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养殖水体中49种兽药的残留量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产养殖水体中硝基呋喃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11类、49种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法和冷冻干燥法浓缩后,经Kinetex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同时扫描,多时段-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各种药物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8。冷冻干燥法各种药物的方法检出限为5~30 ng/L,加标回收率为63.1%~120%,相对标准偏差<15.2%。固相萃取法各种药物的方法检出限为1~5 ng/L,除孔雀石绿类外,加标回收率为67.1%~119%,相对标准偏差<13.6%。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产养殖场池塘水样中残留的多种类药物。

关键词: 兽药 水样 多残留检测 固相萃取法 冷冻干燥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Ai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由双链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作为一项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RN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线虫、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等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中。近来在甲壳动物中,通过RNAi技术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文章从免疫、生长发育、蜕皮、生殖、性别调控、渗透压调节和代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进而对RNAi技术在甲壳动物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以后更好地研究甲壳动物的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提供参考。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甲壳动物 基因功能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养模式对鲫生长、存活、免疫酶活性和水质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17

摘要:根据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原理,2011年4月16日至11月15日在面积33.3km~2,水深2.5m,盐度0.5~0.7,碳酸盐碱度2.5~2.7mmol·L~(-1)池塘中,研究三种不同混养模式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存活、生长、免疫相关酶活及水质变化:模式A主养鲫,混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B主养鲫和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混养鲢和鳙;模式C主养鲫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混养鲢和鳙,为探索异育银鲫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提供参考。养殖期间,每月定期监测池塘的水质,养殖结束后称量鲫的体质量,统计产量,计算存活率,并检测血清和肝胰脏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显示:模式C的p H在养殖前期要高于模式A和模式B,但氨氮、亚氮、活性磷、叶绿素a大部分时间内要显著低于后两者;模式A和模式B的水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模式A和模式C鲫平均体质量分别达(508.5±26.5)和(516.5±35.0)g,显著高于模式B的(473.0±31.5)g;三者间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模式A最高(95.14±1.47%),模式C最低(86.28±2.16%);模式A血清和肝胰脏中的SOD显著高于模式B和C;模式A血清中的POD水平也很高,与模式B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模式C。结论:模式A中的鲫生长速度更快,存活率更高,抗氧化能力更强,模式A相较于模式B和C鲫养殖效果更佳。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混养 水质 生长存活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四膜虫在评价珠江广州段水体中的应用初探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嗜热四膜虫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集广州段几处水体培养嗜热四膜虫,分析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变化。同时测定水体中非生物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分析四膜虫生物指标与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四膜虫生长速度呈中游>下游>上游的分布,世代时间呈上游>下游>中游分布,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显示中游与上、下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需氧量中游为Ⅲ类标准,其他均超过Ⅴ类标准。溶解氧为Ⅱ~Ⅴ类水标准。氨氮超过Ⅴ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为Ⅱ~Ⅴ类标准。中游的金属元素为Ⅰ类标准,上游和下游的铅、铜均为Ⅲ类标准,六价铬超过Ⅴ类标准。石油类上游和中游低于标准限值(1 mg·L~(-1)),下游比标准限值高出1倍以上。(3)四膜虫世代时间与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州段上游和下游受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突出,下游石油类污染严重。四膜虫的世代时间对该流域中的BOD5、氨氮指标有初步指示作用。

