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在虹鳟接种部位的消长规律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分离株SD-12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克隆进商业化载体pc DNA3.1(+),构建了IHNV G的表达载体,即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核酸疫苗,命名为p IHNsd-G。采用背鳍基部肌肉注射的方式,以2μg/尾的剂量免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鱼苗(5.0±0.5)g。于免疫后第4天及第7天,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免疫虹鳟头肾及接种部位肌肉组织Mx-1基因表达情况;于免疫后第21天,以100倍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攻毒实验,计算核酸疫苗相对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RPS);于免疫后第60天及150天检测免疫虹鳟血清IHNV中和抗体效价;最后,以p IHNsd-G的启动子序列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序列为目标基因,利用PCR方法监测p IHNsd-G在免疫虹鳟接种部位的动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Mx-1基因在头肾和接种部位肌肉中均显著上调表达,并且在接种部位肌肉组织中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头肾组织;攻毒实验中p IHNsd-G对虹鳟的相对保护率高达94.4%;而在免疫后第60天,所有免疫虹鳟血清中均存在中和抗体,其最高效价高达320,在免疫后第150天,最高抗体效价为80,自此,说明已成功获得有效的IHN核酸疫苗。p IHNsd-G在虹鳟接种部位的PCR监测结果显示:在免疫后的第1天即可在注射部位的肌肉中检测到全部p IHNsd-G目标片段,在第84天时已经无法从注射部位肌肉中扩增出全长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所有目标基因在第150天时均消失不见。本研究在成功构建IHN核酸疫苗并系统地验证了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开展了该疫苗在接种部位的动态分析研究,为IHN核酸疫苗的研发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核酸疫苗 消长 虹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草鱼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海洋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金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对同塘养殖的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金草鱼和草鱼的含肉率分别为70.57%和73.13%,肌肉水分含量分别为78.60%和78.40%,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55%和19.95%,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80%和1.4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39%和0.50%。金草鱼肌肉的冷冻渗出率和蒸煮失重率低于草鱼,贮存损失为2.64%,显著低于草鱼的4.87%。金草鱼肌肉系水力大于草鱼,保水性更好。金草鱼与草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分别为5.45%和5.35%,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35.16和35.21,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8.88和56.8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3.44%和70.43%。综合分析表明,金草鱼与草鱼均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金草鱼肌肉的系水力、必需氨基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草鱼。

关键词: 草鱼 肌肉 含肉率 系水力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性腺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两因素随机设计,设5个蛋白质水平(36%、39%、42%、45%、48%)和2个脂肪水平(9%、18%),共配制10种实用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19尾鱼。初重为(462.53±45.40)g亚东鲑在室内水族箱中流水饲养,饲养周期为77 d。结果表明:同一脂肪水平下,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有所升高,而饲料系数逐渐降低,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雌性亲鱼性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雄性亲鱼性腺指数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但至蛋白质水平为48%时又有所回升。同一脂肪水平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活性逐渐增加,蛋白质水平为48%时显著高于蛋白质水平为36%时(P<0.05);而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活性虽有所增加,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蛋白质水平下,18%脂肪水平组胃、肠道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略高于9%脂肪水平组。同一脂肪水平下,血清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以及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亚东鲑亲鱼对饲料蛋白质(36%~48%)和脂肪(9%~18%)水平有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以增重率为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脂肪水平为9%和18%时,亚东鲑亲鱼对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43.11%和45.69%。

关键词: 亚东鲑亲鱼 蛋白质 脂肪 生长 消化酶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场专题图服务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7

摘要:智利竹筴鱼属大洋性、中上层高度洄游性鱼类,海表温度、叶绿素、海面流场等因素,在其鱼渔场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通过编程实现数据的下载、解压、裁剪、投影、数值计算、分级设色等流程,完成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场专题图自动制图,并通过FT P和网站提供服务,可以很好的为渔业分析与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渔场专题图 FTP服务 网站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美洲和中国大鲵转录组序列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展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基于高通量第2代测序技术获得了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转录组数据,以近缘物种的线粒体全基因组为参考序列,利用MITObim软件对其组装,并进行环化、注释和分析,采用邻接法(NJ法)构建美洲大鲵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美洲大鲵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 358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同时利用该项技术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转录组数据也提取线粒体组数据,并构建大鲵属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亲缘性较近,获取的美洲大鲵与参考的美洲大鲵(Gen Bank登录号GQ368662)聚为一类。这一研究提示中国大鲵和美洲大鲵起源不同,遗传距离大。

