8—5.1μm),宽(2.7±0.2)μm(2.2—3.2μm),极丝4—5圈。该黏孢子虫与肠膜碘泡虫、丑陋圆形碘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其极囊/孢子小于1/2;与文献已报道的鲤肠道寄生北京碘泡虫和鲤肠碘泡虫相比较,其在孢子形态、孢子和极囊大小方面分别存在明显差异。基于该黏孢子虫18S r D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Y203795)比对分析,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相似率最高,仅为9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倪李碘泡虫、住心碘泡虫、Myxobolus encephalicus、Sphaerospora molnari、多涅茨尾孢虫和Henneguya zikaweiensis聚为独立分支,和其他已报道的黏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形态学和18S r DNA基因序列数据,文章报道的鲤肠道寄生黏孢子虫为碘泡虫属一新物种,将其命名为岳阳碘泡虫。

关键词: 碘泡虫 分类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虾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9∶1,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PCX结合Florisi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后,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APCELL PAK MG-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以双去氯万古霉素作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2~25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5,50μg/kg加标水平下,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7.2%~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3%~8.7%。方法的检出限(LOD)为2.0μg/kg,定量下限(LOQ)为5.0μg/kg。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虾类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双去氯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繁殖期水体微生物多样性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繁殖期亲虾养殖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我们比较了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凡纳滨对虾亲虾养殖水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了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中Chao1,ACE和Goods-coverage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Observed-species,Shannon和Simpson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表明雌雄虾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者共同的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有一定差异,在雄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76.15%和21.28%;在雌虾养殖池水体中相对丰度分别为66.01%和29.02%。两者的核心微生物群(属水平)明显不同,雄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Glaciecola、Octadecabacter、Methylobacterium、Psychroserpens、Olleya;雌虾养殖水体的核心属主要包括Pseudomonas、Polaribacter、Pseudoalteromonas、Vibrio、Arcobacter、Synechococcus、Hyphomonas、Paracoccus、HTCC、Thalassomonas、Thalassobius、Owenweeksia等,其中包括了Vibrio、Pseudomonas和Owenweeksia等病原相关菌类。该实验结果对凡纳滨对虾育苗阶段亲虾的健康管理、病害诊断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繁殖期 养殖水体 HiSeq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对高温应激的生理学响应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高温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30℃和35℃水温进行高温应激试验,应激前(0 h)和在应激后3、6、12、24和48 h分别采集样本,测定血淋巴液中LDH、GLU、TCHO、TP和TG含量,测定肝胰腺T-AOC、CAT、MDA以及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应激的初级阶段(6 h),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的TCHO和LD含量急剧上升,而GLU含量持续上升到24 h;TG含量在应激的初级阶段变化不明显,但在6 h后急速上升,在12 h达到最高后开始回落;TP的含量在初级阶段出现下降,然后在12 h恢复至应激前水平。肝胰腺中的MDA含量在应激后持续上升,在24 h后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应激前水平;T-AOC在应激后3 h上升至最高水平,随后降低;CAT的含量分别在应激后6 h和12 h上升至最高值然后回落。HSP70基因在应激前未检测到有表达,高温应激后3 h即可检测到少量表达,35℃组在6 h出现大量表达,并持续到12 h,随后24 h降低至无法检出;而30℃组在应激6 h后降低至无法检出。结果表明,30℃和35℃高温能引起克氏原螯虾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并对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高温应激 生化指标 抗氧化 热休克蛋白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主机余热驱动制冷系统应用前景分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

摘要:我国拥有40余万艘机动捕捞渔船,其中绝大部分未安装制冷设备,渔获物保鲜要耗费大量碎冰,浪费大量能源的同时无法完全保证渔获物的品质;另一方面,渔船主机尾气未经利用直接排入大气,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而主机余热驱动制冷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是一项绿色节能技术。可使用主机余热驱动的制冷方式有吸收式、吸附式和蒸汽喷射式,经比较分析,氨-水式吸收式制冷技术是最适合应用于渔船的技术,但在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对船型的选择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应注意安全、排气系统维护、操作和控制简化以及冷量综合利用等问题。

关键词: 渔船 余热驱动制冷系统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