关键词: 嗜热四膜虫 水体污染 世代时间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的风险评估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对长江下游江段石油烃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笔者从长江下游江段5个采样点采集的15个水样和25个鱼样的检测数据表明,水体石油烃暴露水平范围是0.02~0.21 mg/L,平均值是0.08 mg/L。基于物种敏感度曲线分布方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的风险评估显示,5%的鱼类受到急性毒性影响的几率是0.72%,风险较低。捕获的鱼类内石油烃呈现不同程度的残留,范围是ND-30.07 mg/kg,均值为9.09 mg/kg。鱼体中石油烃残留量大部分没有超标,餐条的超标率为67%,食用长江下游江段捕获鱼类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本研究风险评估可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生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长江下游 石油烃 水环境 鱼类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基因的克隆及氨氮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氨氮(NH3-N)解毒代谢中的作用,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斑节对虾AST基因(PmAST)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与氨氮胁迫实验的方法研究了PmAST基因在斑节对虾的不同组织以及不同浓度氨氮胁迫过程中差异表达情况。该序列全长1 95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242 bp,3'非编码区(UTR)为584 bp,包括含有30个碱基的poly(A)尾,5'非编码区(UTR)为131 bp。ORF可编码4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5.852 kD,理论等电点为8.85。序列含有1个AAT-like超家族结构域、15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糖基化位点。PmAST的mRNA在斑节对虾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组织,在胃和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96 h氨氮胁迫后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PmAST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PmAST基因在氨氮胁迫条件下会出现表达上调,并且氨氮浓度越高其上调幅度也越大,所以PmAST参与了斑节对虾的急性氨氮胁迫应答。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氨氮胁迫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镧对黄姑鱼幼鱼促生长作用和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镧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的促生长作用和成活率的影响,本研究设7组不同镧质量浓度处理组,采用不同方程对不同镧质量浓度组的体质量生长拟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镧质量浓度处理组黄姑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采用线性方程:1.8 mg/L处理组的体质量生长系数最大,为0.011 2,而对照组(0 mg/L)的体质量生长系数最小,为0.009 9;采用多项式方程:1.8 mg/L组全长生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3.26,而对照组(0 mg/L)的全长生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小,为1.17。镧对体质量增大率、全长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死亡率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用多项式方程分别对上述生长参数与镧质量浓度(C)之间的相关关系拟合得到,体质量增大率=162.93+42.79C+(–11.62)C~2(R~2=0.95),全长增长率=38.49+21.54C+(–7.27)C~2(R~2=0.90),特定生长率=1.08+0.16C+(–0.04)C~2(R~2=0.93),死亡率=62.91+(–22.88)C+7.19C~2(R~2=0.54)。根据方程,得到最适体质量增大、最适全长增长、最适特定生长、最低死亡率的镧质量浓度分别为1.84、1.48、2和1.59 mg/L。证实,镧可促进黄姑鱼幼鱼的生长及提高成活率,1.48~2 mg/L为黄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的镧质量浓度范围。

关键词: 黄姑鱼幼鱼 镧(La3+) 体质量增大率 全长增长率 特定生长率 平均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和AdaBoost算法的运动虾苗识别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虾行为量化过程中运动虾苗较难检测与识别的问题,该文以南美白对虾虾苗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daBoost算法的运动虾苗自动识别方法。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利用工业相机采集承装容器中虾苗的灰度图像。提取图像中大小为100×100像素的不同运动状态的虾苗图像,首先使用改进PCA算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特征参数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归一化的特征构建多个弱分类器,利用Adaboost方法将弱分类器构建成强分类器。最后,利用强分类器对运动虾苗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在150幅不同运动状态虾苗测试样本中,基于改进PCA+Adaboost方法的识别正确率98%,平均每个样本识别时间为0.027 898 s,满足行为量化中的自动识别要求。

关键词: 图像识别 识别 算法 运动虾苗 改进PCA Ada Boost 行为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腥草种植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研究浮床栽培鱼腥草(0、5%种植面积)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污染物的(水质和底泥)影响,测定了TOC、COD、Chl、TN、NH_4~+-N、NO2--N、NO_3~--N、TP、PO_4~(3-)-P等水质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月份鱼腥草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TN、NH_4~+-N显著下降,敞水区Chl显著下降;6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PO_4~(3-)-P显著下降,浮床区NO_3~--N显著下降;7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TP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显著下降;8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N、TP显著下降,浮床区TOC、COD,敞水区Chl显著下降;9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TOC显著下降,且浮床区Chl,敞水区COD、TN、NH_4~+-N、NO_3~--N显著下降;10月份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和敞水区TN显著下降。鱼腥草种植塘6月份TOC、TN、TP显著降低,7、9月份TN显著降低。鱼腥草能显著降低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体中COD、TN、TP指标和底泥中TOC、TN、TP指标,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污染物 鱼腥草 池塘养殖 吉富罗非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鲫源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检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引起江苏连云港某水产养殖场黄金鲫死亡的病原,本研究对黄金鲫内脏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将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动物回归实验、毒力因子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的表型特征、16SrRNA和gyrB基因进化分析及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编号为YQ1。该菌株具有lolB、ompU、hlyAClass、hlyAET、toxR等毒力基因,但不具有ctxA、ctxB、tcpAClass、tcpAET、tcpI、zot、stn/sto等毒力基因。动物回归实验显示该菌为致病菌,能够导致健康黄金鲫鱼死亡,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0×10~5cfu。该菌株对萘啶酸、恩诺沙星等12种抗生素敏感,对新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氨苄西林耐药。研究结果确定非O1/非O139群V.choleraeYQ1为引起黄金鲫大量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黄金鲫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