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浙江湖州养殖黄颡鱼肌肉溃烂症分析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黄颡鱼又名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戈牙、昂刺等,在我国各流域都有分布,适应环境能力强。因黄颡鱼肉质鲜美,而又无肌间刺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颇高,是一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产特色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黄颡鱼养殖规模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动特性分析法的海上养殖平台多点系泊系统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平台是深水养殖过程中的浮式管理基站,对其在海面位置进行约束是正常使用的先决条件,系泊系统是平台安全且准确定位的关键所在。针对使用海域浅水深、多种限制条件下的小尺度、浅吃水海上养殖平台,对其系泊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以三维势流理论及非线性时域耦合分析法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其位移、锚泊系统预张力、最大张力等方面进行仿真校核。结果表明:浅水情况下,单一钢链的悬链式系泊系统和单一纤维绳的张紧式系泊系统不能满足该平台的系泊要求;重新设计的系泊系统采用1?6的布置方式可以较均匀分配环境载荷,系泊半径95 m的情况下,选用95 m(15 m锚链+80 m纤维绳)锚腿组成的系统较好地满足了该平台的系泊要求;通过验算,传统的悬挂小质量水泥块(约15 kg/块)的方式对所设计系泊系统的产生的效果不显著,不建议对设计的系泊系统增配质量;浅水效应对系泊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系泊平台六自由度的运动响应情况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计算机仿真 设计 养殖平台 势流理论 系泊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动物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 2017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虽然带来了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攀升,但是同时也使得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从而导致各类疾病频发。病害发生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原因常常是没有做到准确诊断,没有做到对病用药,通常是凭经验进行诊断用药。因此有必要提高水产一线从业者进行病原分离,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的意识,以做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大芽孢杆菌对杂交鲟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植物蛋白源饲粮基础上添加巨大芽孢杆菌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鱼粉(FM)组和植物蛋白源(PM)组为对照,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PM组基础上添加10~5、10~6和10~7cfu·g~(-1)巨大芽孢杆菌。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12.87±0.65)g杂交鲟6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置5个平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Ⅲ组幽门盲囊和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胃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Ⅰ组瓣肠绒毛高度和褶皱深度显著高于PM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植物蛋白源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巨大芽孢杆菌可增强杂交鲟幼鱼机体消化酶活性并改善肠道形态,巨大芽孢杆菌适宜添加水平为105cfu·g-1。

关键词: 杂交鲟 巨大芽孢杆菌 消化酶 肠道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

渔业现代化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过高,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制约的问题,在自主研发斜管重力滤沉淀装置、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一体化臭氧接触反应器等水净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精确设计、确立不同阶段系统关键运行参数,建立一种高效节能的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96 d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正常,养殖密度平均(41.2±2.3)kg/m~3,存活率95.8%,饲料系数1.17。日换水量在5%以下,水质情况良好,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后期稳定控制在(0.80±0.21)mg/L和(0.38±0.12)mg/L;系统平均日耗电量为33.3 kW·h,平均产出1kg鲟鱼耗电7.30 kW·h。系统运行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可为鲟鱼循环水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鲟鱼 水处理 电耗 节能高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鲟鱼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饲料研究 2017

摘要:研究以我国鲟鱼相关文献及国内外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鲟鱼产业的发展规律及发展现状。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我国鲟鱼子酱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定位我国鲟鱼产业。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证明现阶段我国国内市场鲟鱼价格低迷的问题并不在资源本身,而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资源优势的发挥。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发力对优化产业结构的实现路径提出建议:主张宣传鲟鱼食用价值,助推品牌建设,导入HACCP认证制度,构建供给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市场流通体制,通过地方合作社将鲟鱼生产单元规模化规模化;通过差别化生产,对应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开拓国内市场,向国内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鱼肉蛋白。

关键词: 鲟鱼 管理 对策建议 转型升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流域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估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掌握长江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情况,笔者选取长江安徽江段和江苏江段为采样点,于2016年6月采集16份水样,对其6种重金属含量情况进行检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采集的水样中各地区Cd均无残留,其他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残留。Cr、Pb、Cu、Hg、As的残留均值分别为4.276、1.866、5.762、0.016、1.421μg/L。安庆、靖江地区整体重金属水平含量较高,其次是南京和铜陵地区,芜湖污染最小。其中,达到三级污染水平的有靖江、安庆地区Cr的污染,铜陵1地Hg的污染。二级污染地区较多的是Cu,在铜陵1地的Pb也达到了二级污染程度,其他元素污染较小。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长江下游流域的河流重金属污染进行有效控制,以及实现科学的水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为长江下游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重金属 水环境 评价分析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太湖北部湖区鲢、鳙食性差异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太湖 悬浮颗粒有机物 水华蓝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淡水渔业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鲟鱼 人工养殖 产业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用于池塘养殖的太阳能浮标水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科学养鱼 2017

摘要: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成为人们摄取优质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作为渔业大国,我国率先完成了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在各种养殖方式中,池塘养殖占据主要地位,2012年其养殖面积占淡水养殖的43%。目前我们池塘养殖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养殖阶段,例如对水质的调控和增氧的使用基本凭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