关键词: 美洲大鲵 线粒体基因组 转录组测序 系统进化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免疫防控技术概述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品种之一,从南方到北方都是主养品种,全国草鱼年产量近500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以上。但草鱼发病严重,从苗种到成鱼成活率仅30%左右,为了提高成活率,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如广东省在鱼种放养时普遍注射疫苗,成活率达80%以上。随着我国第一个水产疫苗—"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Ly75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生物技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尼罗罗非鱼淋巴细胞抗原75(OnLy75)基因的cDNA序列和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OnLy75基因的cDNA全序列,通过DNAMAN、MEGA等软件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OnLy7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重组蛋白进行原核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OnLy75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果。[结果]OnLy75的cDNA序列全长为6 632 bp,开放阅读框5 199 bp,编码1 732个氨基酸。其OnLy75重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将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成功获得了兔抗OnLy75多克隆抗体。用该多抗对尼罗罗非鱼不同器官进行Western Blot内源性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在精巢中有丰富的表达。[结论]兔抗OnLy75多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OnLy75在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定位及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淋巴细胞抗原75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粕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发酵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PC024是一株分离自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养殖环境,且能够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病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优化其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单因素优化结果:最佳接种量为2×10~6 CFU/g,最佳料水比为1∶0.8,最佳发酵时间为90 h,最佳发酵温度为37℃。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9.0℃,发酵时间为100 h 18 min,料水比为1∶0.96,接种量为3.84×10~6 CFU/g。经此条件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的菌浓度可达1.23×10~(10) CFU/g,验证值与预测值相差5.13%,优化模型可靠。豆粕经发酵后发生感官变化,豆粕发酵的得率为(93.89±0.01)%,可溶性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39.16±0.01)%增加到(58.80±4.54)%,豆粕粗蛋白质由发酵前的50.71%增加到55.03%,15种氨基酸的总含量增加到原来的132.30%,增加比例最大的5种为精氨酸(168.60%)、赖氨酸(157.20%)、丝氨酸(152.50%)、苏氨酸(139.04%)和甘氨酸(138.40%)。经SDS-PAGE显示,蛋白大分子得到有效降解。本研究可为益生菌的利用和对虾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坚强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豆粕 固态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中副溶血弧菌的可视化LAMP快速检测方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评估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状况对渔业生产与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操作复杂或者设备繁重,往往不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本实验采用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tlh基因作为其标识基因,建立了海水中该菌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过滤法收集海水中的细菌,以细菌悬液为扩增模板,直接加入LAMP反应液中(免DNA提取与纯化步骤),以羟基萘酚蓝(hydroxynaphthol blue,HNB)为扩增结果指示剂,通过肉眼观察LAMP反应液颜色变化判断阴性、阳性结果。优化条件下,该方法反应约1 h可获得的最低检测限为167 CFU/m L。较之于传统PCR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分析周期短(从开始预处理样品到得出检测结果只需~2 h);灵敏度高(~10×PCR)。在验证实验中,应用该方法对青岛近岸海水中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所获结果与经典培养方法和PCR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仪器简单,响应快,操作简易,可为现场快检海水中副溶血弧菌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海水 LAMP 免DNA提取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鳝粘液雌雄差异的cDNA-SRAP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cDNA-SRAP技术对黄鳝雌雄粘液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黄鳝体表粘液中与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引物组合,共获得123个稳定清晰的扩增位点,并筛选出4条雌雄有差异的条带。这4条特异性条带经过回收、克隆、测序后,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结果发现在GenBank中只有片段1与白鳍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CYSA样进口ATP结合盒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片段1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反应,结果发现,片段1在雌雄黄鳝体表粘液均可获得扩增条带,但其在雄性粘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这可能是由于雌雄黄鳝粘液中所存在的表皮细胞和粘液腺细胞有差异所致。

关键词: 黄鳝 粘液 cDNA-SRAP技术 性别特异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